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背景材料是《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相关情节,要求考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对此,詹丹教授在《光明网》撰文指出:全国甲卷作文题“算不算是考《红楼梦》了?我的回答是。写作材料虽从《红楼梦》中选出,但从具体要求看,跟考《红楼梦》的阅读,没太大关系。”[1]此言一出,震惊了语文教学界。作文题背景材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相关情节有214个字,写作具体要求竟然与《红楼梦》的阅读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足的”,《红楼梦辞典》释为“一直的”,但从《红楼梦》本身及相关文献和方言用例来看,其确切意义当为“非得……不可”;“拾头打滚”中的“拾”,《红楼梦辞典》释为“往地上碰”,据对相关文献和方言的考证,其确切意义当为“用头钻,用头撞”;“尽着”,《红楼梦辞典》释为“总是”,但其在《红楼梦》中还可释为“本来已经……偏又……”;“咱们”、“我们”在《红楼梦》中存在特殊用法,即分别用为“排除式”和“包括式”;“别要”是“不要”连说混音形成“别”之后,在剩余因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音复原的新旧嫁接形式。  相似文献   

3.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诗意”三大重要关目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并对《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文化阐释,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诗人的才情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而成的心灵之诗。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以佛教哲学的“苦了”为主题思想的人情小说;“苦了”既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也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主题和核心;它涵盖全书,制约整个情节发生、发展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正>周汝昌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评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名著",事后中华书局据此出版了《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一书。由于周汝昌先生、中央电视台和中华书局的名望和地位之非同寻常,周汝昌先生对"四大名著"的评说,自然产生了较大影响。周汝  相似文献   

6.
赵建忠,男,1963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知名红学家。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红学研究,曾发起首届全国中青年和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学研讨会,为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学术成就入选《红楼梦大辞典》相关条目,并被中国古代小说网“学人风采”录入,“超星学术视频”录制“知名学者学术专题片”《红楼梦与明清小说研究》48集,《人民日报》及《红楼梦学刊》等报道过其学术事略。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翻译家哈斯宝根据120回《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与相关情节,用“古典蒙古语”节译成40回的《新译红楼梦》,并精心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和六万余言的精彩回批。哈斯宝在评点中表达了他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接受与阐释。他认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是“泄恨书愤”,《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忠奸斗争;二是人情世态。哈斯宝对((红楼梦》主题的接受与阐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姐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践路径有三条,一是充分挖掘《红楼梦》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弃“应试教育价值说教”为“以书的言语生命激活阅读动力”的深度学习;二是突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学习序列性,引导学生勤读书,让学生被精湛的语言和多维度思想的海洋包围;三是强化、深化、细化《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变雾里看花为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旧红学”的“抉微”和“索隐”《红楼梦》经程伟元和高鹗订补刊行之后,象插上了翅膀一样,很快“遍于海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研究《红楼梦》就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红楼梦》问世到“五四”运动这一个半世纪中,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对《红楼梦》从不同角度作出种种评论。人们把“五四”前的这一个半世纪中的《红楼梦》研究统称为“旧红学”。旧红学家,有案可稽者不下二百。他们或谓《红楼梦》为“经书”、“情书”,或谓《红楼梦》是“传己”、“传人”,各执一词,聚讼纷纭,从而形成种种派别。先是评点派苦心孤诣,要抉剔出作品的“微言大义”和“千里伏线”;而后,索隐派广征博引,想从作品中求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一、总体评价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以《红楼梦》为材料,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一)契合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作文题取自《红楼梦》,以元妃省亲,众人给大观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为背景,意在以高考题目的形式引导教学,提醒学生一要重视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二要重视整本书阅读,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国粹经典;三要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同时,“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据情独创”这三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日子里,许多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和著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在对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历史的论述上,就是抹杀一切,一概否定.如何全面正确对待《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本文将把它揭示出来,并进行初步的评论.其一,有的人为了说明他们关于《红楼梦》是“一部写政治斗争的书”,是“政治历史小说”的论断的“正确性”,和提出这个论断具有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竟不顾《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事实,说“过去的‘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枉自翻腾了二百年”,却“对这部作品肆意歪曲,一口咬定《红楼梦》的主旨是‘谈情’”,“几乎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谈情说爱’的小说”.二百多年来,新旧红学派都把或几乎都把《红楼梦》的主旨说成“谈情”吗?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是不是都错了?称《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是不是就是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并非事实.《红楼梦》问世后,受到社会的极大注意,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人们对《红楼梦》的主旨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有不少人把《红楼梦》视为“情书”,说“《红楼梦》工于言情”,“其言情,乃妙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讲的是女娲补天时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的一块顽石从思凡降凡到历劫红尘,最后回归青梗的故事。这种叙事类型是道教文学的典型结构。笔者认为《红楼梦》所反映的“道教文化”是深刻全面的。它反映的道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教人物形象;二是道观文化;三是道家思想。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本文将具体阐述《红楼梦》与“道教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解读“道教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中国古典学名《红楼梦》,从它刚问世起就“仁见仁,智见智”。二百多年后的今天,《红楼梦》研究领域仍然异彩纷呈。随着中央电视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热播,以及同名书籍的热卖,民间刮起了一股“平民红楼热”。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要靠一代代读的不断解读接受才能越来越充分地显露出来。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解读这部经典名?就此问题,笔采访了部分专家学(按姓氏拼音为序编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政治历史小说”一词风靡一时。如“《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描写阶级斗争的书”(李希凡:1974年重印的《红楼梦》一书序言);“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分析,《红楼梦》所表现的是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政治主题,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孙文光:《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原载《红旗》杂志1973年第11期);“《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陈熙中、故经之、侯忠义:《〈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原载1973年9月22日《北京日报》);等等,不胜枚举。最近,北大中文系编的《中国小说史》第十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明中叶产生的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清前期问世的一部现实主义人情小说.乍看起来,两部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细细研究、慢慢品味、认真比较之后,却发现两书有许多被人们忽视的共通处.无怪清人张新之说:“《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红楼梦卷》第154页).“脱胎者”,是说《红楼梦》是由《西游记》孕育变化而产生的;用今天的话说,即《红楼梦》的创作,在许多地方是借鉴和继承了《西游记》的优良传统,并发展了这些传统,从而使《红楼梦》成为登峰造极”的旷世杰作.现对两书作一比较,以求教于先学.  相似文献   

17.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脂残本(原称“甲成本”,又称“脂铨本”。)的前面有五条《凡例》(这是至今所知脂批系统的本子惟一仅有的),全文如下: 凡例《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口口(按:所缺当系“一日”二字)《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日《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目“楼红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  相似文献   

19.
焦平 《语文知识》2014,(10):69-71
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写促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将归纳、领悟的《红楼梦》“阅读成果”转化为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最后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对《红楼梦》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也深化了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我长期坚持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引领《红楼梦》阅读,实现了有序、自主地建构《红楼梦》人物体系与情节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3):129-133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