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俱”是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它们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受到了高考命题者的亲睐,1996、1998两年的字形题中,都有所涉及。1996高考题中出现的“家具”,1998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具备”“万事俱备”,让不少考生大费脑筋,甚至因此而丢了分。“具”“俱”在现代汉语中,是意思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俱”是副词,“全”、“都”的意思,如“万事俱备”、“样样俱全”、“俱乐部”等。“具”作名词,有“用具”“才干”等意思,如“家具”“千城  相似文献   

2.
O 0.1古代汉语中,居状位的“俱”、“具”有总括范围的语法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副词“都”、“全”等相当。然而,这两个词的作用和意义是否就毫无区别,怕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未必有定论的。《辞源》(修订本)第一册第316页“具”词条下载:“具……⑨副词。都,全。通‘俱’。《诗·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乃入,具告沛公。’”这条释义有两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作者把《诗》和《史记》中的这两个“具”认为是  相似文献   

3.
“千万”和“万万”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用作副词时,它们在一定句法环境中可互相替换,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邢福义先生“表-里-值”三角的指导下,旨在分析“千万”和“万万”副词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尹志远 《初中生》2003,(14):42-42
almost与nearly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几乎”“差不多”,为表程度的副词,但它们在用法上有时略有不同。一、当它们与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连用时,以及在肯定句中时常可通用。例如:  相似文献   

5.
when和w hile都有“当……的时候”之意,因而被人们称为“同义词(synonym)”。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两个词却各具其它不同的意义和语法作用。现将它们的用法分述如下。一、when的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意为“什么时候”、“何时”等,引起特殊疑问句。例如:W hen did the ship leave?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俱”与“具”在意义上关系并不大。在古代汉语中,二者作副词使用时意思接近,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良乃入,具告沛公”(《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俱”和“具”都可解释为“全、都”。有些工具书、教学参考书也把“具”作为通假字理解。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这两个字均可用作动词,但意义差别较大。“具”作动词,表示“准备,具有”。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准备好步兵和兵车。《雁荡山》:“亦雁荡具体而形微者也。”——具备形状而规模较小。而“俱”用作动词,则表示“在一起,同去或同来”。如:  相似文献   

8.
“又”和“再”是两个常用的副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分析发现,副词“又”和“再”还可以细分,“又”和“再”在与词的组合能力,语法意义这两个方面存在异同,找出两者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全面细致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有助于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又”“再”这个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9.
1、“象”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象”常常用作动词,做谓语。如:①共产党象太阳。“象”有时也用作副词,作状语,如:②他象是要啃下对方一张皮。 (梁晓声《荒原作证》)“象”字的这两种性质,许多语法书已作论述,也为大家所公认。本文着重要讨论的是“象”在下列语境中的用法。请看例句:  相似文献   

10.
"千万"和"万万"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用作副词时,它们在一定句法环境中可互相替换,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邢福义先生"表—里—值"三角的指导下,旨在分析"千万"和"万万"副词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一再”和“再三”是现代汉语中的两个副词,二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可以互换,但在用法上还是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特点,并不完全对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对这两个词加以区分,否则就有可能使留学生对二者产生使用上的偏误.本文试从词汇、句法和语义平面对“一再”和“再三”进行简要考察和辨析.  相似文献   

12.
这两个词,从表象看,似乎属于同一类,都足因果关联词,细推敲,截然有别:前者是虚词,后者是实词。语言实践中,二者部有误用或误解的例子,前者误用于高考试题中,后者误解于《语文》教材里。先看“因而”的误用: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中的虚词“隹”与“ ”,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它们的记号性较为复杂,可作副词,介词,助词,其语法语义也比较多样,尽管后来它们合并为一个虚词,但在甲骨文中,它们的作用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才将”用作时间副词,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刚才”等词。“才将”见用于多个方言,同时并用的,有其逆序词“才将”、单音词“将”及其重叠形式等。在表示“刚才”这一意义上,一些方言里“才将(将才、将)”等词与普通话的“刚才(才刚、刚)”等词构成两个同义词系列。对于“才将”之“将”与“刚才”之“刚”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梳理“才将(将才、将)”等词在近代文献及现代方言中的用例,结合“刚”的语法化过程及副词“将”的近过去时的用法,认为在表示“刚才”义上,因“才将”类词与“刚才”类词发生语义重叠,所以出现两种写法混用的情形。其实,“才将”“刚才”两类词各有其来源,“将”“刚”二字之间不存在音义上的分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程度副词“贼”和“超”分别进行了“社会调查”和“网上语料考察”,根据所得数据对比分析了“贼”和“超”的使用情况,探讨二者的使用差异及相关问题,诠释了问卷调查与网络考察结果有出入的原因。发现“贼”由方言词渗透进普通话词“;超”由书面语词转化为口语词。这两个词使用率已超过了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6.
限定副词“只”、“仅”的句法分布及语义制约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定副词“只”、“仅”的句法分布及语义制约辨微陈伟琳“只”和“仅”是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较常用的限定副词,它们都可以限定数量和范围.在字典里“只”和“仅”往往互相注释。这样,就给人一种错觉:它们作为限定副词使用时,意义、用法都一佯。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只要...  相似文献   

17.
“净”、“尽”、“竟”是早期北京话中的三个范围副词,兼表限制和总括.三者的共存和通用有着语义上的理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者使用比例有所不同,由于受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制约,现代北京话口语中“净”成为最具优势的范围副词表达法.  相似文献   

18.
“但是”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最常见的转折连词,常常与“虽然”成对使用。然而在古代汉语中“但是”最初是两个词,由副词“但”与系词“是”组合而成,它经历了从两个单音节词连用到双音节副词再到转折连词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副词“就”使用频率较高,意义很多,用法也比较复杂。但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副词“就”有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表“随即”;一是表“确定”。而其它众多义项都是与此有联系的。从共时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一般所讲的副词“就”,实际上应看作是两个副词(这里把它们叫作“就”_1和“就”_2)。  相似文献   

20.
"故意"和"有意"作为一对同义词,无论是在我们写文章选用词语,或者是平时说话,还是在教外国留学生的时候都是一个难点,更是重点。这两个词虽然都可以认为是情态副词,但是其实这两个词本身还有别的特点及功能,两个词语的意思及用法都很相近,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