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工程。人才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要不断学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一己的德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都有这校的共识: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拥有发达的教育和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国要在未来世纪的竞争中取胜,就要靠高素质的中国人.有位专家说:中国搞现代化,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引进,而人的素质却不能引进.高素质人的培养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优良的教育、靠高素质教师来培养.优良的教育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对于中学的优良教育而言,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学教师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中学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师专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初中教师的重任,师专的学生就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现在的素质决定了未来中学素质教育的水平,因此,师专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国力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这里的高素质人才不同于以往的人才,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赖高素质的教师,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创新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思想、博专相济的知识面、健全的心理素质等。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此,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5.
姚桂东 《农村教育》2007,(7):106-107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许多一线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着力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师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王言品师范专科学校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而培养大量的合格的初中教师。其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因此.师范专科学校要完成自己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政治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许多一线教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的一切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要想造就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以鼓励积极探索为途径,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技能,努力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9.
办好教育关键在人。未来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人才 ,谁就拥有未来。远程教育要成为教育的主要力量 ,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专家型的职业教师 ,拥有一批懂得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能掌握远程教育的教学手段与学习方法 ,掌握远程教育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这是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发展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提出 ,为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和培训中 ,缺乏对未来教师教育行为和职业技能的训练 ,存在着照本宣科和因循守旧、按常规教学的倾…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只有在关注差异的前提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从而为了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伊犁教育》2005,(3):1-1
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在教师素质中,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索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所以,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这里的高素质人才不同于以往的人才,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赖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创新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思想、博专相济的知识面、健全的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3.
一、树立“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教育也要计算成本”的产业观念 不可否认,旧教材所体现的教育观虽要求学校成为“人才的摇篮”,但却缺乏快速成才、出良才的时代意识;它只有行业意识,而缺少产业意识,表现为教育的投入和效益失衡。 所谓树立产业观念,就是要增强效益观念。具体讲,就是学校要形成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办学理念。这种认识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产业化的观念,从而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包括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人才的学校属于特殊的产业。进而把人才培养同参与竞争联系起来,把教育的知识技能等投入量通过人才输出量进行成本核算,促使教师在课改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有1200万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文教资料》2007,(32):71-72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广大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师德、“德性本位”与教育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他们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既是学校改革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主体力量,又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杨宝华 《课外阅读》2011,(11):71-71
新世纪中,我们教师越来越感受到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逐步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科教兴国、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我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可见,培养人才的重要,人才源于教育,发展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好比墙基之于百丈高楼,枕木之于千里铁路,钢材之于万吨巨轮。基础教育实实在在是一项奠基工程,要把基础工程夯得坚实。搞好中小学教育,就要有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华章》2011,(19)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职业教师又是我国当前教育环境中不可缺乏的一支主力军.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基础型人才,是摆在我们广大职业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他们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既是学校改革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主体力量,又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循…  相似文献   

20.
陈兆兴 《中国教师》2013,(22):64-65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优秀教师则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基于此,如何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专业化程度不足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举措。目前,广州市海珠区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有三点。第一,教师教育的广而浅。教师教育既要突出教育专业课程的教育,又要保证其他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但现实中的教师教育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