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73-79
MOOC已经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关于MOOC的移动学习方式研究鲜有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使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越来越高,探讨移动环境下的课程学习十分必要。文章拟从用户的视角,评价国内外主流开放课程平台的移动终端(APP)应用,选取网易公开课、清华学堂、TED、Coursera四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开放课程平台,以安卓系统为例,通过手机APP的安装进行评测。文章还采用归纳整合的"MOOC移动终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维度对比分析,评价了MOOC移动终端的运行和服务质量情况,提出了移动终端平台优化对策,以期为MOOC移动终端应用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得基于移动计算的Web应用成为可能,也使得人们学习、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一种新的基于移动网络技术的学习方式——移动网络学习成为可能。各种便携式移动终端作为移动网络学习的平台,可以克服传统的以PC为终端的在线学习系统的弊端,大大提高在线学习系统的实用性。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移动网络技术与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辅助教学和学习是移动网络学习的核心问题,而设计开发一个能被移动终端访问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便携性、方便的上网功能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其教育应用提供了基础.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交互教学包括课堂互动教学和课外互动研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包括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交互的自主学习.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配套环境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学习在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日渐深入,移动学习终端APP的设计开发技术也日趋完善和多样化,然而学习者在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移动学习应用平台的资源形式单一、缺乏交互等。为提升用户的移动学习体验,实现人机交互,通过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移动学习终端APP的交互模型,旨在为人机交互和移动终端交互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移动终端APP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移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建立在移动终端基础之上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从移动终端自身发挥的重要意义入手,探讨移动终端引导下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方式,并指出日后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移动终端丰富和充实高校移动学习体系的具体策略,以此来实现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学玩合并",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学习,促进高校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移动终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其最大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微学习则是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新概念.倘若可以整合两者的优势,则会极大地推动微学习发展,完善终身教育系统.文章主要分析了微课程和移动学习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借助移动终端开展微学习.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动终端的多元立体资源包突破了传统学习资源的诸多局限,其具有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成为当前热门的移动学习资源。基于移动终端设计多元立体资源包:移动终端信息采集模块,可实现移动终端的参数信息采集,为多元立体资源包同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提供服务;移动学习资源采集模块对学习人员待访问的资源网页进行访问;移动学习资源预操作模块对不同格式的文档进行规范化操作;移动学习资源重构模块按照移动终端的属性,将学习资源页面变换成更适合在移动终端呈现的内容,提升了资源包的友好性。给出了多元立体资源包中移动学习资源重构模块的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说明,该资源包资源传输量大、友好性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一般非语言学科而言,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更适合外语教学。文章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和外语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韩名利  王翊 《文教资料》2020,(6):229-230
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趋势需要引起教育界学者的关注.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2R2,从发文总量、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共引关键词三个维度分析近十年来国内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发现:研究数量整体迅速增长;研究热点集中在融合网络资源和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新模式、移动技术和终端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学习的研究在欧洲已经开展了若干年,而在我国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在简单阐述移动学习概念之后,重点分析了可以作为移动学习终端的各种设备,对这些设备对于移动学习的支持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阐述了作者对于移动学习终端选择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移动学习的特征与手机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描述了移动学习的特征是零散时间、点滴摄入的碎片式阅读,经过一定积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拼图,同时分析了这一特征是建立在个体习惯、偏好的个性化学习基础之上。因此以满足移动学习为基本目标的手机出版,便捷、即时性的知识服务是其内容特征,而打破传统纸介出版的线性结构、以非系统、非线性的,即"形散而神不散"的"论语体"为手机出版的内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已发现部分Ⅰ型和Ⅱ型内含子能在基因间移动.这种移动现象可分为内含子回归和内含子转座.移动是通DNA位点专一重组或内含子的反向剪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Mobile agents     
A software agent is an intelligent program that acts as a user’s personal assistant. Software agents endowed with the property of mobility are called mobile agents. Mobile agents perform a user’s task by migrating and executing on several hosts connected to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14.
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正在逐渐兴起,但目前国内大规模的移动学习实践较少.本文分析了当前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需求、特点和可行模式,并通过上海电视大学的探索实践,对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并设计移动图书馆的手机采访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平台的客户端软件和基于Web技术的管理端软件.采访用户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扫描输入ISBN(国际标准书号),进行网络数据查询及交互,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中的手机采访图书、手机荐书.管理用户可通过管理端软件进行荐书审核、用户管理和通知发送.系统提供了一个即时、方便、高效、快捷的采访和荐书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方便、个性化的优势,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本文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智能手机自身的特点,进而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中的优势与弊端,希望对于我国英语移动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移动学习技术发展的现状,然后归纳了手机电视作为移动学习新实现手段所具有的特点,比较了不同手机电视的技术类型、相关标准,进而提出基于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的移动学习构想,最后探讨了该模式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手机——未来最普适的移动学习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远程教育的又一种全新方式。至此,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选择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问题。手机作为移动学习诸多终端设备中的一种,已经在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对当前手机适用于移动学习的主流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以家校通平台、手机上网调用社会性软件以及教育小游戏的应用为例,得出手机将在未来移动学习发展中成为最普适的移动终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行动应用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能与竞争力,能带来更多新的潜在消费者,然而太多异质系统、行动平台、开发与维护成本过高的因素,使得在既有系统上开发行动应用软件是件不容易的事。目前主要的行动平台有i OS、Android与Windows Phone等,因在不同平台上实作行动应用程序的技术皆不同,导致企业开发支持多平台的行动应用软件时,需耗费非常多的成本与人力。利用行动中间件架构设计,使软件开发者于行动服务程序开发过程中,进行与既有系统间沟通和输入/输出更为容易。行动中间件基本上能隐藏行动环境中工作的复杂性,以致降低多平台支持的困难度,并减少重复行动软件开发的人力与增加开发组件重用的机会。在此论文中,提出一个行动中间件架构设计,让整合既有系统的行动应用服务程序的开发可以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