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指导工业生产的进行(如获取原料、选择条件)【例1】关于合成氨工业,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的来源有多种途径,试从原料易得的角度考虑举出其中适宜的三种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各反应的应用前景:①,②,③.(2)氮气的来源:①是,②是.(3)合成氨反应的特点是:①,②,③.工业上合成氨选取的适宜反应条件是.这些条件中既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增大反应进行程度的是.分析:本题以合成氨工业的原料来源、反应特点、生产条件等要素为剖析对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思维的灵活性.(1)①红热的焦炭与高温的水蒸气反应:C+H2O CO+H2,C…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合成氨”教学为例,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维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问题觧答     
问:如何理解合成氨工业适宜的反应温度500℃左右? 答:氨的合成是多相可逆放热的催化反应,既然是催化反应,那么温度的选择就必须在催化剂的最大活性范围内,否则失去催化的目的。根据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原理,氨的转化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但是温度低,化学反应速度减慢,可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4.
在硫酸和合成氨生产中,最佳工艺条件之一是选择最佳反应温度,温度对反应速度,转化率有极其重要关系。本文从数学方面运用热力学知识推导最佳反应温度公式,并通过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说明最佳反应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案设计思路 :《情景化学———将化学应用于社会之中》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合成氨的化学原理 ;了解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来选择适宜的化工生产条件的一般原则 ;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主要流程。  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能以化学视角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并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科学思想品质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心环境、能源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方法 :资料和事实的处理 ,科学抽象。重点、难点 合成氨工业生产适宜条件的选择。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奉化化…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调控”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指导实践的重要内容,是学科知识的实践价值体现,教材以“合成氨工业条件选择”为例,主要通过图表、数据和化学史等信息分析归纳并解释合成氨最优工艺条件,学生缺乏真实的感悟和体验,难以使学习真正发生。以“探究乙酸乙酯碱性快速水解条件选择”为例,通过改变反应体系温度、浓度以及接触面积来加快乙酸乙酯碱性水解的系列创新实验,引导学生感悟基于化学反应原理认识模型实施化学反应调控的思维历程,引导学生从反应限度和反应速率等视角构建真实情境下反应条件选择的方法与思维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章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三大部分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学好本章知识,将有利于今后化学的学习,因此,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直接导入法教帅直接从课义中摘其要旨简明快地提出新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或流利通畅地勾勒出教?内容的大致轮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迅速进入?习状态。例如《合成氨工业》一节课的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合成氨工业》。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合成氨工业的概况,更主要的是我们能够运用刚刚学到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加以来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让我们都来当回科学家吧,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和领悟到科学研究的一些思维力法。”直接揭示了课题,提出了学习新课的方…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紫外光谱法对混合液中Co2+和Bi3+双组分的测定,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波长选择原理,选择适宜的测量条件,对混合液在波长295.5、290.0 nm处进行波长扫描测量,用于实际样品的微量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鱼类对适宜水温选择的方法,探讨影响水生动物对不同水温选择的因素。2实验原理动物在有利的温度条件F,具有最适的活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它就不能运动或极度兴奋,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动物就会死亡。通常动物对温度的变化刺激是主动选择其最适的温度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由来] 对照不同年代的高中化学教材,会发现不少化学工业生产内容已被删减,但合成氨工业、硫酸工业和氯碱工业一直作为重点内容予以保留.其中人教版在介绍合成氨工业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仅仅介绍了合成氨工业原理、条件、设备,而且要求学生认识到: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学进步带动设备、材料、动力等条件的改善是密切相关的,并要求教师去引导学生展望合成氨工业未来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2.
1.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考虑,合成氨应采用的条件是( ). A.低温、高压、催化剂B.低温、低压、催化剂C.高压、高温D.适当温度、高压、催化剂2.可逆反应A+3B(?)2C+D,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5 mol·L-1·s-1 C.vC=0.4 mol·L-1·s-1 D.vD=0.45 mol·L-1·s-1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认为,对于气相可逆反应,若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右移动,其结果必然是生成物气体体积分数增大,反应物气体体积分数减小。这种由惯性思维得出的结论果真如此吗?下面以工业上合成氨为例进行剖析。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为:N_2(g) 3H_2(g)2NH_3(g);△H<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恒容降低温度,则平衡向右移动,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反应的调控"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指导实践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知识的实践价值.分析并归纳从理论学习到科学实践层面的主要难点,以"合成氨工业条件选择"为例,通过处理合成塔中真实物料数据、合成氨反应机理示意图、铁催化下合成氨反应历程-势能图等一系列真实信息,引导学生从反应限度-速率-技术-效益等综合角度构建真实情境下化工条...  相似文献   

15.
为将微波法制备纳米银技术引入高校实验室综合设计性实验,文中研究了微波功率、温度、微波反应时间及pH对纳米银粉粒度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纳米银的粒径,选择了微波法制备纳米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500W、温度30℃、微波反应时间20min、pH为3-4,得纳米银晶粒径70-90nm,且分散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借助合成氨的科技史设计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化学反应的调控”微项目教学案例,通过了解“向大自然要氮肥”的背景、寻找合适的固氮反应、选择合成氨反应的条件、优化合成氨的反应条件四个任务,让学生建立起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实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以柑橘皮为原料,用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的工艺,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温度、酸度、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其适宜条件是:温度80~85℃,桔皮:盐酸(1:1)=100:3,提取时间45min,果胶得率4.82~4.88%.  相似文献   

18.
一、仔细审题 ,从条件与结论的差异切入解题过程中 ,仔细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分解后 ,清楚了条件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然后运用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式 ,将条件与结论进行比较 ,逐步消除差异 ,沟通题设与结论的联系 ,找到切入点。例 1 代数式x2 +x + 3的值为 7,则代数式 2x2 + 2x - 3的值为    .解 :∵x2 +x + 3=7 ∴x2 +x =4因此 ,2x2 + 2x - 3=2 (x2 +x) - 3=2× 4 - 3=5评注 :若由条件求出x的值 ,再代入 2x2 + 2x - 3中计算 ,则是不明智的选择 ,且过程较繁。利用条件得x2 +x =4作为切入点 ,可使计算十分简捷。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负载型Co基系列催化剂的焙烧温度、钴含量以及还原温度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过程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7%Co/BaTiO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00℃,压力为0.1 MPa,nCO2∶nCH4为1∶1,气相空速GHSV为12 000 h-1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对良好的催化活性,可得到87.68%的CH4转化率、75.37%的CO选择性和68.31%的H2收率。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以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己烷为油性溶剂的W/O型微乳液,并对其迁移金属离子Zn2+、Fe3+、Cr(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乳及迁移的适宜条件,在制乳油相中,OP∶异戊醇∶正己烷=2.5∶4.0∶2.0(体积比),水相和料相盐度CNa Cl=0.1 mol/L,金属离子浓度10μg/ml,p H 5.0为宜。在酸性(p H 5.0)条件下,微乳液对Zn2+的迁移率远高于对Fe3+的迁移率;在中性及弱碱性(p H 7.0~8.0)条件下,微乳液对Zn2+和Fe3+均具有较高的迁移率,但Cr(Ⅵ)迁移率较低,可根据其迁移率不同实现Zn2+、Fe3+、Cr(Ⅵ)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