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陈喜芳  昭质 《文教资料》2014,(11):61-64
作者介绍了明清时期的苏州会馆、会所,并阐述了明清时期苏州会馆、公所及市民公社的组织演变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4.
商人会馆的出现,是晴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大宗贩运贸易兴起的产物。本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实际上是贩运商帮建构的表象和媒介。会馆组织的建构和发展,是贩运商人通过“笃乡谊,祀神祗,联嘉会”的化纽带以及“利”、“义”的契合实现群体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商人在自我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把社群认同和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百色粤东会馆由于跟中国共产党第二代核心领导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会馆.从档案史料中看到,早在清初康熙年间开始,接壤滇黔桂的百色地区,就相继建立了多个粤东会馆.最初会馆以满足粤商屯货、转运、交易、留宿、集会等需要,后发展到以服务同乡商民为宗旨,努力创造一切为同乡商人客地经商的便利条件.会馆的建立及粤商的大量进入对百色建城建厅、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人口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粤商会馆与广西民族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伴随着广东商人的源源入桂,大批粤商会馆也纷纷建立,会馆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在促进汉族商人群体与少数民族农户之间的交往,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其与外部市场的连结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百色粤东会馆由于跟中国共产党第二代核心领导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会馆.从档案史料中看到,早在清初康熙年间开始,接壤滇黔桂的百色地区,就相继建立了多个粤东会馆.最初会馆以满足粤商屯货、转运、交易、留宿、集会等需要,后发展到以服务同乡商民为宗旨,努力创造一切为同乡商人客地经商的便利条件.会馆的建立及粤商的大量进入对百色建城建厅、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人口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会馆是客居外屯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侉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
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具有地区性的差异。粤北地区开发较早,土著势力强大;粤东山区开发较晚,流民势力远远超过土著,因此流民往往能以家族力量为基础,在一些山区形成稳定的定居点。大量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虽然造成了当地秩序的一度失衡,但也促进了粤东北山区的开发。同时,由于流民对于山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粤东北山区生态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了清中期粤东北大量人口,向赣南、粤中等地区迁移。因此可以认为,明清时期粤东北的流民活动,对粤东北山区社会风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河南古商道沿途的中小城镇有许多都建有商业会馆,该文着重对商业会馆的形成发展及当时商人的经商理念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史学研究中,社会群体是考察社会变化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历史视域中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科学中对于社会群体的一般界定有所区别,存在着学科自身的学术设定与研究路径.在前近代的历史背景下,明清社会群体积极而广泛地介入社会,在诸多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可资深究社会结构性变化的学术视点.与此同时,明清社会群体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包括:众多职业群体的出现,社会精英群体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精英群体注重社会角色的扮演,群体内部的分化与重组不断加剧,群体之间的互动频繁而剧烈,群体力量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等.这些新动向与社会变动密切关联,然而,学术界对此多有忽略.  相似文献   

12.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在美国是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族裔,这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其社会经济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民美国的东欧犹太人具有典型意义.在社会经济地位上,他们在四五十年的时间内由社会的边缘上升至中上层,呈现出向上流动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二战前后,其职业、收入及教育差距极大,可谓天壤之别.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国犹太人自身具有向上流动的优势,另一方面,美国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明远楼作为明清贡院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建筑,其最早何时出现及对贡院规制有何影响等问题,尚需深入探讨。本研究认为,最早在明朝景泰、天顺年间,明远楼开始出现于南方的一些行省贡院中,后来逐步被其他地方在建设贡院的过程中采用。至于弘治、正德年间,所有贡院均修造明远楼,贡院的基本规制由此得到确定。明远楼的建构不仅完善了贡院的考试秩序监督体系,而且改变了贡院的建筑布局,营造了贡院独特的空间氛围,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起到了维护科举考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澳门贸易对中外贸易和中国的社会经济有着独特作用 ,伴随着澳门贸易的建立、兴盛、曲折发展和衰落 ,澳门也经历了一个由繁荣到没落的历程。澳门贸易的兴盛既是历史的必然 ,又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明清这一中国走向近世的关键时期成为中外贸易的合法孔道 ,推动了中国传统对外贸易向近世贸易的转变 ,更成为中国入超的主要渠道 ,刺激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澳门贸易的罪恶演变 ,澳门也由此成为殖民主义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稳定性的规范及灵活性的引导两个方面对明清活卖习惯存在的秩序空间进行了考察。明清两代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地方官员,由于没有深刻的法学理论指导,其针对活卖所制定的律例或者法令只是临时性的、应急性的,使得律例和法令缺乏一致性、一体性,而这却给予了活卖得以存在的秩序空间。  相似文献   

17.
明清商人会馆中的封建宗族文化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商人会馆中的封建宗族文化传统起源于商帮的封建宗法性,具有特定的文化载体。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下,它呈现出时代新内容,推动着商人组织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8.
乡规民约教化活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教育形式,其利用乡规民约的力量而为民众建立了制度支撑,担当起社会教化的重任。明清乡规民约教化活动,以地方威望之士为教化主体,根据各地实情而制定了内涵丰富的教育内容,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稳定的协同之责,又发挥着易风正俗、劝善除恶的教化之任,对明清基层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朝是八股文与小说共同的繁荣时期,八股文作者在不断接触、阅读甚至创作小说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将小说因素融入八股文,并形成了游戏八股文一类。由于八股文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存在无意渗透小说要素和以游戏态度写作八股文的区别,使游戏八股文蕴含的意旨和趣味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人口社会构成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罗马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是促成早期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古罗马早期的社会经济特色是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与扩张,促使其生产者的社会构成发生变化,主要生产者由以前的罗马公民农民变为外籍奴隶,这些奴隶多来自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他们被广泛使用在各行各业,促进了意大利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帝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