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律制度,将原告资格限制为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环境公益,认为普通公民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这就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发生。因此,原告资格的确立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面临的首要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范围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分析,介绍了美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上的经验,从原告资格、法院受理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对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当前,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已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局限,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还受到诸多限制,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环境保护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研究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立公众参与环境诉讼的有效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1,(1):64-64
曹明德、王凤远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由于环境公益诉讼目的主要在于借助法院督促主管机关落实环境法律,在此基础上帮助弱者实现环境正义。因此在管辖法院、费用、举证、救济及执行监督方面,可借鉴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管辖法院依被告的不同而有别的做法、印度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对公益诉讼案件依据案件性质分别管辖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张敏 《百科知识》2023,(3):29-31
<正>从目前来看,我国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明显滞后于实际:原告主体范围狭窄;法律对环保组织的原告资格限定十分严苛;适格主体间起诉顺位不明确等。对此,本文探讨了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赋予自然人原告资格的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改立法、设置诉前程序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环境侵权纠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顾名思义,有公则有私。据记载,公益诉讼最早见于罗马法之中,私益诉讼与其相对应。私益诉讼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而公益诉讼则保护的是公共利益。“为保护公益之目的而为的诉讼,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履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工作职责,检察机关须对相关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以保障当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工作的有力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博 《学会》2009,(3):27-2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公众利益、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社会团体的身影已在公益诉讼领域悄然出现,在被称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的"华清嘉园绿地实测案"中,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成为公众利益在这场利益博  相似文献   

9.
“虽然最新民诉法第55条对公益诉讼已有‘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规定,但目前这还是一个死的法条。”在10月23日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自然大学”共同举办的“神华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研讨会上,本案代理律师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环境公益律师胡少波表示。  相似文献   

10.
对公益诉讼的可诉性、正当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指出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且法学界对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一致认同.文章分析了在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的争议,主要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以及相关制度构建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