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对“中”进行具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见“中”就批的氛围。实际上对于“中”也要进行具体分析,大体上有三大类型:一是属于褒扬值得提倡的“中”,要求人们做到“正中”、“适中”、“取中”和“归中”;二是属于中性应该允许的“中”,所谓“允中”;三是属于贬斥需要批判的“中”,要求人们做到“批中”,批判“折中主义”。对于“中”一定要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芬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千万不要谈“三”色变、见“中”就批了!  相似文献   

2.
引探成功论     
引探教学法的实质,是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探求的有机结合。“引”是对教师的“教”来说的,“探”是对学生的“学”来说的。所以,抓好教学的核心是做好“引”与“探”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与“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引” 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看”与“中用” 时常听一些公开课,在评课的标准问题上,教师中有“中看”与“中用”之说。所谓“中看”,指的是讲解生动、氛围活泼;所谓“中用”,指的是训练扎实、学有所用。笔者认为,“中看”与“中用”并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真正的好课。既“中看”又“中用”。  相似文献   

4.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永林 《江西教育》2003,(14):19-20
“引探”就是引导、探究(探求)。引探教学法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引与探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得到“引”的动态平衡、动态促进的过程,两者是交叉穿插、和谐发展的。“创新”就是无中求  相似文献   

6.
“X里”和“X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方位结构。X后边的方位词“里”和“中” ,通常指事物的“内里”或“内中” ,都是“里头”的意思。因此 ,“里”和“中”往往相通 ,“X里”和“X中”往往可以互相替换。如 :手里→手中丨心里→心中丨家里→家中丨庄子里→庄子中。但是 ,“夜里”不能说成“夜中” ,比如“我夜里做了一个梦” ,不能说成“我夜中做了一个梦” ;“途中”不能说成“途里” ,比如“他正在来北京的途中” ,不能说成“他正在来北京的途里”。为什么 ?你能说出个所以然吗 ?观察可知 ,“X里”和“X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7.
“多”字的基本义是“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而在“你别多心”“你别多嘴”中是”过分的,不必要”的意思。在“他有50多岁”“大概有60多吨重”中是“零头”的意思。在“张三的为人比李四强多了”“去比不去强得多”中是“程度大”的意思。以上的“多”是用如形容词。“多”字有时也用如动词,如“这月的利润多了”“今天的人数  相似文献   

8.
“具”“俱”是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它们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受到了高考命题者的亲睐,1996、1998两年的字形题中,都有所涉及。1996高考题中出现的“家具”,1998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具备”“万事俱备”,让不少考生大费脑筋,甚至因此而丢了分。“具”“俱”在现代汉语中,是意思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俱”是副词,“全”、“都”的意思,如“万事俱备”、“样样俱全”、“俱乐部”等。“具”作名词,有“用具”“才干”等意思,如“家具”“千城  相似文献   

9.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从“德”字原初内涵出发,提出了“尚德”的教育理念,建构了“尚德教育”的新格局。“尚德”理念中,“尚”的内涵为尊崇、崇尚;“德”的内涵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厚德载物,养性励行”。“尚德”的两个内涵之间是“道”与“德”的关系。是思想方法与艺术追求的关系。“尚德教育”中,“尚德”是一种仪礼,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谈异读     
有些字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读音。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读音有异,而意义不变,称为“又读”字,这往往是书读和口读的不同,或者本为异读,后来約定俗成仅存一读;一种是异读即异义,义随音转,称为异义异读字。这里谈的是属于后者。教学和阅读时必須明了字的异读,这样才能正确地传授知识,才利于理解文意;而口头表达中更要使用正确,否則就有碍于相互了解语意,不利于交流思想,相互交际。异读字在古典作品中,尤其先秦古籍中数量特大,而现代汉語中也为数不少,常见的也有三百余字。我們必須重视这种語言现象,具备这方面的文字知识。现代汉語中的异读字,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例如:“长”字,在“长短”中读cháng,在“成长”“长幼”中读zhǎng;“重”字,在“轻重”中读zhòng,在“重复”中读chóng;“传”字,在“传記”中读zhuàn,在“传布”“传奇”中读chuán;“盛”字,在“盛饭”中读chéng,在“盛大”“姓盛”中读shèng;“弄”字,在“玩弄”“弄好”中读nòng,在“里弄”中读lòng。一种情况是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例如:“落”字,在“落下东西”中读là,在“降落”“落后”中读luo;“露”字,在“暴露”、“露水”中读lù,在“露头儿”中读lòu;“核”字,在“核心”“核定”中读hé,在“杏核儿”中读hú“还”字,在“还要”“还不来”中读hai,在“还家”中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三习”教学,就是“趣中习字”、“乐中习读”、“玩中习作”。“趣”“乐”“玩”是手段,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情趣交融,形成“习”的氛围;“习”是目的,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趣”“乐”“玩”中自觉、主动、创造性地操作;“字”、“读”、“作”是“习”的对象,是指识字写字、阅读、作文。概括地说,寓习字干趣之中,寓习读于乐之中,寓习作于玩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语文。“三刀”教学着眼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孩子活泼爱玩、善于模仿、兴趣广泛、好奇好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激趣融情,促思巧习…  相似文献   

13.
“性本善”思想是孟子“性善说”的核心。“四心”是“性本善”基本内涵,“四德”是“性本善”发展、完善的目标和内容,“人心”是“性本善”发展的中介,“思”是“性本善”被认知和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求诸己”是主体发展“性本善”的主要方式。“性本善”发展为“四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人“性本善”的认知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反求诸己”中持之以恒地践行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14.
“:形”与“神”是绘画史论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现实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没有“形”“,神”则失去载体;缺乏“神”“,形”会失去动力和方向。“神”好比是生命,而“形”则是躯体“,神”通过“形”来体现。“以形写神”的理念应成为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句法漫谈     
“我打球”和“老头儿晒太阳” “我打球。”“你喝茶。”句中“我”、“你”都是动作的发出者。于是有人总结了一条“规则”:主语是动作的“施事”。 可生活中还有别的说法,例如“老头儿晒太阳”。用主语是“施事”的观念来衡量,却又不那么“科学”:明  相似文献   

1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句中“夜归人”之“人“参考书中解释有二:其一指“借宿的人”(作者),其三指“主人自己”,并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我认为诗中“夜归人”之“人”指的是“主人自己”,不能指“借宿的人”。其理由是: 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里,他是“客人”,所以此诗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夜归人”中“人”不是“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7.
摄影文学还是文学摄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摄影文学讨论中所谓“摄影”、“文学”诸元素经“审美复合”已产生新质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摄影文学作品中“摄影”是目的 ,是主体 ,“文学”是工具 ,是附庸。它们根本未能化合 ,仍是两张皮。据此 ,“摄影文学”宜更名“文学摄影”。  相似文献   

18.
赣语都昌方言中,“是”字句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类型,分别为“x是y”“是y”“x是y个”。日常交际中,“是”字句能够表达出诸如判断、强调、反驳、厌恶等语气情态。除表判断的“是”字句之外,其他“是”字句通常表现出说话者“驳斥”的感情色彩。“是”字句体现出的语气情态,从说话者方面讲,是主观性程度加深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是”字的逐渐主观化。  相似文献   

19.
一、物理比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比喻,我们称之为物理比喻。所谓物理比喻,就是借用学生实践活动中已认知的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物理概念或论说的一种教学手法。 第一、被比喻的物理概念或论说应是学生所较难理解和接受的部份。例如概念中的“质点”、“热量”、“场”、“电容”、“电动势”等,论说中的“布朗运动”、“几率波”、“轨道量子化”等,这些是物理教学中作为被比喻物的对象。 第二、物理比喻的比喻不但要鲜明,而且要“形”、“实”、“知”。“形”是形象,“实”是具体,“知”是认知。 例如:教材中用“高度差”来比喻“电势差”。比喻物“高度差”是学生已认知的。又  相似文献   

20.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