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从武术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知道军旅武术体系是武术最初的雏形。这种武术形式是适应当时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其中击打格斗的性质尤其明显。 在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格斗击打技术一直在发展,被人们用于军队作战或个人私斗中。 而武术套路的真正发展是从宋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由于具有强筋壮骨,却病益寿,训练格斗技能,使人观赏的社会价值,因而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大纲都有武术内容,各级学校开展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义不容辞的体育教学任务,开展武术教法研究,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对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能否制订一个  相似文献   

3.
武术,又称搏击、格斗,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术成为我国的文化传承符号。传统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竞技格斗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传统艺术,以传承的方式将武术发扬光大。竞技武术相对传统武术提出概念时间不长,适用于比赛的武术方式。以得分和胜负为其表现形式。虽然学界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相关概念和文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将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武术教学必须突出技击和哲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镇澜 《体育科学》2001,21(4):68-68
现行的大学生武术课以第 3路长拳 ,简化太极拳等为教材 ,实施多年 ,效果不甚理想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突出武术的技击和哲理教学。 1.武术的本质是格斗攻防技术。表演艺术 ,健身治病等只是武术的次要特征。武 ,是人类生命的冲动力 ,是生存的竞争能力。武术 ,之所以区别其它运动项目 ,就是攻防格斗的特征。我国从 5 0年代以来 ,受左的思潮影响 ,取消武术的格斗成份 ,向类似体操舞蹈的唯美方向发展 ,使武术的形式变样。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文明 ,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 ,认为学习武术是为了锻练身体 ,格斗太野蛮。几十年过去了 ,武术在错误的认…  相似文献   

5.
终极格斗是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搏击运动,它在脚踢拳打、膝肘重击的基础上加上了"地面技",融入了巴西柔术与日本柔术的元素,我国为武术大国,国内武术氛围浓厚,许多散打运动员成为终极格斗的人才库。所以中国终极格斗运动发展极其迅速,其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如著名散打教练员赵学军的高徒张铁泉、"东北虎"王冠、居马別克、张立鹏……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目前人气最高的中国终极格斗运动员李景亮,中国专业搏击媒体《拳击时空》公布了首期中国综合格斗男子选手P4P前十排名榜单,在本期排行榜上,中国拳迷非常熟悉的"嘎子"李景亮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UFC等综合格斗赛事以非常快的速度风靡全球,而我国综合格斗运动虽也在不断发展,但与UFC等全球大型赛事相比较,仍然处于不完善的落后局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综合格斗运动发展问题的研究,得出我国综合格斗运动发展中存在训练系统不科学、商业运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应该加强综合格斗赛事宣传,创立和引进更加科学化的训练体制,以利于我国综合格斗运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综合搏击(MMA)比赛将于3月5日首次在上海举行。搏击比赛早已风靡西方世界,武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锐武终极格斗联合会把武术与格斗两种技能结合起来,将综合搏  相似文献   

8.
格斗式浅解     
陈步瑞 《武当》2012,(10):41-42
格斗式又称戒备式,是武术搏击的准备姿势,也是武术搏击拳式的基础架势。了解并熟练掌握格斗式,做好搏击进攻与防守的准备,对于技击动作的正确完成,及格斗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综合传统武术技击的格斗式,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即:四平马步式、前弓后马式、推窗望月式、霸王敬酒式、藏龙卧虎式。而根据格斗式的操习方位来分,格斗式又可分为左式与右式,左手左足在前的为  相似文献   

9.
近代武术体育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丧失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基于为武术发展“寻根”的目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格斗特征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格斗最大不同在于运动反应的生理基础的不同:西方格斗主要依赖视觉感受器,而中国传统格斗术除了视觉感受器,更强调触觉感受——反应的作用。以此为基础,东西方格斗在反应速度、时空特征、运动路线和运动方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武术格斗体现的是道家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的确立为中国武术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炳春 《体育学刊》2004,11(4):65-66
结合武术发展历史、现状,从人文精神、武德方面研究武术的概念,认为对武术概念的认识是发展的,武术概念就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兼备,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1.
散打运动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运动攻防格斗技术的高级形式。近年来,我国在推广普及散打运动方面有卓越的成效,高校设置散打专项课,社会举行大小小的散打比赛等等都说明散打运动在我国有了重要的社会地位。文章运用观察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散打运动在中小城市以信阳地区为例开展的情况以及普及推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提出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武术各拳种流派中都有一些基本的练习方法,称之为武术功法。武术功法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常武术技能。技能的展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实战格斗中的技击运用能力,二是套路演练中的技击表现能力。基于功法锻炼服务于套路和格斗的关系,功法运动长期被分解于套路和格斗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剑经》的基本技法展开研究并探析其武学价值。在考查《剑经》成书历史与分析其基本武学思想基础上,诊断《剑经》具有势法中正、循法阴阳、顺势借力的技法特点,武术格斗要点是注重格斗节奏,武术技击准则是掌握技击的主动权,同时要做到知行合一,武术实战与武术理论相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武术散打运动作为一项我国传统的对抗性体育项目,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来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和欢迎。散打对军人除了具有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功能外,还可以磨炼军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格斗技巧以及增强他们的战术意识,在现阶段的部队训练中,适当开展这项体育运动对于提高战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军人的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国平 《体育世界》2013,(5):138-139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中国传统武术思维基于形象、经验和玄学(比如佛学,道教,阴阳八卦,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西方运动比如综合格斗其特点基于抽象、知识和科学,但形象和经验是个人都能学会,自然综合格斗也包括。就好像抽象、知识和科学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好,比如数学物理编程;而基于形象、经验和玄学的东西比如中医无论儿童还是退休老人都能去学。只有深入理解武术套路中的各类思维方式与本质,才可以进一步体味到武术的精髓。本文首先对比了东西方文化中运动思维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而详细地分析了中国武术套路中一些思维方式,以供广大读者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起 《精武》2006,(7):37-37
拿什么衡量训练方法先问各位个问题:练武术,什么样的练法是错的? 有人说:看你拿什么标准衡量。这话说得对。练武之人,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练法——格斗的、养生的、表演的……拿养生练法去求格斗,得不到格斗能力。所以,可得出结论:用来格斗的武术,凡是不能提高格斗能力的练法,都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05,(7)
图书类——A1、《世界高手格斗绝招》是一本介绍世界各国格斗高手绝技密招的图书。作者约翰吉尔比,自幼酷爱格斗艺术,曾获柔道七段,空手道五段,对我国武术也颇有研究。他周游列国,通过模仿、恳求、甚至偷窃等手段,掌握了很多隐秘的格斗技术。本意“学为己用”,但经不住出版商的再三恳求,终于将这些技术汇集成书,公诸于世。全书上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武术演武的形成与架构角度,将武术套路演武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文化进行阐释与说明,并进一步构建武术套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原理.主要结论:武术套路是中国审美文化主导下的武术格斗思想与格斗技术的结晶体,是以人体攻防本能为基础升华形成的一种身体运动审美文化,是体现尚武距离美的艺术;在武术套路演武中,招法与劲道是演武文化的灵魂,“拳势”特点体现演武文化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拥有几千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文化资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石,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我国军事武术应吸取我国传统武术精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建设具有东方哲学思想的军事学科,同时外军先进的格斗技术、训练方法、教学理念等值得我国军事武术学科建设借鉴,博采众家之长。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军事武术在反恐、维和、处置突发事件当中的价值。我国军事武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珍惜文化财富,吸收我国先进文化理念,是文化与武术相结合,逐渐形成我国特色的军事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格斗在技术技巧上不相伯仲,但对阵抗衡方面有一定区别,探其原因有很多是区域文化差异造成的。文章参阅文献资料,对比东西方文化特点,在实际训练中扬长避短,吸取美国格斗运动中的技能战术经验和优势,以促进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