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中避雨     
丰子恺 《新读写》2011,(7):66-67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相似文献   

2.
山中避雨     
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面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相似文献   

3.
山中避雨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山中避雨     
原 文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背景】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两次仿写训练,让我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实效,他们精彩的表现让我又一次有了与春天相逢的感觉,为此我兴奋地手敲键盘、一吐为快。【案例描述一】师:同学们,昨天我们随作者一起认识了山中的几个朋友,这节课我们再到山中一游,去认识更多的朋友。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师:作者又认识了哪些朋友?生:山泉、溪流、瀑布……师:找得很好,那请再读一读此段,看自己能否有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寻找簪花山     
一位文友曾告诉我说,我们校园对面黄山等诸山中,有一座簪花山。他这么一说,我就当真了,这些年,一直留着心。可是,到目前为止,到底是哪一座,我也没搞清楚,只知道有,只知道它在卸甲衡一带。  相似文献   

7.
<正>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么?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我们的教育也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收获。——题记提到"班主任"三个字,我想应该会引发很多同仁们的感慨。对,作为班主任,我们终日都要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琐碎所操心,曾经刚参加工作时的耐心、激情早已被琐事劳累所磨灭。而一天工  相似文献   

8.
山里的女孩     
像我,一个在川下长大的青年,从未走进过大山,更不知山中的一草一木,自去年调到柏树乡,我才有了山中的经历,才有机会认识那位山中的女孩。 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一位用友想在山中搞一个野生药材收购点,下午四点多钟,我陪同朋友坐着乡里的一辆“狂潮20”向山中进发了。车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谷中行驶,颠颠晃晃的山路上,难得见到几个人影,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山,望着车窗外高高的大山,新奇的很,虽然山里的春天要来得晚一些,但山上的小草也已返青,密密丛丛的灌水已经吐芽,山坡上的棵棵小松树也透出了新绿,远远望去,一片浓浓…  相似文献   

9.
天才与蠢才     
有一回,酷爱登山的一群老朋友在山中迷路,心生恐慌。所幸同行的一位原住民朋友发挥本能,仿佛心理医师,安慰我们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10.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相似文献   

11.
山林探趣     
一个云淡风轻的周末,我和一个同学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也为了逃出围城的羁绊,让心灵的芳草地自由呼吸大自然的灵气,一起结伴去夏日的山林探胜。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唰唰地向车后倒去,远远地从车窗望出去,青山带着几分绿意和清凉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我们的心啊,早就像长着翅膀的鸟儿愉快地投入到大山的怀抱了。下车了,一阵浩荡的山风吹过,我们在感觉清爽惬意之际,忽然觉得竟然有几分寒意。呵!原来夏日的山中竟是这样的清凉!酷暑远遁了,滚滚红尘消失了,喧嚣与噪杂也没有了影踪,这就是山中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吗?踏上进山的小路,山路顺着山…  相似文献   

12.
天才和蠢材     
有一回,酷爱登山的一群老朋友在山中迷路,心生恐慌。所幸同行的一位原住民朋友发挥本能,仿佛心理医师,安慰我们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13.
正"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以此对抗人生的荒谬。"这是法国哲学家加缪说的箴言。现在这种鸡汤满大街都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浪费生命也是要有选择性的——我们宁肯把生命浪费在一局局游戏上,一部能够肆意嘻嘻哈哈的综艺节目上,起码也比喝下一壶壶鸡汤来得痛快。  相似文献   

14.
《山鬼》作为屈原《九歌》组诗中的一篇,在向我们展示山中女神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到屈原对楚国的忠贞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5.
做壶与做人     
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人讲面子,壶讲造型。人活一张脸,这说的是尊严;壶活一股气,这说的是风骨。每一把壶里面都有一股气撑着,每个人也是。人存正气,壶涵茶香。每把壶肚里都蓄着一口气,有人这样评价一把壶:上品乃是虚静之气,如空谷幽兰,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气,虽八面  相似文献   

16.
去台湾时,那里的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一个陶艺展览。展览厅门口有 一幅小学生的作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壶里壶涂"四个大字,算是标题。它一下子吸引了我。这是一个班级小朋友的作品,上面画了许多陶壶。可是,那些壶我们都没见过,那色彩,那造型,都是匪夷所思,却又没有人说那不是壶,那都是小朋友心中的壶。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勾践灭吴》中有这样一句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把它这样翻译: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这不免给我们带来疑惑:是生男孩所得的奖励多还是生女孩所得的奖励多?换个说法,当时是狗贵还是猪贵?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因此,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关键是要找准短木板并设法改变它的现状。如果说“木桶理论”是舶来品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也有一句通俗易懂、同样富有哲理的话,那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二者都深刻地揭示了同样一个道理:在某一特定的系统中,由于一些要素比较薄弱、滞后,从而制约了该系统的整体功能。把这一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要求我们敢于正视现实,敢提“不开的壶”,使弱项强化。实践证明,这是搞好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天才和蠢材     
有一回,酷爱登山的一群老朋友在山中迷路,心生恐慌。所幸同行的一位原住民朋友发挥本能,仿佛心理医师,安慰我们不会有事。他具备一级棒的野外求生技巧,可以自行在丛林里活上一个星期。他教我们简易辨识唾手可得的天然  相似文献   

20.
一家之言     
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是事实:我们愿意出多少力,我们就能出多少力。———爱尔兰著名学者巴克莱博士在他的畅销书《花香满径》中谈到上述观点我看见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地叫了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气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眼中的“成功潜质”不描写内心,专描写内分泌。———作家余华针对现在某些作家的作品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一位培育过数位院士的老教师说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