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加强实验是全面完成科学课教学任务,提高科  相似文献   

2.
潘连香  梁美荷 《辅导员》2009,(18):58-58
在科学课中,实验观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许多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实验一大堆,而观察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下面我就运用说理手段,手勤脑动,进行思维观察方面谈一下如何提高实验观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直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实验中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观察等几个步骤中,只要其中一步没有做到位,实验的按时开设和观察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笔者在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针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实验做了一些改进,经实践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要上好科学课,必须重视观察与实验。那么,观察与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又具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步骤,科学的观察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如何教学设计科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本文笔者就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观察”的理解较肤浅,本文就“观察和实验”做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科学课教学中,选择恰当的科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科学课教学情境创设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情境“包装”,二是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情境,三是用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代替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然而生活中真正会科学观察的人却不多。如何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苏教版《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与自然课差别太大,真不知道怎么教!”“科学课的有些内容,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确实,科学课有别于以往的自然课,如果教师完全用老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的确上不好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科学、学科学,其实质是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教师在某些方面不知道也不足为怪,只要敢于承认“我也不知道”。用好“我也不知道”。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4月7日~10日),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研讨会,对“做中学”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自然会把对“做中学”的全新认识联系到科学课教学中来。科学课应该怎样教?“做中学”给了科学课什么样的启示?“做中学”与科学课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状态中?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都是我们科学教师急需解决和弄明白的问题,笔者结合老师们普遍存在的认知盲点和困惑,从个人的认知角度和关注视点对上述问题进行界定和梳理,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观察、演示、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途径.小学生认识世界是从观察和实验开始的,学习科学课必须从观察、实验开始,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知识范围,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虹杉 《小学生》2010,(12):48-49
以往的小学科学课教学,靠记忆技巧获取知识、重视知识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我简要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五、从科学探究活动的角度观察科学课,研究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大家对科学课的观察实验活动是比较熟悉的。早年的自然课、常识课里就有不少观察实验活动。今天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也有许多观察实验活动。问题是不少人把观察实验活动与科学探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流动的水》一课是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册内容是科学课的起始教材,重点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为后续科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与生命”“浮与沉”之后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正面评价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评价方法虽然很多,但要符合自身教学风格的评价方法就很难找.于是,笔者打造了几件教学评价工具,在日常科学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发挥课堂激励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从“建立评价机制”“打造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方法”“实验评价课例”4个方面,阐述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做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科学课学习中,学生对实验是十分有兴趣的,但光凭兴趣、毫无目的观察摆弄,就会使这些实践活动陷入盲目之中。我认为观察步骤的逻辑思维线索要清晰,可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等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例如,刚开始观察动物外形时,学生看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做到有条有理。训练学生从小养成这种严肃的研究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通常看来,作为引领学生进行探究的科学课是要搞活动,做实验的,没有实验就算不上一节真正的科学课。“真刀实枪”做实验,情境探究搞活动成了科学课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新课改几年来,有结构的材料和有序的实验,也的确给科学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新气象。但是,就在省级新课改成果汇报会上,一位优秀的科学教师却打破了这一常态,上了一节没有实验的科学课——《折形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验作为科学学科的重头戏,是承载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和知识建构的重要载体,一直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验可以说是科学课教学的象征,上课前学生会叽叽喳喳地问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什么实验?由此可见实验教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因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科学故事”,形成了一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消除师生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迷信,回归“科学自我”的理念;另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模式对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周伟 《贵州教育》2010,(21):39-40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老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如果观察探究不够充分,那就是有形无实。要探究就得有材料,如果没有材料进行活动,那可谓是纸上谈兵。因此材料的准备成为一节科学课的必备条件。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准备和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希望能够引起科学教师及有关实验室管理员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