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58名3~5岁藏族在园幼儿为实验对象,试图探究藏族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族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年龄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结论有着跨文化的一致性,但也存在重要差异。藏族儿童在5.5岁时才基本形成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较国内外其他儿童晚一到半岁;3岁以后能理解外表与事实的区别;4岁以后能同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念;5.5岁掌握他人行为预测任务。藏族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合作行为是指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社会性行为。合作行为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和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日后的交往行为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观察法,探讨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122名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岁幼儿告状行为没有性别差异,但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告状类别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莉 《早期教育》2013,(2):20-23
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对儿童自主性(独立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年龄和性别的内部因素和培养教育方式的外部因素与学前儿童自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儿童自主性存在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儿童自主性的因素,在进行有意识的自主能力培养后,幼儿的自主能力有所提...  相似文献   

5.
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形成道德的基础。通过创设糖果分享、玩具分享和奖品分享3种情景,对农村3-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幼儿的分享水平较低,分享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玩具分享上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的差异,不存在年龄差异;糖果分享和奖品分享上存在年龄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基于对农村3-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农村幼儿分享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3~5岁幼儿自我控制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依据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指标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分为顾虑冲动型、被动控制型、约束顺从型和自主控制型。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自我控制类型分布上存在差别。不同类型幼儿具有各自的特点,实施幼儿自我控制干预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以63名5-6岁儿童为被试,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合作行为任务的施测,以此探讨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3名被试儿童中,有22名被试(34.92%)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合作行为任务上的得分,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假想伙伴现象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3岁~6岁幼儿礼仪行为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幼儿的礼仪行为在体态礼仪、语言礼仪、尊敬长辈礼仪、待客礼仪、公共场合礼仪这五个维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进餐礼仪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在体态礼仪、尊敬长辈礼仪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在语言礼仪、待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  相似文献   

9.
幼儿谦让行为是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中的一个类别.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笔者通过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大班(幼儿年龄为5-7岁)的实地观察,总共收集到96个幼儿谦让行为案例。在对观察资料登录、编码、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根据幼儿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功利型谦让和非功利型谦让,根据幼儿谦让的主题(或谦让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相似文献   

10.
赵振国 《幼儿教育》2012,(Z6):38-43
本研究以180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考察儿童数量估算能力的发展及其使用的估算策略。研究结果发现:(1)3~6岁儿童虽已具有一定的数量估算能力,但其作出合理估算的能力仍较低。(2)3~6岁儿童在估算策略的运用上存在年龄差异,半数以上大班儿童使用了三种或三种以上估算策略,中班儿童中以使用一到两种策略的为多,而几乎一半的小班儿童无法说出自己使用了怎样的策略。(3)大班儿童较多使用较为复杂、高级的估算策略,而中班和小班儿童较多使用较为简单、低级的估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用实验室观察法获得2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和儿童4岁时的自由游戏资料。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教养目标(是否鼓励独立和是否鼓励与母亲接近)、教养策略(高压力策略和低压力策略)和敏感性,儿童行为主要考察自由游戏情景下的旁观行为和无所事事,作为儿童行为抑制的表现。结果表明2岁时母亲鼓励儿童独立和不鼓励儿童独立的教养目标、高压力教养策略的使用和敏感性与儿童4岁时的抑制行为相关显,母亲的敏感性能显预测儿童的抑制行为。  相似文献   

12.
高迎浩 《教育导刊》2009,(11):27-29
固着行为往往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的挫折感和压力所引起的,家长需要发现引起固着行为的深层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固着行为。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108名3~5岁儿童,通过对其进行一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任务测试及社会行为评定,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对其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退缩行为发生概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2)儿童的错误信念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可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水平不能预测其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早期教育》2012,(4):18-19
尊敬的家长:您好!此次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结果只用于调查研究,并且我们确保资料的保密,因此绝不会给您造成任何损失和危害。答案没有好坏之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详细地填答。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支持我们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441例4~5岁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等问题进行调查后,抽取部分儿童进行干预,并调查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1.56%,其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应采取适当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以提高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巨大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许多国家的婴幼儿发育研究机构也经过多年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自控能力是5岁-6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应届毕业班幼儿的抽样观察和追踪调查,分析了幼儿自控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相关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对于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谦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基于对以往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力度相对薄弱: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