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或简明如话,或含蓄精美。借之可以窥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用好标题这把"钥匙",相信对教师深度解析文本,学生快速领会文章内容能起到穿针引线、化繁为简的作用。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巧借标题解析文本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小学神话类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相关课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神话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建议:从神话作品出发,解读故事背后的寓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致力于想象力培养;在文本品读中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结合神话的语言特点,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是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的,可以说文本解读是教材解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细胞与肌体。对文本解读而言,分析其主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教师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往往是来自于教学参考书的,虽然这不能理解为人云亦云,而是主流理解下的教师个人认识的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文本而言,教师通过自主解读并借鉴他人观点,往往可以建立起对文本主题的更全面、立体、丰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以《斑羚飞渡》为例,研究基于文本个性的小说教学,指出小说教学一要从文本个性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二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达到对作品主题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是语文教师早就秉持的教学理念.可是目前教材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甚至远于学生生活的.这时,教师如何将文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呢?前一段时间,观摩《九色鹿》的课堂教学,看到了两种结尾,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钟樑老师在七年级讲鲁迅的《风筝》时,言明他讲这篇课文坚持"三不讲":一不讲背景,二不讲《野草》,三不讲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2005年全国省会城市讲课比赛活动中的示范课教后说明)这一"坚持"的确很高明。陈老师是中语界的前辈,心中有学生,教学有针对性,这一点对于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根本与关键。一则《祝福》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采取专题辩论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文本解读思想观点出现分歧,文本意义探究发生偏离。这则《祝福》教学的文本解读批评引发以下三条重要启示: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专题辩论不失为解决文本解读思想分歧的重要路径;好课并不在于教师的精彩表现,而在于教师发挥作用让学生观点言论出彩。  相似文献   

8.
吴忌 《学语文》2003,(2):17-17
韩愈的《师说》(高中新教材第2册)在前4节完成对“师道”的论述的基础上,结尾又补叙了一段文字:“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对此,一般分析文章或者教师教学都认为,此节文字,说明了作文缘起,鼓励自己的学生,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有文章分析到,“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如此分析,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不能明了韩愈的本意,也看低了韩愈这位年轻气盛的社会批评家和文学改革家。应该继续深入剖析,挖掘出以下“达意”与“结构”上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赫索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20世纪60年代典型的美国知识分子形象并且生动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痛苦、虚无感和日益没落的道德观。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个典型的贝娄式人物,小说的结尾也是一个典型的贝娄式结尾。从叙事学理论、作品的犹太性和存在主义哲学三个角度分析,这种结尾不仅使小说叙述结构更完整更合理,而且通过犹太性和对存在主义的独特理解,作者给予了所有努力寻求自我认同的现代人极大的鼓励。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章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词句,挖掘文本独抒机杼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1.
常规关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话语含义,还能使人们理解和把握各个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行为或事物的运作规律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小说的理解和欣赏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读者对小说的解读基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借助背景知识中的固有常规关系理解小说之外,随着读者与作家、作品的不断互动,读者还会建立临时常规关系来解读作品.这部小说结尾违反了固有常规关系却遵循了临时常规关系,便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效果,这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背影》入选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合单元目标的特点,教学难点聚焦到品味"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若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搭建适合的教学支架,带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是这篇文章教学设计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教学《窗》时普遍存在的分析人物形象缺少必要深度的问题,从“人之初,性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个方面,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对《窗》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层次剖析人物形象,深度开发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的本结构是一个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从《金瓶梅《本所体现出的中不同的性格综合推断,除所谓“赝作5回外,前91回为原作,后9回则为续作。  相似文献   

15.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师说》仍是必读课文。保留并且精读《师说》是有道理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师说》是其宣言性的典范作品。韩愈同时作为政治家,《师说》对社会时弊的批判深刻非凡,他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即使到一千余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韩愈的深刻思想所折服。当然,对于高一语文教学来说,《师说》对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贡献不是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16.
从《红楼梦》中具有佛教隐意的神话传说,主人公贾宝玉情不情——情空的人生历程以及散落于本中附拾即是的意象、情节中,可以探查到沉隐于《红楼梦》本结构中的佛家意蕴。  相似文献   

17.
一、戏剧性内涵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戏剧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课堂里如何进行戏剧教学?观点很多,我的观点是:把戏剧当成戏剧来教,教出戏剧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8.
师:请让我们一起观看同学们自编的哑剧《一颗钉子》。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境由教室布置、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时所运用的言语体态服装、教学流程的各元素构成的课堂交流情境,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生成性特征。文本语境就是教学语境,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言语、教学评价、教师服饰等都要与文本语境相融合。《亡人逸事》的教学语境当为悲戚,教学目标当以"亡人"为核心进行情感体悟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大陆举行的一次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应邀进行了一堂教学展示。笔者特别选择了大陆人教版的一篇课文《鲸》进行教学示范。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篇相当“纯粹”的知识性文本,相较于同一单元的另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松鼠》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