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董旭午 《学子》2012,(11):4-6
编写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洪宗礼先生常这样讲,他的"三一"教材观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理性追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领略一番洪先生的"三一"教材观。所谓"三一",即"一本书""一串珠"和"一条线"。"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编课本,每学期只用一用教材,而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结...  相似文献   

2.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材既是一部"完全新版"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又可以说是各种大学英语系列化教材中一部非常能体现"全而新"精神的力作,是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一部大学英语优秀教材。"全面"与"新颖"是该教材的两大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3.
使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实施教学,教材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章中,于"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前安排了题为"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下简称"探究关系")的相应内容.在揣摩教材编写意图时考虑到:既然教材将"探究关系"的相应内容作为"动能定理"的前置,那么针对"探究关系"所作的诸如"教材文本分析"、"逻辑线索梳理"和"编写意图领悟"的思考,当然就应该结合"动能定理"的相关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本文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这一单元的教学,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相似文献   

5.
雷清兰 《学子》2012,(6):9-10
"我们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这句话是一位名师的口头禅,从这句话,至少可以看到几层意思:一好好使用教材;二"吃透教材";三适当地重组教材。要做好教材的开发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吃透教材、重组教材。  相似文献   

6.
投稿指南     
《地理教育》2011,(9):64-64
1.紧跟教学进度的"教材新析"、"教辅集锦"、"教例选登"栏目,请提前教学进度4个月投稿。2.杂志稿件紧缺栏目为"教材新析"、"教辅集锦"、"学生园地"等。"教材新析"为针对初、高中地理教材某一章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不仅指语文教科书,还包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切信息。我们把语文教科书称为"显性"教材,把其它的语文信息称为"隐性"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自觉填补"显性教材"(教科书)留下的空白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应有的课程价值,自觉根据教学实际对显性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造,挖掘出和教学相关的"隐性"教材,从而进一步丰富显性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因此,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很好地拓展教材呢? 一、在课始时拓展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徐自钱 《考试周刊》2012,(48):67-68
一、背景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如何面对新教材呢?教材不应成为限制教学的框框,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应结合"情境"(生活环境资源)和"人才"(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来重新认识教材。"用教材教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让学生学具有生命力的、丰富多彩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变革了传统的严格按照科学体系展开的方式,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也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题材广泛、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此外,在"一纲多本"制度下,教材由"圣经"变成了"工具和材料"[1],使用教材的方式也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教".以上变化意味着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理解教材,把教材研究透.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那么,教师如何在每天繁重、琐碎的工作中做好教材研究呢?下面从两个案例谈起.  相似文献   

11.
"主流教材"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从编审合一到编审分开,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从国定制到审定制的教材多样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主流教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广泛,受众最认可,权威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那类教学材料(主要指教科书)。主流教材是一个群体而非某一个版本的教材。主流教材应具备以下特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占据较高的教材市场份额;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造就的权威性;追求层次化、系列化和立体化;服务良好并发展持续;多样化中显主流。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结晶。学材是人与知识对话的纽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教材的重组与创生及开放的问题设计等来建设具有"创生视野"的新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下面,让我们以一种探究与审慎的心态走进"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课。  相似文献   

13.
课前思考"一起做游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材编写了"堆一堆"和"玩一玩"两个游戏,分别针对"有趣的形"和"好玩的数"两个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起做游戏"中"玩一玩"的内容,结合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同种花色、点数是1~10的10张扑克牌,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内容,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是我们新时期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本文围绕如何利用教材这"一掬水"引出教学中的"江河湖海"做了详细分析,有助于新课改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站在讲台上16年,手拿教材16年,有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梳理下来,若把如何用教材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大致是:仰望教材,教教材;审视教材,改教材;研究教材,用教材。很明显,第三个阶段更为科学、合理,有研究的味道。适合即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教材设计了如下学习路径:按给出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制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然后按问题指示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进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6.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17.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8.
课前思考 "变化的量"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起始课。教材中情境一"小明的体重"与情境二"骆驼体温"中变化的量分别是用表格和图来描述的。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这些图表中的数学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层次,亦是"用教材教"的最大亮点。反思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我们发现不少人并未把握"超越教材"这个命题的真谛。有人认为,"超越教材只属于教师",似乎没有学生的份。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未把握问题的精髓。强调"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借助教材这个工具,引领学生自主地学。超越教材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王洪流 《学子》2013,(8):49-50
一、当"解决问题"取代"应用题"后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编写的实验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单元,而是以"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贯穿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学习领域中,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