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冲击中国教育:挑战还是机遇?1.促使教育观念发生真正转变和飞跃。全球化中的竞争促使学校将认识到,有无独特、原创的特色成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2.提供教育发展所需的优越环境条件;3.引入深化体制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WTO呼唤中国培养目标重心的转移。1.变重“传承”为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变重“守业”为重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3.变重“单干”为重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WTO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们应当培养:首先是创新型人才;其次是复合型人才;再次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必须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地方性。加入WTO与远程教育的应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是:抢占市场份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之后,机遇与困难同在,姚战与希望并存。本深刻阐述了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利用教育国际化的有利时机,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就能取得主动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WTO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历13年的马拉松式谈判之后,中国取得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 WTO)正式成员资格已指日可待。“入世”之后,我国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我国教育如何应对,如何抓住时代所赋予的难得机遏,创造我国教育的美好明天。为此,本刊组织了部分博士研究生就“WTO与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下面这组文章就是本次专题研讨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4.
胡承波 《函授教育》2003,7(3):38-39
我国加入WTO之后,机遇与困难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本文深刻阐述了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利用教育国际化的有利时机,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就能取得主动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WTO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概括了我国加入WTO教育服务的承诺,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双向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规则意识,主权意识,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会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WTO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国加入WTO的目标已接近实现,它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它对中国的教育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将如何应对?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该设计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对这些问题,人们显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一、中国站在WTO的门槛上。 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通过约束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为国际商业提供一种基本的法律规则。WTO所提供的这种法律规则的核心就是开放贸易,也就是使贸易尽可能自由地流动。 开放贸易的基本依据是所谓…  相似文献   

7.
WTO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世界性的科技革命;另一个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两个挑战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体现。进入21世纪,从这一实质上说,挑战仍是来自这两个方面。但时代前进了,出现了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前者所面临的是以电子网络为先导的信息科技和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的挑战;而后者所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即将面临全球化的国际市场经济更为严峻的挑战。挑战就是机遇。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更为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范刚 《考试周刊》2013,(69):19-21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文章概述了该书的大致内容,主要对书中所陈述的民主社会、民主教育及蕴含的各种教育思想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0.
WTO与新世纪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新世纪中国教育如何面对“入世”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如何为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众多国际型、创造型人才,是摆在中国教育界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WTO即世界贸易组织,它是各国与国际接轨、联络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格局将做一次大改组大调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件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重大举措。加入WTO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冲击、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带来的变革、机遇也会是空前的。而且,WTO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这一点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在咫尺,新世纪中国教育如何面对“入世”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如何为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成众多国际型、创造型人才,是摆在中国教育界迫在眉睫的问题。 WTO即世界贸易组织,她是各国与国际接轨、联络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加入 WTO即“入世”,标示着我国经济格局将做一次大改组大调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一件最富于实质性的重大举措;而加入 WTO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冲击、影响是巨大的,带来的变革、机遇也是空前的。有挑战,也有机遇,有促进,更有竞争。而且,WTO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教育机构进入将对中国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使中国教育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二是使中国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三是西方腐朽的意识形态乘虚而入,进而对中国教育行政产生不良影响。中国教育行政应对加入WTO挑战的策略是: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职能,以信息化带动中国教育行政现代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抵制西方腐朽意识,以促进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成功加入WTO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与WTO的关系,WTO挑战中国教育,同时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走力提倡教育改革,紧跟世昂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政治观点看,还是从文章风格看,《少年中国说》都算得上梁启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又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和散文家。他一八七三年生于广东新会县熊子乡的小地主家庭里,一九二九年卒于北京。  相似文献   

15.
林岚 《高校教育管理》2001,23(1):137-138
刘士林的<中国诗学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哲论>的修订版,<中国诗哲论>创作于90年代初,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诗学精神>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个人特色十分鲜明.它在基本理念上提出了本体论诗学这一观念,通过对历史上十位诗哲生命精神全面而具体的阐释,对这一观念作出了具体生动的阐释.同时,此书是从古代诗歌的角度结合西方学者观点所作的文化研究,在理论探索中多有创新.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口学作为人口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学术价值。它不仅具有存史、读史之功能,而且还可以从中发现和总结人口发展中的一般性规律,以资借鉴。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是最早记载人口数据的国家之一,而且在人口数据的连续性和详细程度上更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因此,我国有着历史人口学研究的天然优势。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查寻历史人口资料难度大、历史人口资料残缺不全、数据不一致、真假难辨等,往往用尽工夫,也难以搞出令人信服的成果,从而使一些人望而却步,这大概就是我国历史人口学论著不多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问题,史学界虽作过不少的探讨,其中也不乏卓越的创见,但长期以来未作出系统的阐述。高光晶先生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东西方国家起源的理论入手,根据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结合我国古文献、古文字和考古资料等方面的广博资料,比较了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罗马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差异,具体探索了我国国家的形成及其特点,写出《中国国家起源》一书,1989年5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有关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其中对地理环境给予国家形成的影响,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特殊性的揭示尤为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问题,史学界虽作过不少的探讨,其中也不乏卓越的创见,但长期以来未作出系统的阐述。高光晶先生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东西方国家起源的理论入手,根据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结合我国古文献、古文字和考古资料等方面的广博资料,比较了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罗马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差异,具体探索了我国国家的形成及其特点,写出《中国国家起源》一书,1989年5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有关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其中对地理环境给予国家形成的影响,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特殊性的揭示尤为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19.
20.
加入WTO以后 ,将使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之中 ,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观念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全方位的影响。文章从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并阐明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