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楼梦》中饮酒描写手法去诡波谲,变化莫测。它为全书题旨含蕴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人际关系的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发挥了击中肯綮、别具一格的艺术效应。通过这些兼富声色的饮酒描写,促使作品波澜起伏,腾挪跌宕,增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某些景物具有暗示、象征人物的性格、气体的作用而其某些语言的描写则显得简洁、传神、漂亮。它们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底蕴,是匠心独运的,是书中精品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4.
《红楼梦》中"骂"的艺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人物的“骂”的描写,特点突出,内蕴深刻,形式多样,方法殊异。作者往往通过生动多彩的人物的“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作者的题旨,取得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人物病态描写,次数频繁,手法多样,是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构成与艺术氛国渲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纷繁多姿的人物病态描写,产生出同中见异、各臻其妙的艺术效应。由此足见作者艺术造诣之高超。  相似文献   

6.
江亚丽 《学语文》2002,(4):38-38
景物描写在《红楼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并且别有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 大观园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大观园的建造,正是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的标志,此时之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佳木葱茏,奇花闪烁”。“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真是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宝、黛的爱情种子,也在这暂时平和温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这个时期,无论是春天喷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民间俗语用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本文从“有助于深化主题”和“有助于人物刻划”两个方面论述了民间俗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在这方面的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尊自重,真诚做人”、“主仆真情、情情相绾”、“爱情追求,坚贞不渝”三个方面的论述,着重反映了林黛玉这一封建贵族小姐平等、互爱的爱情观和真诚、自然的人生追求,其爱情和人生追求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迪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起名方式1.偏旁、部首法贾府几代人的名字按辈分依次用的偏旁为:氵、亻、、王、艹。如:贾演、贾代善、贾政、贾琏、贾蓉。2.谐音法冷子兴谐“狼子心”,卜世仁谐“不是人”,詹光谐“沾光”,卜固修谐“不顾羞”,单聘仁谐“善骗人”。  相似文献   

11.
麝月、宝蟾、秦钟、板儿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的小配角,读者或许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如果从《红楼梦》整体艺术上去观察,“配角”或许地位卑微、故事不多,但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感情,乃至他们有自己的命运结局。因此对“配角”艺术的研究,不仅为读者全面鉴赏这部名著人物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可以深化人们对整部小说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名列王熙凤之上,由此可见她在书中的地位,但曹雪芹在写到其身世来历时却多用隐笔,连家族姓氏都讳莫如深。然而从她带发修行、情趣高雅、生活考究等蛛丝马迹中仍透露其不凡的身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朝中后叶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明末清初的人文思潮的契合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全社会的焦虑情绪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成为《红楼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一生铸成一部小说,几经变改书名,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最后定名<石头记>.由于历史原因,书稿仅整理出八十回清本,就"问世传奇"了.七年后(1761),曹雪芹应已完成了他的<石头记>全部书稿,由于突如其来的灾祸,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末除夕,这颗文星陨落了.一个完全的<石头记>真本也没流传下来.30多年后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突然冒出了由宫廷武英殿活字印制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来,此即由程伟元、高鹗搜访多年,获得残稿,编缀成的"全璧",改<石头记>名为<红楼梦>,次年,程、高之流对曹雪芹前八十回原文大肆阉割篡改达2万多字.至<石头记>神韵风貌,文采风流尽失.使这件真假合一,盗名欺世的假<红楼梦>冒充珍品,风靡天下200多年.周汝昌先生与家兄周祜昌二人满怀一腔义愤和热情,发愿终生校辑一部接近曹雪芹原来文字的<石头记>(<红楼梦>),这就是<石头记会真>的契机与发端.二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历尽难言的艰苦,宏愿欲尝,<石头记会真>即将梓印,周祜昌先生不幸抱恨阖然长逝.红学资深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其女儿周伦苓的协助下最后完成了<石头记会真>书稿的核订.本文作者侯廷臻同志应出版社特邀承担了<石头记会真>书稿全部审核校勘工作,经逐字反复审核,耗去了5年的心血,终于使第一部接近曹雪芹真本原貌的本子<石头记>,奉献给世人.全书共10卷,800多万字,8000余页,即将由海燕出版社推出,就教于普天下热爱<石头记>者.  相似文献   

15.
在曾雪芹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配角”人物“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光彩。”他们是构成整部小说“立体美”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悲怆的,但他们的存在恰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实。《红楼梦》“配角”艺术的成功,提醒读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方能真正解得“其中味”。  相似文献   

16.
元宵节作为《红楼梦》中重要的岁时节日,不仅是书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作者刻意观照的对象。元宵佳节庆贺场面及娱乐活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封建大家族豪华奢侈生活的情景,而且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满清时期的灯节民俗风貌。元宵佳节的对比描写以及节间发生的众多事件预示了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和贾府盛极而衰的总体走势。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以众多人物的悲惨结局铸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精品,死亡在小说中挑起了无与伦比的脊梁支柱,《红楼梦》的评点家以死亡书写为基准,证实了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以《红楼梦》的评点为角度,力图从死亡在小说评点中的道德寄寓,死亡在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价值,死亡在小说叙事中的结构功能等方面,来探讨死亡在小说中的美学价值,启发人们对生命的认知以及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反语修辞格主要有反话、反讥、骂话、气话、俏皮话等表现形式。它们具有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态度和立场,增强语言的幽默风趣感,表达无法言说的特别情感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小说情节安排主要以单体结构叙事和连缀结构叙事为主,及至清代以《红楼梦》终至成熟并形成网状结构叙事模式。而网状结构叙事模式与叙事视角的全知和限知有着密切的艺术关联。成熟的网状结构文本不仅有全知叙事,而且有精巧的限知叙事的融合。"黛玉进贾府"一节就是典型网状结构叙事与限知视角的完美融合,它体现了网状结构的多层的立体性,叙事限知视角的客观性特征。舍弃任何一方,其叙事艺术审美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人物的名号和《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字,以及脂砚斋批语等材料进行考索推测,指出高鹗续书中黛玉的结局明显不合作者原意。黛玉应是相思成病,因婚姻无人作主,前途无望,投水殉情,自我解脱;时间在"二宝"结婚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