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雀明白了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阿姨,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瞄了他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先生,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昂首挺胸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他跳起来还没我高啊!  相似文献   

2.
鹰与云雀     
在山丘一块突兀的岩石上,鹰与云雀相遇了。云雀招呼道:“先生,您早啊!”鹰睥睨(斜着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样子)地看了它一眼,低声答了句:“你早!”云雀说:“祝您万事如意,先生!”鹰答道:“是啊!我是万事如意。不过,难道你不知道我是百鸟之王,我不先开口,你不能同我讲话吗?”云雀说  相似文献   

3.
云雀     
靠窗边第三张桌子,每天傍晚六点钟到八点钟之间,是专为姜俊赫预留的。他偶尔带朋友—也许是员工— 一起来,但大部分时间他自己来,手里带着本杂志,在上菜之前读几页。他和春风每天都对话,但不外乎是她请他点菜,然后他报出菜名,以及“谢谢”、“不客气”之类的客套话。  相似文献   

4.
云雀     
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儿.这是庄稼人的珍禽.她总是殷勤地伴随着他们,在艰辛的犁沟中间,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给他们鼓劲,加油,为她们歌唱希望.希望,这是咱们高卢人的古老名言;正因为如此,他们把这种平凡的鸟儿尊为"国鸟".她的羽毛并不美丽,但是她天性勇敢,充满欢乐.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题。 2.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6.
云雀     
从前,有一个年老的隐士,隐居在森林里,陪伴他过日子的,只是一只那种叫作云雀的鸟儿。有一天,有两个使者,前来拜见这个老人,求他跟他们一起到他们主人的城堡去,因为他们的主人病得很重。老人带着云雀,随同那两个使者一起去了,立即被带进病人的房间去。四个医生正摇着他们的头,低声地交谈。"我们已经  相似文献   

7.
鹰和云雀     
纪伯伦 《良师》2010,(3):53-53
一座高高的山丘上,一只云雀和一只鹰在岩石上见面了。云雀说:“先生,早晨好!”鹰鄙夷地看着云雀,懒洋洋地答道:“早晨好!”  相似文献   

8.
云雀     
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儿。这是庄稼人的珍禽。她总是殷勤地伴随着他们,在艰辛的犁沟中间,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给他们鼓劲,加油,为  相似文献   

9.
小的时候.我见过一个奇妙的现象,不敢忘却,一直到现在,我已是垂暮之年了.仍还百思不得其解呢。  相似文献   

10.
《致云雀》是雪莱最好的抒情诗之一,自他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扬。它是内容与形式。理想与情感,诗人自我与诗中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珍品.它的修辞和深刻的意韵至今仍散发着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1.
雪菜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为自然、为自由而欢歌上,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是其思想的核心,把握了爱,也就把握了他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北京人》和《云雀》的主体意象,鸽子和云雀分别代表了作家各自的情感倾向和使命意识,鸽子是20年代出走之声的继续,但并非历史简单的回声,它拖着历史沉重的身影,咀嚼着传统文化的酸甜苦辣,徘徊着知识分子留恋与割舍的复杂情怀:云省则如轻装的勇士,面向未来,寻找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独立地位与历史使命,在这些充满文学魅力的戏剧意象的北后,是充满文化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5.
《致云雀》被视为雪莱的抒情珍品,对该诗的解读因此常聚焦于抒情特质。品读全诗,不难发现雪莱不仅借云雀抒情,更借云雀书写自我的诗学理念和美学思想。《致云雀》的诗行、意象、情感无不洋溢着浪漫主义美学光辉,饱含雪莱诗作独有的理想情怀与唯美气息。  相似文献   

16.
夏天到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去看看。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说。"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  相似文献   

17.
《致云雀》是雪莱名作之一,已被多位译者译成中文。译者在诗歌翻译中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查良铮和江枫译《致云雀》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其对译文的影响。通过比较,以期为今后雪莱诗歌的汉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明白了     
  相似文献   

19.
周萍 《文教资料》2009,(12):17-19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生产能力和物质财富日益强大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日趋增长.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求的另一方面却是精神领域道德与信仰的缺失。在这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作家们纷纷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思索着物质世界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以期探讨新的生活、生存方式。其中威拉·凯瑟在其作品《云雀之歌》所传达的观点至今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类只有丰富和完善了精神世界,才能够在物质社会的重压下保持完整独立的个性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意象解构作为一种结构诗学的功能支架,可以打开《致云雀》艺术世界新的审美之维。借助“相属分解”“相类分解”“相关分解”来解构“云雀”这一核心意象,它的“形”和“声”隐藏着意象群落的复杂审美意蕴:诗里的“云雀”不仅彰显着象征美、光明、自由与理想的浪漫主义美学格调,还关联着内附于古希腊神话谱系的“诗性拯救”;诗外的“云雀”,以难能可贵的内省来面对现实人性的围城,成为某种突破现实桎梏的审美存照。诗歌总体上体现了一种用浪漫主义来驱散现实阴霾的美学品格: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