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术扫描     
樊浩在《“冲动形态的伦理”与道德教育的哲学范式》(载《中国德育》2006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 无论是道德哲学体系还是道德教育体系,都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十分重要的形而上学问题:伦理精神至少有两种形态——思维形态或认知形态的伦理和冲动形态的伦理。认知形态伦理基于人的“认知能  相似文献   

2.
学术扫描     
丁钢在《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能够充分实现个体发展优质化的教育。生活质量是衡量个体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可以说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而教育是每个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对学校的教育主体来说,教育实质上就是生活。在学校教育中的生活质量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要远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价值,要通过社会机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促进社会成员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并将人的主体性的不断提升融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学术扫描     
薛克诚在《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裁《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一文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探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形态,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经济与社会的一切发展)必须体现人民性,这是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它回答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问题;发展必须遵循客观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它回答怎么发展的问题;发展必须体现全面性,这是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回答怎么发展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机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以人为本贯穿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始终,其出发点是在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归宿点是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扫描     
李辉在《制度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支点》(载《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中,制度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制度的特性来看,制度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制度环境在社会环境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术扫描     
陈锡喜在《生动的道理是“彻底的”而又”朴实的”——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刘铁芳在《生命的价值与尊严:道德教化的价值目标》,陈正华在《普世伦理的主题关切及其教育意蕴》,刘超良在《个人权利:高校德育的考量》,吴起华在《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唐凯麟,刘铁芳在《价值启蒙与生活养成——开放社会中的德性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术扫描     
袁贵仁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载《求是》2005年第22期)一文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特点和规律是增强思想理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主要表现为多元性、多变性、盲目性、趋利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建设,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以科学的理论指引航向,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以崇高的精神激励斗志,以优秀的道德培育风尚,以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来促进实效,以改革开放和反腐倡廉的新成就树立信心,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学术扫描     
朱小蔓、其东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社会整体而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挑战。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还跟不上或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急速转型和变化,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调整与革新。在调整与革新中,要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1)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0.
学术扫描     
朱小蔓在《学校品牌管理:一种道德模式》(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创建学校品牌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必然现象,在当前商业性竞争、经济利益驱动日趋强烈的社会,学校品牌应当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观、鲜明的育人立场和明确的道德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学术扫描     
李辉在《制度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支点》(载《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中,制度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制度的特性来看,制度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制度环境在  相似文献   

12.
胡勇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113-1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术扫描     
张雷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学科建设》(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虽有密切的关系,亦有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以及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的基础。搞清楚这一点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五个二级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基本观点,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总结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和谐问题的认识成果,总结和借鉴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有益文明成果。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规定和保证了我们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区别.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学术扫描     
熊川武在《教育理解论》(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教育理解就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在与教育文本(理解对象)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这具有工具性与目的性、求真性与向善性、占有性和超越性、智慧性与感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术扫描     
肖川在《论大学教学的目标追求》(载《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9期)一文中指出,当今社会,大学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的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1.具有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功能、利益整合功能、思想凝聚功能对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公信力、社会组织力、价值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增进对意识形态科学性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博大包容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现形式的亲和力等要求。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恩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