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作为农业劳动的对象,是农业生产力诸因素中重要的一因素。 我国农业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波动、徘徊的局面,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安和关注。人们开始反思,纷纷寻找阻碍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今天如何增强农业后劲,实现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转变,完善土地制度,逐步推行和实行土地租赁经营,无疑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土地实行租赁经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性,将土地生产力划分为潜在土地生产力,可达到土地生产力,现实土地生产力三个层次.分析了影响各层次土地生产力的生态因素和土地生产力可持续增进的内在机制,并对土地生产力可持续增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性,将土地生产力划分为潜在土地生产力,可达到土地生产力,现实土地生产力三个层次。分析了影响各层次土地生产力的生态因素和土地生产力可持续增进的内在机制,并对土地生产力可持续增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而产生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三个基本的要素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母体,必然成为改革的焦点。实行土地国有化,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六朝农业生产力向上昂扬的趋势,从根本上说,是由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大土地经营也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土地经营(在六朝主要表现为田庄经挤)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的经济形式形成于东汉中后期,六朝时期有突出的发展。社会动乱和国家分裂使封建政权对土地和人民的控制能力大大地削弱,从而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对经济和生产的管理效能。在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和弊端的分析,认为改革现有农地产权制度,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逐步确立农民对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使土地这一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能够按照市场信号进行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这是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作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的农业产品.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方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着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同样影响着自然环境.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农业生产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但又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保护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当地经济打好基础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所在,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生产活动与工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获得所需农业产品的生产活动。一般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工业生产活动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工业原料(包括农业产品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石棉县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县农作物的光合、光温、光温水及光温水土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并在计算农作物的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实际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石棉县农业生产存在问题,提出了石棉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袁野 《华章》2013,(27)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印度独立后土地改革并不彻底,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在土地改革后仍然大量存在,制约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印度土地关系还是发生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虽然不能对这种变化评估过高,但是它却部分弥补了印度土地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因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小块分散经营方式存在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所有权模糊,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征地补偿过低、土地潜在保障功能等制约农转非进程,不利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及伴随而来的土地买卖的出现,对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种积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作为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特点之一的土地买卖在发挥其经济作用时,亦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关于土地私有制及土地买卖促进秦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少文章已作评述,本文仅就土地买卖对秦汉社会经济、特别是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所造成的部分负…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我们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我们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科技推广发展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其推广应用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产品商品率,是改变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落后局面,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农业科研是技术推广的源头,是科技进步各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选用粮食生产单一要素推算法和基本投入产出法,对乌盟前山丘陵旱作农业区和呼和浩特平原灌溉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土地生产力状况、人口发展与人口承载力预测及今后发展方向,作出初步的估算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目前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自身特点的客观要求。应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稳定和进一步完善。规模经营尤其是土地规模经营不能强制推行,应在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和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 为了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应充分调动三亿多农业劳动大军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建立建全合理的社会化、系列化、规范化、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来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相似文献   

19.
1985年,我国农业在连续六年大幅度增长后出现了徘徊。笔者认为,造成近几年农业徘徊的原因虽然甚多,但土地无偿使用,集体对农业投入断源;农户作为投资主体不愿向土地投资,致使农业生产力发展滞缓,是农业难以再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所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形成农业自?积累新机制,无疑是当前发展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秸秆焚烧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是各农业生产主体、生产力要素之间矛盾斗争的结果.通过对秸秆禁烧矛盾的分析,提出解决秸秆焚烧的治理对策.认为生产力要素不协调,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导致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最根本原因,提出调整生产力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是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