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十二楼》在极力肯定人类情感真实存在的同时,又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看似对立的情理调和.其情理调和,主要表现为爱情、亲情与友情母题分别演绎出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婚姻、绝户承祧与忠义孝悌以及邪恶私心与正义仁心之间的调和.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创作中很好地使用了平衡技术,体现了事物客观存在着的平衡,让人感到自然、真实。作者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对该剧中友情的处理、爱情的处理、人物人生的处理、主人公智慧的处理、商业活动的处理,具体展示了莎士比亚创作该剧过程中的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心灵的焦灼》主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纠葛。同情和爱情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由于情感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可能会分不清楚同情和爱情。小说中主人公霍夫米勒对感情认识和处理的方式可以说是没有分清两者的异质性,从而将女主人公艾迪特推向了死亡,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纠结。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心灵的焦灼》主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纠葛。同情和爱情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由于情感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可能会分不清楚同情和爱情。小说中主人公霍夫米勒对感情认识和处理的方式可以说是没有分清两者的异质性,从而将女主人公艾迪特推向了死亡,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纠结。  相似文献   

5.
伦理叙事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使作家在小说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宣扬宽容、仁爱的道德力量和美德有报的伦理观念.在爱情婚姻题材中,伦理道德始终是支配主人公行动和人物命运的根本原因,在表现个人奋斗题材时,主人公则要经受道德考验和审判.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在于英国小说的道德训诫传统、文学理论的实用主义倾向以及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等.作家们借助文本表达伦理叙事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与对人性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屠格涅夫的爱情故事中,女性人物设置呈现为“茨冈女人”与“纯洁天使”的对立,在爱情的“竞争”中,前者总是“打败”后者。这种人物对立原则,有时体现为两个人物共时的并置,有时又体现为主人公历时的心理转变,而在根本上,它隐喻着屠格涅夫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7.
在屠格涅夫的爱情故事中,女性人物设置呈现为"茨冈女人"与"纯洁天使"的对立,在爱情的"竞争"中,前者总是"打败"后者。这种人物对立原则,有时体现为两个人物共时的并置,有时又体现为主人公历时的心理转变,而在根本上,它隐喻着屠格涅夫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一把酸枣》、《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属于舞剧,但是一个舞出了民族特色,一个舞出了人文精神。两部舞剧虽然都演绎了人间的爱情悲剧,但两部舞剧通过题材与情节、主人公的死因与结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这两部艺术经典,对世人处理爱情与财富、亲情与权势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路文彬的长篇小说《天香》书写了几个主人公的“青春之歌”,书中关于爱情的描写温婉动情,关于亲情的展现令人动容,关于友情的书写感人至深,关于命运的思考令人唏嘘不已,关于希望之歌的赞颂灵动如水……所有内心的至深至诚的情感在作者的笔下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论文通过对这篇小说主题的探索从而进一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赵聪 《文教资料》2010,(17):71-72
《红河》,是章家瑞镜头中的《边城》。影片以中越两种文化的交融地带为背景,选择一个越南的智障少女、黑帮老大,以及中国云南瑶族的世俗男子为主人公,展开了一段悲情的感情角逐:两段纠葛的亲情长跑和一段凄美的爱情之约。在这个100分钟的故事进行中,章家瑞打造了一个胶片中的诗性世界,而且完成了关于"情"的阐释、对失落的亲情的追寻、对纯美爱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主人公以"我"为第一人称来分别讲述他和母亲、吕克以及苏菲、克蕾儿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用简单淳朴的文字歌颂着人世间的真善美,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现象:主人公都设定在父母亲缺失或者淡漠的亲情观里。这与夏目漱石自身缺少关爱的童年,以及对家庭的理解、对亲情的具体体验密不可分。通过解读这种亲情观,可以更好地把握夏目漱石文学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人文主义,这两部作品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文化背景、时代氛围也各不相同,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审美意趣、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孤独体验与情感缺席--论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在其小说中深入探寻了人类生存的孤独状态,颠覆了亲情与爱情的内涵,在苏童看来,亲情与爱情所代表的不再是温暖与安慰,反而是造成人类孤独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苔丝的曲折爱情和悲剧一生.圣经原型贯穿《德伯家的苔丝》始终,主要体现在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上.通过分析原型批评理论,探讨了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庄园是简·奥斯丁小说中的标志性形象.作为奥斯丁婚嫁故事的重要场景,庄园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开始和发展之地,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经济与社会地位的真实映射,庄园里一面演绎着困窘中的女主人公被“王子”用体面的婚姻拯救的灰姑娘式童话故事,同时又揭示出这些美满婚姻背后的金钱实质.奥斯丁以庄园为舞台,以婚姻为主题,写尽了人物为财产而谋求婚姻的真相,传达出对英国社会世故人情和真实人性的洞见,让她笔下温情浪漫的庄园,转而成为人物追逐财富地位的婚恋名利场.  相似文献   

17.
《老政治家》作为T·S·艾略特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克莱夫顿勋爵和其儿女莫妮卡、儿子迈克尔以及其他朋友、情人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家庭伦理故事。文章运用文学伦理批评中的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对剧中伦理语境下的人物伦理选择进行了逆向分析,即伦理解构,阐述和解析了文本中伦理问题和道德价值形成的现实背景,最后指出了作品带给读者的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基于对人类荒诞生存状态的彻悟意识,在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个人生死攸关事件中表现出的漠然超脱,解读默尔索坚守诚实、拒绝矫饰、孤独反抗荒诞的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莫瑞斯>是一部探讨社会价值与爱情冲突的经典作品.文章着重探讨男主人公莫瑞斯对自身同性恋身份的接受和认同过程,以及在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上成熟,揭示了作者反对理性、道德对人性的干预,主张回归人的自然本性的性伦理道德倾向以及对情与性的和谐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