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信息技术教育,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应从关注学...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不仅应是信息技术知识传递的殿...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需要落实信息技术新课标精神,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需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2.社会责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3.独立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刘秀文 《考试周刊》2013,(2):128-128
<正>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将逐渐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信息技术课的重  相似文献   

7.
职高计算机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在建立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文化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是所有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创新实践的潜在风险和负外部性,彰显了"负责任创新"理念和范式的存在价值。高校科研行动中的预测和监控阶段、省思和协商阶段、评估和反馈阶段等共同形成负责任创新的生成过程。构筑高校科研行动中负责任创新的生成进路,理应注重科研创新的风险性预测,呼唤创新行动的前瞻治理;孕育科研创新的系统性协商,形塑负责任的创新共同体;倡导科研创新的建构性评估,促进创新资源的柔性聚焦,以此促进高校创新战略行动向符合社会生态价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由非典危机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主动、准确、及时地向公众公开其掌握的有关信息。这次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观念、体制、立法上进行完善,必将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信息道德是指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能力是指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信息技术是人们操作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我国中…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3.
钱小芳 《考试周刊》2013,(90):112-112
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从技术角度出发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的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素养是指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同时负责任地使用网络。这两者相比较,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四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磊 《中小学电教》2008,(11):112-112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  相似文献   

15.
刘峰 《考试周刊》2011,(16):150-151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教学工作的重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始终贯彻渗透信息道德教育,最终达到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有用 有用     
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积极地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帮助、彼此关爱;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时候,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说明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初中新生开始进入人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春期,在青春期,孩子渴望独立,期待开放,充满活力。但他们在青春期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以学生为主体,把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课程追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分层次实施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