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纪之交,随着人学成为时代的主题,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等思想逐渐为人们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德育“无人”的传统弊端受到反思和批判,德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表现在:德育概念的人本化;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本化,德育实践模式的人本化。德育的人本化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德育的本质要求,成为现代德育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2.
德育人本化: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现象受到反思和批判,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这一趋向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的客观诉求。当代哲学的人学主题,道德哲学从“无人”到“人本”的嬗变,心理学、教育学及德育学理论的人本转向构成了德育人本化的理论依据;而市场经济的完善,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德育“人学空场”的现实都诉求德育的人本化。  相似文献   

3.
杨超 《中国德育》2009,(1):87-87
近二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现象受到反思和批判,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这一趋向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的客观诉求。当代哲学的人学主题,道德哲学从“无人”到“人本”的嬗变,心理学、教育学及德育学理论的人本转向构成了德育人本化的理论依据;而市场经济的完善,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德育“人学空场”的现实都诉求德育的人本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现象受到反思和批判,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这一趋向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的客观诉求。当代哲学的人学主题,道德哲学从"无人"到"人本"的嬗变,心理学、教育学及德育学理论的人本转向构成了德育人本化的理论依据;而市场经济的完善,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德育"人学空场"的现实都诉求德育的人本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人本化德育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文关怀为主旋律、以提升人的德性为落脚点的德育,提出了人本化德育模式应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以人本化的德育理论系统、目标系统、内容系统、评价系统和操作系统几要素构成。进而分析了其模式的教育目标生活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主体多元化的特征。高校人本化德育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德育。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在呼唤一种能够解决当前德育困境和人类精神危机的德育理论。笔者认为人本化德育是当今时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简而言之,人本化德育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21世纪的人类开始从中国儒家优秀德育传统中寻找解决道德堕落和人类精神危机的钥匙。在绚丽多彩的中国德育中闪烁着许多耀眼的人本化思想。因此,探究中国德育史中的人本化思想及启迪对促进德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社会本位的传统特征,即片面地以社会发展遮蔽人的发展,造成“人学空场”的弊端。德育与人的陌生与隔离,使其不仅实效低下,而且由于其与“人的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相悖,迫切需要改革。在对德育的社会本位这一传统反思的基础上,人本德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顺应我国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本德育理念和模式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现代德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德育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德育是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反思当前高校德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反人本"倾向,从而建构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的的现代德育人本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以推动现代人本德育思想由理念层次向实践层次和操作层次的转换,致力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09,(12):F0002-F0002
近年来,我校结合首都教育特点,以“科研治学、科技导学、创新发展”办学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德育目标人本化、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实践生活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工作系列化、德育方法科学化”为德育工作整体思路,以培养品格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德育的人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哲学基础。当代德育对人的理解方式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动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德育现代化的需要则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实践动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全面落实,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使得当代德育人本转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德育应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不断被讨论并被阐释的概念和主题,"人文主义"一直引起很大的争议,我们作了梳理后认为,中国当代人文主义话语构成表现出三种明显的倾向,即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保守主义人文主义。三种人文主义话语类型的叙事重点各有不同,它们多元互补地创造了中国当代人文主义话语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用性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以能力为中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目前的职业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人文精神缺失,职业教育成了半人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拟循人性反思的路径,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做进一步的探讨。职业教育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倡导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它将有力地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人们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这就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既要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要有精深的科学素养。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了数以千万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规格上存在一定误区,且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太"功利"化.要兼顾"人文"性,同时兼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界长期以来都认为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创作是建立在人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事实上,在其作中,很难看到人主义的思想精神,倒是存在许多非人主义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封建君主思想,体现出一种落后的种族,宗教歧视倾向,作品的基调是维护封建等级制的,在妇女观上基本是非人主义的,可以说,莎士比亚在艺术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在思想上却不是一个人主义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课及其教学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主义倾向相当严重.其突出表现是该课程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审美修养和文学精神的培育,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要纠正这一偏向,首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其次,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三,实施经典文本阅读的个案法教学;第四,改革文学课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决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决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着的历史性概念。为了使2l世纪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人们必须正视并勇敢地迎接通德失落、生态环境恶化等由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和威胁,重建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这是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的艺术实践一直是在“商”与“狂”之间自由地穿梭,其不仅具有我们通常认为的先锋性特质,同时也具有注重商业性、娱乐性和技术性的大众化品格。用崔健的话说,这其实是一种充满世俗化人文关怀的“名副其实的大众艺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养成,更应该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困局.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科学性和人文性越来越有渗透的趋势.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更加深化,建立属于自己的多样化的人文教育路径.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现下职业教育界的呐喊,同时提升人文素养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初的展望,带给中华民族无尽的反思。美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发展演变与世界同步,面对今天的化背景,“关于艺术的去向”成为艺术界讨论的焦点。本旨在对版画史上具有典型性的派别性剖析,讨论在版画艺术作品中技法、审美、人精神和化背景的位置关系,以史为起点,为今天的版画艺术发展提供一隅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