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刘将  周宁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A01):79-81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对云南省227名高级酒店职工进行调查,从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职务和收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高级酒店职工总体幸福感没有影响;少数民族的总体幸福感水平高于汉族;职务和收入对高级酒店职工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极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高级酒店职工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幸福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者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187名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不同性别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学科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F=2.84,p〈0.05);不同年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1)。由此得出结论:性别、学科、年龄、职称差异会影响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幸福指数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中国梦的实现。本文对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幸福感下降带来的危害,并从高校教师、社会、教育法规的制定及完善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人员心理结构。方法:抽取江西省219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幸福问卷》(MHQ,2003)进行测试。结果:《综合幸福感问卷》应用于高校教师时具有良好的信度,因素分析析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9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证实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结构拟合良好。结论:将SWB与PWB整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幸福感,这是未来幸福感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94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健康担心方面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男女教师显示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健康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上显示出显著的年龄差异。3.在健康担忧和松弛和紧张(焦虑)方面的学院差异极其显著,在情感和行为控制上差异显著。4.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量表的五个维度上都表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差异相当显。5.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上均未显出显著差异。根据上述结论,我们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总体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来自城乡的360名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学历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学历越高负性情感越低,总体幸福感越高。不同年级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差异显著,毕业班教师总体幸福感低于非毕业班教师;工作满意度随是年龄的增长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之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意义,从高校教师对自身价值的极度重视、对新知识的不断渴求、对民主平等的强烈意识和对学生成才的热切期待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提出了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主要策略有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实施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等等。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及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极强的负相关,值为-0.635;研究证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其总体幸福感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总体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94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健康担心方面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男女教师显示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健康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上显示出显著的年龄差异。3.在健康担忧和松弛和紧张(焦虑)方面的学院差异极其显著,在情感和行为控制上差异显著。4.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量表的五个维度上都表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差异相当显。5.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上均未显出显著差异。根据上述结论,我们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关键一点就是要具备一种“自觉”的意识,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更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之。云南作为一个边疆省份,经济、文化上已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很多,而高校教师,是传承文明的使者,边疆的高校教师就更需要具备这种文化自觉的意识。自身进步了,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才能促进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章永  魏欣 《中学教育》2014,(5):70-75
本研究以四川成都、绵阳、乐山等19所特殊学校的233名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特教教师总体幸福感及其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特教教师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心理健康在职业倦怠和总体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目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不同工资水平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168名城市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2)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3)教师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幸福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因子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受和幸福行为表现;(4)教师幸福行为表现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根据研究结果,城市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应注重教师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及关注教师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院校由于受地方和学校本身条件制约,在外籍教师聘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拓展聘用渠道,保证外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健全聘用合同和管理体制是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新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2):116-117,124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是学校健康教育的最后阶段 .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 .健康教育对高师来说有着双重意义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 ,对高师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健康教育的实施建议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256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结果未婚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已婚教师,男性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女性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公办幼儿园教师,非正式编制教师幸福指数高于正式编制教师,31~40岁教师幸福指数最高,大专学历教师幸福指数最高。结论把握农村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特征,努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这是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师范院校开设通识性跨学科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通识性跨学科类课程的理念、设置结构及其实施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的角度设置注重跨学科综合教育的STS类、跨学科综合类、环境教育类、科学史哲类、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类、信息技术应用类等通识性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和社会幸福感量表调查了安徽省35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结果表明:城乡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呈中等偏上水平,但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偏低;身体状况、生活地不同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是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幸福感对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重点高校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重点高校青年教师的具体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针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