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志欣 《生活教育》2008,(10):34-35
最近,在拜读《中国教育报》时,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用美丽的心看学生".被吸引住了.因为在认真阅读和体悟的过程中.作为校长.我想起了我在关注教师成长的问题.产生了共鸣。对呀,如果在管理学校和培养教师上.也用美丽的心看老师.那将会产生多么美妙的效果啊。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新时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教师队伍行程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也开展了一些音乐教育的课程.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音乐教育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占着重要地位.只有有了音乐教育,才能说有了完整的教育.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对音乐教育体系的规范和合格师资队伍的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问题是哲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问题.主体性思想在古希腊时期萌芽,在中世纪迷失,在文艺复兴时期觉醒.近代的主体性思想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因其内在的缺陷而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成功地将实践引入哲学,丰富了主体性思想,消解了近代主体性理论的弊端.在现当代主体性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进入了主体性的黄昏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住在很高的公寓里,我的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一个还算大的露台. 我房里的落地窗向东,早上太阳从江面升起,撒进我的窗子.撒在我的床上,撒在我的脸上.在一早的阳光中,我揉揉眼睛起了床.没有闹钟,没有广播,叫我起床的是太阳.起床后我摘了两个蕃茄去厨房为自己下了碗面.在客厅中边感受着阳光边美美地吃我的面.吃完后,我就要开始务农了.  相似文献   

5.
有一棵草生长在大地上,它想触摸一下蓝天,于是拼命地长,可蓝天依然那么遥远. 它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到了秋天,头都白了.那是它的种子.那是它白了头的梦想.有一天,西风来了,它的种子们忽然就全飞了起来,天空在它们头顶摇摇晃晃的.这一刻.蓝天近得可以拥入怀中.它们越过小河,飘过山头,最后停留在梦想的归宿,孕育下一次的飞翔.  相似文献   

6.
岁月的礼物     
何钰 《同学少年》2013,(5):30-30
1974年的二月初四,他诞生在一个小乡村里,村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那是"记载"他童年的地方. 1976年正月初一,在大年的钟声敲响时,她诞生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村旁也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那是"带走"她童年的地方. 他就这么长大了,在小溪的陪伴下,他学会了干农活儿,学会了读书认字,学会了很多事情. 她也渐渐长大了,随着小溪的流淌,她学会了炒菜做饭,学会了看书写字,学会了很多事情. 他和她的人生,就在小溪叮咚中交汇在了一起.在1997年的某一天,他牵起了她的手,组成了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7.
自觉的河北儿童文学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并在特定的时代风潮、地域文化中确立了其基本审美品质.在当代.河北儿童文学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建构了富有现代品种的基本审美格局,在不同的领域均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型,新的文化时代对河北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拿起袜子一看,袜子这么脏.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袜子的最脏的脚后跟上抹了一点洗衣粉.就使劲搓呀搓.然后又抹了一点洗衣粉在袜子上.又搓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把大部分脏的搓下来了.  相似文献   

9.
刘淑惠 《班主任》2001,(4):31-32
一天中午,我接待了一位高一女生,她在我对面坐了很久,一言不发.在我耐心的等待中,她终于开口了.以下是她的主诉.  相似文献   

10.
孙向召 《天中学刊》2010,25(3):58-60
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曹氏父子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提出了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他认为作家专才多,通才少.他论述了文章在国家政治生活在的作用,并对当时的文体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大肆骚扰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则为倭患重灾区。归安茅坤进入胡宗宪幕府,为抗倭战争出谋划策。考察茅坤在胡宗宪幕府中的活动,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茅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寇”猖厥一时。考察其成因,明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虽是形成嘉靖“大倭寇”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流民的影响、政治上的黑暗、军备的松弛,以及葡萄牙人东来和日本战混乱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也是形成明“嘉靖大倭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明代军事将领沈有容于1602年和1617年两次歼灭台澎地区的倭寇,于1604年又驱逐盘踞台湾的荷兰入侵者,捍卫了祖国主权,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将领和首位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学研究形成于有明一代。和民族的忧患结伴而行,它的勃兴之日恰是倭患深重之时。有别于传统的学术研究,它更注重实用,也更追求社会功利价值。明代日本学研究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和劝的研究方向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大肆劫掠浙江等沿海地区。戚继光整顿台州卫所,修城造船,招义乌兵,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练精锐之师。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平定浙江倭患。  相似文献   

16.
嘉靖倭乱以后,明政府内部开始了关于是否开放海禁的“筹海之争”,在这场争论中福建官员提出的部分开放海禁的建议获得了大部分官员的认同。隆庆元年,明政府在漳州月港开港。然而,这次开港并不意味着反海禁斗争的胜利,它不过是明政府的一次妥协,明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海禁政策。通过解析从筹海之争到隆庆开港这段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政府的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继光率部在闽南汤坑蔡陂与大股倭寇进行了惨烈的遭遇战,戚家军战死者达80余人。岁月流转,数百年后,战死的戚家军将士成为奉祀对象——“大众爷公”,后又转化为对主帅戚继光的崇拜。考察这一民俗演变过程,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造神活动,更有利于我们对民间信仰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明代统治者迫于倭寇的连连进逼,不得不大力发展水军,建立起较为严密的海防体系,并借鉴《孙子兵法》等兵学经典,研究和发展海防战略战术。虽说其间多有波折,并不能保持首尾一贯,但受此刺激应运而生的海防战略战术等,无疑极大丰富了我国古典兵学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9.
正史中的赵文华依附权臣严嵩,在抗倭中诬陷张经、李天宠,贪污工部建设银,实为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因此《明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盖棺定论,同时也将赵文华在文学、史学方面的才能湮没。不仅如此,后世史家也将其在抗倭战争中的独到见解论为毫无军事远见。然而,"奸臣"赵文华在文学和史学上造诣精深,在抗倭战争中也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20.
明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继光率部在闽南汤坑蔡陂与大股倭寇进行了惨烈的遭遇战,戚家军战死者达80余人。岁月流转,数百年后,战死的戚家军将士成为奉祀对象——“大众爷公”,后又转化为对主帅戚继光的崇拜。考察这一民俗演变过程,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造神活动,更有利于我们对民间信仰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