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躁动不安的社会,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表现出行为冲动、盲目、情绪和偏执的特点。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社会的不良风气、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学校的改革转型、不良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客观原因,而大学生的心理优势和缺陷是产生浮躁的内部原因。只有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引导、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加上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取得更好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王勇 《山东教育》2010,(5):17-17
有人曾戏言,一个人出好名不容易,出恶名很简单。只要不顾廉耻.与道德相悖,恶名自然就会形成了。看来,出名是否好事,关键还是要看其是好名还是恶名了。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与一些基层校长座谈。  相似文献   

3.
浮躁,以堂而皇之的理由,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对教育生命温柔地施暴。如果不遏制浮躁对教育的“他杀”或教唆教育慢性“自杀”,教育还能定格她充满希望的姿态吗?  相似文献   

4.
浮躁,以堂而皇之的理由,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对教育生命温柔地施暴。如果不遏制浮躁对教育的“他杀”或教唆教育慢性“自杀”,教育还能定格她充满希望的姿态吗?  相似文献   

5.
提起“浮躁”、“浮泛”、“浮夸”,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当戒。然而在当今社会,尤其在学术界、知识界、教育界等领域,这“三浮”现象却依然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浮躁心理和浮泛、浮夸之风,影响学术活动和教育改革健康发展,使科学发展观难以落实。因此,人们当以力戒。  相似文献   

6.
何以浮躁     
肖川 《青年教师》2005,(6):44-44
浮躁可谓当今中国社会的显特征。人们耐不住寂寞,人们无法忍受清贫,人们缺乏内心的沉静,人们渴望暴富,想方设法寻求刺激。这是一个审美迷乱的时代,朝新夕旧,我们永远艰不上新潮的脚步,就像我们不知道电话号码还要升到几住数、列车是不是还要提速一样。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现在的世界很浮躁,社会很浮躁,人心也很浮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长要克服浮躁心态,潜心做教育。教育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学。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符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符合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而且学校还要办出特色,当校长确实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生浮躁现象比较普遍,无论是待人接物、行为规范,还是学业方面都表现为缺乏修养。浮躁是学生学习之大忌,是学困生成因之一。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觉得造成的学生浮躁原因有四个方面因素(家庭原因,社会因素,学校影响,自身素质)。现作浅析,希望引起关心教育事业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浮躁》是贾平凹对于改革文学长篇作品的一大贡献。作品通过一种人像展览的方式,写出了社会风气的浮躁、改革浪潮中心人物金狗的矛盾性英雄气概、不同女性的爱恨与救赎,完成了关于改革的一则成功寓言。  相似文献   

10.
高等工科教育中的浮躁现状是导致工科院校毕业生工程应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我国高等工科教育中存在的浮躁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成长中的浮躁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它是当前国民的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情景中,笔者认为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这对我们实施新课改教育教学至关重要。一来关乎青年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浮躁是高职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在校大学生会造成学业、恋爱、社交、求职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浮躁心态不仅不利于高职学生的成长,也会影响其未来的工作、生活。因此,有效调整高职学生的浮躁心态,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以浮躁     
浮躁可谓当今中国社会的显特征。人们耐不住寂寞,人们无法忍受清贫,人们缺乏内心的沉静,人们渴望暴富,想方设法寻求刺激。这是一个审美迷乱的时代,朝新夕旧,我们永远跟不上新潮的脚步。就像我们不知道电话号码还要升到几位数、列车是不是还要提速一样。这首先也许是由于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静的社会”;而近二三十年来,急速的发展,使一切静的东西都动了起来,人心思变,人心思富,恨不得一夜之间来个天翻地覆,因而表现出浮躁。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抑制浮躁学风,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浮躁学风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着重阐述了怎样抑制浮躁,从倡导敬业精神、建立合理评估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焦爱娣 《学语文》2004,(6):50-50
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有许多浮躁不实的做法,本文拟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为师莫偏爱     
一般来说,教师希望他的每个学生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但是,由于教师的思想修养、情感、性格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学生有所偏爱的现象。比如,有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讨厌调皮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从表面上看,这种偏爱是人之常情,很自然的事,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导致一些教育上的失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本来是一贯表现较好的学生偶然做错了事,有的教师或者是不太相信,或者还会为之开脱。而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当做了好事时,有的教师则往往忽略挖掘他们的闪光之处。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容易造成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冷静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修养,是整个人格的表现,更是一种智慧:豁达、清醒、沉着、客观、超脱。  相似文献   

18.
远离浮躁     
今天如果再有谁在你的耳边喋喋不休谆谆告诫你要神定气闲宁静致远,你一定会认为他是在嘟哝着中世纪的梦呓。因为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时代,一切似乎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退则意味着落伍于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各样的教育科研会议上,我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号召: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要搞教育科研,要成为教育家,成为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7,(1S):16-16
没有其他的捷径,施永辉开始慢慢静下心来,不再关心自己能否继续发表论文,能否获得奖励,能否按期毕业,他用亲身经历印证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科学容不得半点浮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