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对方以右掌或右拳击我胸部,我速以右手在对方右腕下转上反握其腕,左手速起托住对方肘部,两手同时用力,将对方手臂托直,在左手向上收合,右手向右侧下方  相似文献   

2.
动作名称【第一式】起势【第二式】云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肘底捶【第五式】白鹤亮翅【第六式】左搂膝拗步【第七式】手挥琵琶【第八式】高探马穿掌【第九式】转身撇身捶【第十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一式】上步揽雀尾【第十二式】十字手【第十三式】 收势  相似文献   

3.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9):12-12
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暨2006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9月将在河北邯郸举行。预计届时将有来自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太极拳大师和太极拳爱好者参加。  相似文献   

5.
求实 《武当》2009,(4):15-16
前些时候,笔者看到了一位颇为知名的太极拳家写的两本书。书中谈及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以及杨澄甫宗师传授的“两个”杨式太极拳架(大架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涛 《中华武术》2006,(11):16-18
在简化太极拳颁布5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记者采访了原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山,原中国武协副主席、亚武联秘书长赵双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4式太极拳创编关键人物李天骥之侄李德印,回顾24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重温这一武术史上划时代的革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传统武术运动项目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哲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随着全民健身工作的不断开展及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重视,而我们做为武术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将在这项健身活动工作中起着指导引导和领头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武术全民健身运  相似文献   

8.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9.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旨在适应竞赛要求和推向世界。在该竞赛套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拳架差异较大,学员对此困惑。文章从杨式太极拳演变特点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克禹 《武当》2013,(12):15-17
"身法"是太极拳的"五法"之一。手、眼、身、法、步这五法中,身法被排在第三位。这是因为练拳时如果没有端正的身法,后面的用法和步法便无从谈起。各式太极拳都十分重视对身法的要求。诸如武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就有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护肫、裹裆、松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分明、气沉丹田、腾挪、闪战等十三条要领;孙式太极拳对身法则有"九要"的要求。即: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趾);三要提(提肛);四要顶(舌顶上腭、顶头、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  相似文献   

11.
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宗师教家里人练的一趟以内功练法为主的.一趟传统的太极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总则——阴阳修炼。阴指内功神.意、气的修炼.阳指外形肢体运动。练太极拳应包括肢体运动与气势运动两项.人的内气是先天具有的.人们后天的劳动.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变成潜在的能量。由于先天内气长期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长壮大。现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的出现也是一个逐步成形的学术过程,太极拳形成了今天百家争鸣、各是其是的局面也是一个渐趋异化的发展过程。太极拳在其形成之初也必是一个纯粹的拳种,是单纯的个体而非群体的乌合,我们权称之为原始太极拳。那么,原始太极拳必有所自,  相似文献   

13.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1):18-19
(接上期)七、肘劲肘劲的方法是,屈臂以肘尖打击对方胸肋等部位。武术谚语日:"远了用手,近了用肘,贴身用靠。"说的是两人相搏,近距离可用肘击。肘击的方法很多,有前击肘,后击肘,横击肘,上挑时,下砸肘等等。由于肘击极易伤人,不利于交流,一般很少讲肘法。  相似文献   

14.
1陈杨二式之相同点 1.1哲理同源 太极拳的太极一词源出自《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取其含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而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原理的模式图。陈式太极拳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创编的,从其内在哲理上实为“把握阴阳”、“动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  相似文献   

15.
赵幼斌 《武当》2014,(12):8-8
各太极拳组织、杨式太极拳传人及爱好者:2015年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亲族传人赵斌先师诞辰110周年,也是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成立30周年。为了隆重庆贺这一盛事,弘扬国粹,增进友谊,我会决定举办"2015年西安国际杨式太极拳联谊大会"。本次大会由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主办,并得到中国武术协会、陕西省武术协会、西安市武术协会、西安太极拳总会的支持,得到海内外兄弟太极拳组织和传人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盛杰  包云 《体育师友》2013,(1):17-18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56年整理编排制定的太极拳基础套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它是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简化、整理而成的大众入门普及套路。其动作结构和套路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便于掌握,是社会和学校初学者入门的基础学练套路。这套太极拳教法口令提示,是笔者在讲授太极拳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崔战路 《武当》2016,(4):43-46
在笔者很小的时候,一帮小伙伴在麦场上嬉戏摔跤打闹时,看热闹的老人就会讲起村子里一个了不起的本家前辈——崔立志(字毅士)。他十六七岁离乡,走遍大江南北,成为武术界的一代名师。崔立志前辈不喜经商,更挚爱武术,在京城创办永年太极拳社,终生授拳为业,可谓桃李满天下。村里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见过他,他家在村里的房子依然还在,只是我们再也无缘见到他老人家  相似文献   

18.
郑志鸿 《武当》2005,(10):20-22
太极拳由原始的仙道武术,发展成今天的“大众舞蹈”,其普及与推广无疑造福了社会,造福了人类。但是,它作为中国民族的文化,在被社会广泛的流传同时,也被“滥竽充数”,致使今天的太极拳声誉一落千丈,更让那些酷爱传统文化的人们大为惋惜。在健康运动高潮之后,由于达不到那种“健康长寿”的目地,随之而来的必是太极拳运动的低潮期。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各大公园里,太极拳之冷谈,还不及交际舞受青睐,而  相似文献   

19.
杨式太极拳整套拳架由三十七个可以互为衔接、各具用法 ,又可单独习练的招势编排而成。“云手”动作是杨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动作之一。因两手在腰背的带动下作上下交替的环形盘绕 ,就象天空中连绵不断的行云而释名。“云手”动作在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 ,在各大流派中 ,均有以“云手”命名的动作 ,虽外形略有区别 ,但同样遵循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有独特的健体价值及技击功用。在杨式太极拳中 ,除单鞭外 ,共出现3次“云手”。因此 ,在教学中钻研“云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云手”动作要领剖析1 身法中正不偏、支撑八面、上下一条线“云手”有…  相似文献   

20.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