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被作者一再强调,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且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可以发现蛇的形象的不断出现和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描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显现,其中的形象设置具有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给我们展示了各色经典的人物群像,米勒娃·麦格教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多个角度分析米勒娃·麦格的女性巫师形象、教师形象、知识分子形象、神话与现实混合等形象特征来进一步探索这一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米勒娃·麦格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了角色本身。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并以细腻的文字、独特的构思演绎了一批优秀的小魔法师们在魔法学校生活、学习,直至最后成长为成熟魔法师的故事。J.K.罗琳通过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顽强生存、迎战各种未知、战胜心魔、坚持正义来展现他的勇敢品质,揭示了哈利·波特正是坚持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执着地走自己的道路,敢于直面生存与死亡等重大问题,才最终扫除了自己内心世界的魔性,完成了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成为真正的勇者。  相似文献   

4.
J.K.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新世纪奇幻小说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体现了奇幻小说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系列小说产生于英国后工业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得益于英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作品中处处呈现消费社会的典型形态。消费逻辑导致罗林的奇幻小说违背了传统奇幻小说的美学原则,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整体趋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反映在了文本的具体情节形象当中。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广东第二课堂》2008,(3):13-13
还有4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17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过16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出版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波特风”,形成“哈利·波特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哈利·波特现象”经历了“文学经典/文化幼稚病”之争后进入了回归文本、走向多元的学术研究时期。十年问《哈利·波特》研究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学者们已经从文本内外对《哈利·波特》做了较深入的剖析,下一步在往纵深继续发展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走向多层次的互文研究。  相似文献   

9.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充满魔幻色彩的《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是当代文坛的神话,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哈利.波特热"和令人瞩目的"哈利.波特现象"。它寄寓着现代人的集体记忆和阅读期待,诠释着当今社会的生活理想和娱乐心态,娱乐与游戏承载了人类永远的生命享受;偶像崇拜与英雄的平民回归凸现了草根文化的崛起;以荒诞对抗荒诞,以孤独对抗孤独彰显了失落焦灼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一种文学接受"现象",在探讨受众疯狂原因、还原作品文学本质的同时,研究该文学作品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环境,分析作者有意或无意间透露出的对个人按照某种方式成长的渴望,以及对某种教育理念或方式的推崇,可以解读这种思想所体现出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由此探讨适合当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当代教育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热销的通俗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以其大胆的想象、细致的设定和厚重的文化为底蕴,在现实投射的基础上,打造出了清晰可感的魔幻乌托邦,让人在阅读中感觉亲切而熟悉。基于此,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社会构成、时代接受等方面,对作品的后现代魔幻现实主义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理性支配下的现代社会,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膨胀,也带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英国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却展现了与现代文明不同的面貌。小说所展现的为现代文明所不容的魔法世界的奇妙,以及主人公哈利·波特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都反映出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反现代性倾向。  相似文献   

15.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成为超级畅销书,其编辑策划功不可没。中译本《哈利·波特》系列也不例外:在规划设计阶段,选题独特,组稿独到;在翻译稿的审读加工和装帧设计阶段,审稿严格,加工巧妙,装帧设计精美;在作品的复制传播和宣传营销阶段,首先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前期预热,然后利用各种营销手段进行促销,最后利用衍生产品开发销售促进图书主打产品的畅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意象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特点。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特色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探索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月圆之夜     
“如同你,我们走向阴影指示的地域;如同你,我们没有归宿。”——雨果《暴风雨》  相似文献   

18.
充满魔幻色彩的《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奇迹,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形成旷日持久的“哈利波特热”和令人瞩目的“哈利波特现象”。是什么成就了这一文坛神话?它蕴涵着现代人怎样的阅读期待和娱乐心态?通过梳理和故事的解读,从情节的离奇曲折、英雄的现代阐释、隐含悲剧意识的凸显等方面入手,对此作理性评析和深度探索。  相似文献   

19.
《哈利·波特》以其特有的魅力风靡世界。该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圣经》以及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寻了作品中所具有的原型,由此可知,罗琳是用古老的神话编织了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许利芹 《英语广场》2018,(10):26-28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是现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关于《哈利·波特》的译文版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出现了诸多版本的《哈利·波特》翻译。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学作品的内涵,我国的儿童也能够借助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来了解外国的儿童世界,感知外国儿童的乐趣。本文将就《哈利·波特》的翻译内容来深入剖析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