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集萃     
季羡林说,文明是对野蛮而言, 文化是对愚昧而言 季羡林在《论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一文中论及文明与文化的异同。他写道,所谓文化就是包括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这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或者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文化与文明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文明指的是从一个野蛮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往前发展,人类的智慧增加了,这叫“文明”。文化就是人类力量的往前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中的艺术、科学等的智力的发展。文明是对野蛮而言,文化是对愚昧而言。这两个词,有时候能通用,如,“东方文化史”也可以叫“东方文明史”;但有时候不能通用,如“文明礼貌”不能说“文化礼貌”;“学文化”不能说“学文明”。“文明”的对立面是“野蛮”,“文化”的对立面是“愚昧”。但“野蛮”和“愚昧”又有联系,“野蛮”中“愚昧”成分居多,也有不愚昧的“野蛮”。学文化是因为过去没有文化,学了文化把“愚昧”去掉了。讲文明礼貌是过去不文明,有些野蛮。提倡文明礼貌,把“野蛮” 的成分去掉了。 — —们匕京日报》理论周刊 李宗耀认为:界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应兼取广...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一体化的时代。由经济一体化走向不同文化的沟通对话和某种程度的共谐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然趋势。联合国第53届大会决定:2001年是“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适应这一趋势,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  相似文献   

3.
牛鸣 《世界文化》2023,(8):22-25
<正>2019年,由美国导演彼得·法雷利执导的电影《绿皮书》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用一段泪水与温暖并存的南下之旅,将黑人身份认同与白人主流文化的矛盾再次搬上了荧幕。电影采用了双男主演绎的方式,对撞式地将粗枝大叶的白人托尼和谈吐不凡的黑人谢利博士组合在了一起,以“黑”和“白”两种视角、以谢利博士为缩影,向观众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群体在面对“黑”“白”两种文化时的踌躇与迷惘。《绿皮书》并非新作,但其中表达的内核依然不过时。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9日,对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瑞典文学院这一天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给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报中称赞他“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其作品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之外和社会底层阶级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赞誉他的作品是“新的开端,富有诗意的探险,充满感性而忘我;完全超越当今的文明,探索极其深邃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阿萍 《世界文化》2008,(6):36-38
提起巴基斯坦,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扑朔迷离的政治局势,“铁蝴蝶”贝·布托以及地久天长的中巴友谊。2008年的春天,我走访了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和古印度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禁深深地被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感染了,她的沧桑往事,她的日新月异,她的美丽与哀愁,正期待着我们一一探索和细细寻味。  相似文献   

6.
巍峨华夏有5000年的文明史,她不仅卓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令人艳羡堪惊的贡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其绚丽多姿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不竭源泉。不管民族命运如何兴衰荣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学总是滚滚向前,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观,特别是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令炎黄子孙欢欣鼓舞。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举世掀起“华文热潮”,可谓“中土文化海外花,万紫千红发奇葩”。不难预测,21世纪将是华文文学新世纪,前程似锦。海外华文文学与母…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抑或一个民族,不仅需要具有实力,更重要的还需要具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是最深远最恒久的影响力,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区别不同民族最本质的内涵,是民族性格最本质的体现。自觉地将建设“文化中国”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用“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坦然和自信的气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进程令"城市"的界限逐渐模糊,家乡的面貌也不再是童年记忆的模样。继现代化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后工业文明。"复感·动观"作为《2011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的学术主题,一方面隐喻人类进入21世纪的当代生活在社会、经济、文化、技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10.
一简说“文化”与“文明”首先我想略为清一下“文化”和“文明”这些词汇的含义。对这些含义,古今中外已有了好些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十八世纪以後,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史学家,往往用法不一,我在这裹不多加分析。现在中文多把英文culture译作“文化”,把civilization译作“  相似文献   

11.
一长期以来,先秦时期的中国一直被认为从来就是政治统一体,对“中国文明”这一”文化单一体”无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由不同民族地区形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研究作为统一概念的中国文明时,也应该理解其统合对象的文化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考察其统合到“中国文明”的过程。近来许多考古发掘成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研究中国文化多元性和起源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关于新石器文化,考古成果已否定了以往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影响了周边文化,周边文化才形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文学与文论的比较研究开始逐渐由西方中心主义向多元文化主义转向,由欧洲文明主导的“求同思维”向中华传统文明倡导的“和而不同”思维方式转向。近年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迅速崛起使世界比较文学界意识到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之外,“异质比较”正成为中外文学与文论比较的一种新趋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在网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这样的话题和宣言。风暴一样地震撼在网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网络文本”、“网上文学”、“网上文字”为21世纪的人类展开的是一个无边无际充满海市蜃楼一样诱人前景的幻想之海。我们点击着各式各样大网址。漫游在网络上那各种各样的“语言”与“文学”之间。我们是那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浩瀚”这个词的真正词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多元性是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体现。世界的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数字化与标准化的进程越是迅猛,同时,人们(个人、集团、民族或是国家)越是会强烈地要求保持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价值系统与生活方式,自己的独立性亦即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多元的即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共同性。人们需要认识它们的共同性,更需要重视它们的差别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以下的几种模式:以强势文化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特别是以强势文化的价值系统与思维生活方式作为剪裁取舍一切文化的唯一标准。以世界文化的主宰自居,从而在事实上消灭弱势文化。如白人殖民主义者对于原住民的做法,表现的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它必然引起弱势文化的激烈反抗。一种文化拒绝接收任何新的东西,拒绝接受人类文化特别是价值系统的共同准则;采取人为的封闭战略并且与外部世界持对抗的态度来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足,结果导致此种文化的衰微直至灭亡。这是文化关门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只看到不同文化间的冲突,看不到它们的互补、交流、融合与相互促进。强调文化之间的对立,如宗教与种族战争。怀着各种偏见,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与敌意。如巴尔干地区与中东地区的某些消极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一般“文化偏在内,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在外,属于物质方面”(《中国文化史导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是理解文化与文明区别的重要尺度之一。哲学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无论那个时代的文化,都必须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相适应。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6.
生命历程92年的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其近乎80年的艺术活动中,以大约5万件各种不同类型作品,表明他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是且始终是一位艺术的创新者,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与他同时代和他身后的艺术家,几乎没有哪一个不受他的影响。他无疑是一位天才。天才总是与一般的常人不同,像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作家乔万尼·卡萨诺瓦,都既有神性一面,又有魔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地理条件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生活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河西走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走廊内部自身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地理空间格局。同时,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不仅仅表现在走廊地貌本身所影响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之间,更是表现在其“廊道”过渡地带的联通方面。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形成了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曾经被人们截然分割的经济与文化,现在以全面交融的崭新形态呈现于当今世界。正如《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求占据新时期的制高点,保持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21世纪社会的主要特征将向跨地区、跨省、跨国的经济、文化的开拓和竞争为特征,历史将以冷峻和平等的方式选择每一个区域甚至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梦您知道吗?京剧《夜莺》,这出中国戏曲学院不久前演出的新戏,曾是卡斯股·贡德曼——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梦。这出由卡斯腾·贡德曼编剧及作曲的京剧一经在北京上演,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时间,记者的追踪采访,报纸、电台的宣传报道,使这出不为人所知的戏一下子升温,产生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在民族文化宫每天演出结束后,台下的观众都久久不肯离去,热烈的掌声饱含着观众对演出成功的由衷祝贺。“编剧及作曲是一位德国小伙子卡斯膝·贡德曼。”“还真不错。”“不容易。”观众一面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谢幕,一面高兴地交…  相似文献   

20.
回首21世纪的头9年,最有影响的国际大事莫过于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这起恐怖袭击与其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连环大爆炸、英国伦敦7·7公交系统连环大爆炸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直接导致美国的历史、文化裂变为所谓的“前9·11”时代与“后9·11”时代,恐怖袭击与反恐战争也因此成了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文学是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