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国主义精神深植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为人民团结一致提供精神支撑,不断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民族之栋梁,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筑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育理性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最后通过提高自我修养、勇于躬身实践,明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状况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着边境民族团结、稳定的大问题,因而开展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目前边境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总体态势良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化和教育内容民族化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3.
把握大学生思想特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项基础性工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呼唤,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关键所在。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国防观念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环节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国防观念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国防 ,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国防观念 ,是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观念。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和精诚团结精神等 ,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精神状态。古…  相似文献   

7.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跃 《文教资料》2020,(6):101-102
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并从历史课程和文化传承两个层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依旧彰显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作为国家和民族人才库的高校,影响并引导社会风气是其责无旁贷的使命。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效率是高校教育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21世纪,我们更应明确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不同内涵,努力探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特点,推动整个社会现代化和民族精神,并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方法方式,是值得我们高校教育工作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更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素材。学习和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科学内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毋庸置疑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需要,二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解决确立国家、民族意识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问题,在大学生中形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精神状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伟大战略的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塑造,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振奋的…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新时期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及自强不息四个基本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当他们建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维护和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汲取和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冼春梅 《华章》2008,(16):71-72
当前,高校存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淡化是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十七大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七大精神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向、主题、动力与目标.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与成就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国情与国防教育,并立足现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报效祖国相结合,真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要求加大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水平和爱国主义情操。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通过发挥两课的主要作用、建立民族精神教育网站、加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等途径来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8.
革命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新时期大学生传统教育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好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需要,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性。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三管并进,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向爱国主义实践的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独特的教育功能,其蕴涵了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和平和谐精神等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深层次探讨奥林匹克运动的民族精神教育意蕴,对于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