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质兼美的写景散。课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素养。  相似文献   

3.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学习本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江南水乡的景象美,而且还能欣赏到课文的语言美和结构美。教学后的所得所思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怡 《学周刊C版》2014,(8):150-150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相似文献   

5.
赏读是我的语文教育理想,它意味着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情物理”的认同与接纳、欣赏与享受;意味着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的沟通与对话;意味着对文本中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链接与体验……《小镇的早晨》上完了,学生早已蹦出教室游戏了,而我心中却仍然回味着课堂“赏读”的一些细节。现场:今天的赏读是从我的这段谈话开始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作者最后说,确实,《小镇的早晨》如同一幅风景画,只是作者不是用色彩、线条,而是用语言来描画的,这样的语言不仅有色彩,还带着深深的情谊。我们读书就是要有一种本领,能够将文字还原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一、以"动"入境法,衬托安静在学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时,木  相似文献   

7.
<正>《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语言精美、富有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仿佛在进行一次美的旅行。一路上我们陶醉于那如画的紫藤萝,欣赏着语言之美;一路上看着那流动的瀑布,欣赏着生命之美;一路上体会着作者情绪的变化,欣赏着结构之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联系生活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美,分析美,感受美。一、通过朗读,品析语言之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构件,是散文美的重  相似文献   

8.
《五彩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童,文中不仅展现着景色的美,更流淌着语言的美、境界的美、艺术的美。正如有位名师所说的:“五彩池不仅是水色鲜艳多彩,而其中蕴涵的语言情感也是五彩的。”如伺引导学生感受、体悟这种美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文/梁琦早晨,赵美博一来园便把他在家画的小鸭子递给我看。我看了一眼,随口说了一声“很好”,就把他的画放到了琴上,却见赵美博睁着两只渴望的眼睛看着我,不肯离开。我看了看美术作品栏,发现前一天下午另一位教师教幼儿画了“小鸭子”,因为美博画得不太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指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三美”,即:“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所说的“情文”、“声文”、“形文”是一脉相承的。文学作品如果具备绘画美则会赏心悦目,如果具备音乐美则会和谐动听。文学作品既具备了绘画美又具备了音乐美,就会使作品获得一种如乐如歌、如画如诗的艺术美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是小学各门课程中美育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展示了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中《小镇的早晨》,那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教材。其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流畅、简练。学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细读时发现美,在赏读时感受美,在品读迁移时表达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一、细读课文发现美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观。”课堂学习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内容美。1“.恬静”源自自…  相似文献   

12.
《桂林山水》(五年制语文九册2课)这篇短文,小巧玲珑,婀娜多姿。作者以“甲”字统帅全文,通过与其他名山秀水作比较,状写了桂林山水的美。文章自始至终,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进行美育教学的好教材。 (1)思路美。《桂林山水》虽然是一篇看图学文,但短文就好比一幅画。作者的行文思路过程,实际是绘画的过程:先画漓江水,再画漓江周围的山,接着画山水相  相似文献   

13.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暖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用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美、冬天的济南美。一、形象美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向我们描绘了几幅美景。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多么恬静,多么舒服。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  相似文献   

14.
《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不少人单纯地根据海潮的涨落把它划分成三幅图景: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却忽略了它另外的方面。其实,课文之所以艺术魅力无穷,就在于它融乐、诗、画于一体,如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三幅画面似嫌不足。“听”是全文的脉络,但文意并不止于“听”,而是让读者通过“听”去感受大海的声音美、意境美和色彩美。温馨柔和的小夜曲。落潮时的大海恬静而温顺。“大海上一片静寂”,“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此时作者笔下的大海是平静的,温柔的,就像一位徜徉在花前月…  相似文献   

15.
一方净土     
课文《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描写蚕乡小镇早晨的优美散文,其恬静悠然的意境让学生入画,其热闹非凡的场景使学生心动,特别是紧张忙碌的  相似文献   

16.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笔下的一篇佳作,描绘了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读之如入“天堂”,饱享其美,陶醉其美,掩卷之余,回味无穷,鸟之天堂如花如画再现眼前。这皆赖作者巧妙地融色彩美、动态美、语言美、心灵美、意境美于一体。一、色彩美。自然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选取了什么样  相似文献   

17.
[教例]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课文《小镇的早晨》。师:上一堂课,我们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美,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画笔下恬静的小镇的早晨。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或者景美,或者情美,如《小镇的早晨》中有这样的句子: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读着这些句子,我  相似文献   

19.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 ,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努力挖掘语文课中所蕴含的美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如《燕子》这篇课文 ,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插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这幅图远处画的是巍巍的群山 ,静静的湖水 ,金色的稻田 ,轻扬…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中《滕王阁序》是“天才诗人”王勃的传世名篇,后代公认的千古佳作。诚如杜甫所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悠悠千载,斯人已逝,大浪淘沙,其文不灭,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四美具、二难并”乃是本文的精美之处。四美者,语言美、韵律美、绘画美、境界美;二难者,写景难而能穷形尽妙,抒情难而能跌宕起伏。美文就应“美”教,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我将目标定位在美感教学上,运用读、译、绘、悟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想象思维,充分感受文章如诗的形式之美,如画的景色之美,如歌的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