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 《精武》2006,(6):34-35
十二炮和夫子三拱手同是京都会友镖局创始人宋老迈独创的秘传绝技。十二炮实际就是三皇炮捶技击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十二种不同打法的简称,但实际对抗中可以结合其它技法,演化和发挥出更多的武术内涵,不能局限于十二种打法。在军事战斗中,应该根据敌方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己方的调整和部署,力争掌握主动而不败,武术实战之理亦然。十二炮的技术核心就是一个“活”字,不论十二炮还是夫子三拱手,都是活的实用技术,而不是死的打法。下面,举例说明十二炮在实战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张凯 《精武》2006,(7):30-31
五、脑后炮(反背捶) 1.功架:正身直立,右腿屈膝提起,两手握拳向身体两侧展开,两臂伸直与肩平,两拳拳眼朝上,力点在右拳拳背,左拳打出沉劲,重点在右拳,目视右拳方向(图12)。 2.转身顶肋(顶肋肘):甲右乙左。乙方向前上右步于甲方右大腿里侧,同时用右拳冲打甲方头部,臂伸直,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甲方,左手在身体左侧。乙方迅速向左闪头,闪开乙方击头拳,同时用右手推住乙方右肘  相似文献   

3.
陈广路 《精武》2008,(11):23-27
绵掌拳对打第二手 第一趟: 双方虚步右腿下坐左手腕相接,攻方(着黑衣者,下同)右手挑守方左手,左腿进半步成弓箭式,左掌直击守方胸窝(图1,图2)。  相似文献   

4.
刘毅 《精武》2003,(10):37-37
  相似文献   

5.
张凯 《精武》2006,(3):18-19
起源三皇炮捶传自清朝初年,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 师承于僧人普照,后来传至俗家。由于炮捶拳内容简练, 好学易懂,朴实无华,侧重技击实用,因此自清朝咸丰年间神拳宋老迈带艺进京投神机营后,即在北京流传开来,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此后,宋迈伦的弟子、于宋两派的嫡传高足“小辫于”于鉴又把三皇炮捶拳传入山西,于鉴的门生带艺出关,后来即在辽宁、吉林等地流传至今。据拳谱记载,目前各地流传的炮捶拳艺均为第二代传人乔三秀所传。乔三秀之子乔鹤龄中年时常游历四川  相似文献   

6.
7.
史明  胡顺 《武当》2009,(10):22-24
炮顶 1、紧接上式,重心后移至左腿。双手由掌变拳,右臂屈肘,右拳贴近腹部由上向下插,拳心向上的同时,左转体拧腰转胯,左拳在右拳下呈十字交叉状,目视右拳(图21)。  相似文献   

8.
岳飞拳     
倪绍卿  唐金柱 《武当》2000,(9):25-27
  相似文献   

9.
周华健 《精武》2006,(8):53-53
我与秘宗拳的缘分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一天,我去晨练。不远处见有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人,那稳健的步伐和多变的招势令我大开眼界。我忘了练习,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直到老人练完拳走了,我才回过神来。第二天一大早,老人还在那里。我盘算着如何接近老人。待老人练完拳准备离开时,我忙走过去,“师父练得好精彩呀!”老人没理我便走  相似文献   

10.
张凯 《中华武术》2001,(4):22-25
反关节擒拿术是三皇炮捶拳技击实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贴身靠打,引进落空的实战短打技术。擒拿术的重要特征是制对方的关节(主要是肩肘腕手)反转,小指逆向朝上面,使其全身受制而失去反抗能力。但有擒拿就有反擒拿,转守为攻,转败为胜,这都是可能发生的。因此不能为擒拿而擒拿,要根据实际对象和具体情况而运用多种类型的武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行拳纪要     
范勇先 《武当》2008,(5):30-30
行拳者,势也;通神者,理也。势理相融,六合具焉。转接顺逆,阴阳始鉴。通天、理地、合人三才备矣。然诸功之基,首在知微。微者,窍也。何为其窍,论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姚承荣 《中华武术》2000,(11):33-33
散手水平的高低与基本功有很大的关系。散手对抗,从表面上看只是一拳一脚。或拳打脚踢,但实际上是各项训练内容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拳法、步法,还是肩、肘、膝、胯,在对抗中都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当太虚拳     
梁扬兴 《武当》2003,(8):7-8
概说 清咸丰年间,广东新会籍人伍荣羽在京为官,钦赐蓝顶拖翎“直隶厅衔荣封二世”,龙匾一直悬挂在新会南山乡伍氏祠堂,至“文革”期间被毁。伍荣羽在京为官时,与咸丰皇叔的情谊甚笃,适逢咸丰皇叔因患肺疾久治未愈,伍荣羽以祖传秘方特制陈皮姜等巧以治之,令  相似文献   

14.
范克平 《武当》2005,(3):8-12
第三路 二十、左单掌 1、身体向左转45度,左足向左前方迈一步,右足跟随之悬起,腿膝微屈于后方,同时,两臂手成平掌引落至腹部,转成正掌,互成交叉,右臂在左臂外部(图51)。  相似文献   

15.
洪家铁线拳     
沙桐 《精武》2005,(3):5-9
图解:面南自然而立。双手下垂,腰正头平,敛神静气。随后吊左脚(脚尖着地,脚跟离地),曲右膝,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四指撑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齐推出,拱手顶礼(图1)。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岩 《精武》2003,(3):51-55
练过迷踪拳的人都知道,迷踪门练手拳共三路,但一般传人只能练到头路和二路,只有少数的掌门人才能学到三路练手拳。静海迷踪拳的传人中只有姚向海三爷的开门弟子张文廷得到了此拳。  相似文献   

17.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18.
宋聚辉 《精武》2009,(7):49-49
洪均生老先生在其《太极拳品并序》中写道:“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在追随恩师李驻军先生学拳两年多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板凳拳     
板凳在武术中是一种特殊的器械,它简便易行,无须携带,在兵器架上虽然不占席位,但就其威力来说,却也不亚于锤棍,拳谚有云:“板凳勇猛势无比,兵器丛中敢称雄,软硬家伙均不惧,就怕遭遇湿布龙。”所谓湿布龙者,乃浸水之湿布带也。因其能紧紧缠住凳身,使其威力不能施展开,尽管如此,但仓促之间又何能迅速寻觅湿布带以求破凳之法?故此板凳,仍不失为一种防身之良器。  相似文献   

20.
葛旭辉 《武当》2005,(9):45-45
1、手从腿边起:肩往下沉,手头轻起,对胸出手,敌变我跟。2、侧身步轻移:侧身出步,轻轻着地,不可踏实,实难变移。3、藏势弯左膝:左膝略弯,身势在后,右手身步,活变自然。4、残软近粘身:但凡出手,要软如绵,任彼凶来,轻轻急粘。5、才粘即推吐:方才粘着,疾忙推吐,粘处先发,直腕削肩。6、削肩不可迟:粘处即推,直腕削肩,盖身进步,切莫迟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