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生的音乐课堂中,"非遗文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能起到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以石家庄市第44中学为例,将河北梆子的戏曲教学有效引入中学的音乐课、校园活动中,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如此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习家乡戏曲、传承家乡文化的理念深入内心,又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生的音乐课堂中,"非遗文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能起到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以石家庄市第44中学为例,将河北梆子的戏曲教学有效引入中学的音乐课、校园活动中,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如此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习家乡戏曲、传承家乡文化的理念深入内心,又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过程中,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知识习得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是教育传承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家乡文化生活"单元要求学生调查研究家乡文化,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调查研究报告,为家乡文化生活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该单元学习需要在活动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文研究语文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完成对当代/家乡文化的情感归属,增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将班级授课制推向极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让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身心疲惫,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主要关注的是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建构式生态课堂"克服了这些弊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教师行动的指南,教学中更关注学习的人,是广大学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建构式生态课堂"中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同时,自己本身也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玉兰实验学校坐落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的家乡、全国文明村——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是一所用"玉兰"命名的农村学校。建校以来,我校以"玉兰精神"为依托,以培养"独立、自信、活泼、向上的阳光少年"为目标,以家庭、学校、社会立体式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坚持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让"玉兰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根植于课堂、渗透在活动、融进学生心灵。一、"玉兰精神"契合"教育梦"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孩子与大社会亲密接触,学习生活中的"活"知识,近年来,我们践行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重要思想,开展"生活课堂"研究,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以"走进家乡名企"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围绕活动背景、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追求智慧"的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建构智慧的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以形成学校的智慧文化,从而"创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  相似文献   

9.
"引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是传统的五部曲,备学范式研究对其进行了整合与变革,代之以"独立备学—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思维建构—检测反馈"的教学流程,即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将课堂教学变为"协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市教育局颁布的《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支持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真学、深学、乐学"课堂(简称"三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学习、深度学习、快乐学习,努力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深化初中学校"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与发展。渐进式唤醒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唤醒,培养其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其参与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促使其产生真实的想法,互动交流有真言,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1.
郝志军 《教育研究》2015,(2):110-116
全面认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分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是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具有"活动—实践性"、"交往—社会性"、"文化—价值性"的本质特征。由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之间的互动构成六种教学关系:学生与课程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程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和学生互动构成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互动构成导学关系,以此为基础建构出"六关系维度、十三指标要素"(6·13)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2.
吴建良 《成才之路》2014,(27):22-22
道德认知、品行养成的关键是自我体验。缺乏自我体验的品德教育活动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这样的教育不可能沁入学生的心灵,也不可能使学生实现道德认知的自我建构。德育活动特色在于丰富学生对品德与行为的过程体验。学校的"家乡好孩子"德育活动,多样性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参与过程体验,使德育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体验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换位思考,有效地"稚化"自己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稚化思维"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生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参与理论等。通过"架构系统,确立试点—落实活动,合作交流—建构模式,整体推进"的研究过程,课题组和试点学校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提升了科研能力,并进一步认识了"稚化思维"的本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知识建构作为学习的一种隐喻,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本研究以"摄影技术"课程为例,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针对课堂知识建构活动三大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言语互动进行分析,探讨课堂知识建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在各个知识建构活动环节中的体现。研究发现,在课堂知识建构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得到增强,其作为知识创造者的角色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知识建构活动过程中需适时进行组织、引导和决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校外来新市民子女占比高的校情,教师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乡根文化"熏陶——追寻地域历史,挖掘家乡根脉;结合学校特色,放大家乡名片;学习无锡方言,融入家乡生活;探究无锡习俗,感受家乡温情。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蒲公英"儿童"最无锡"的传统文化体验,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近期,湖南省共公布了38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名单。鉴于湖南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河北省如何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展可行的校园传承,本文将以"常山战鼓"为例,笔者将做三点讨论:一、以常山战鼓传承人为代表的团队进高校、中学、小学等各类别学校进行演示、演奏,进行科普类的传承。二、以高校的音乐系(学院)为主要阵地,进行课堂性的教育教学,并列入教学计划。三、在高校中,以所有的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素质拓展领域的兴趣延伸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切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关键。我在教学活动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从辩证、发展、创新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师和学生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具体阐述了该模式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0.
管玉芝 《教育》2014,(6):65-66
正教育的真谛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此,在用"三习三导"教学模式建构"快乐课堂"的过程中,笔者的感悟。"快乐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体现"三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