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其后又飞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快速向工业化迈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都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都市  相似文献   

2.
坏消息     
《中国学校体育》2008,(3):73-73
<正>都市运动的危险坚持运动值得鼓励,但是在都市中进行运动却有潜在的危险。危险来源于升高的空气污染水平,这对于像自行车、跑步这样的运动危害尤其明显。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包括颗粒物质、臭氧和一氧化碳,它们会感染呼吸道,增加各种呼吸疾病。寻找空气清新的运动场所成为都市运动人群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都市体育圈:概念、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城市体育发展的新模式——都市体育圈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都市体育圈可按都市市民生活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分类;都市体育圈具有内聚性、圈层状、依存性、网络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围绕内涵、意义、资源条件与实施路径等方面对都市民俗体育赛事的品牌建设进行战略性思考。研究表明:都市民俗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内涵涉及品牌质量、形象、文化、传播、创新和环境等方面;当前都市民俗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具有促进民俗文化再生、繁荣旅游市场、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彰显责任担当等战略意义;从建设基础上看都市民俗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突出、类型多样与层次分明、消费需求意愿强、政府建设经验丰富等资源条件。最后就发展路径提出了凝练赛事品牌质量内涵、塑造赛事品牌形象、拓宽赛事品牌传播广度、加强赛事品牌文化培育、加大赛事品牌创新力度和加速赛事品牌环境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都市旅游品牌是都市旅游核心的价值体现,本文在分析都市旅游品牌涵容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都市旅游品牌塑造的价值,并尝试性着力于构建上海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都市旅游品牌的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都市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民俗体育开始由乡村向城市徘徊、休闲体育开始由城市向乡土化方向发展。并对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前瞻性视野。  相似文献   

7.
西咸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打破区域堡垒、实行区域空间一体化已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趋势.“都市体育圈”概念的提出是城市体育发展的新范式.研究立足西成两市在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体育、旅游等内在联系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构建西咸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观点.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进一步提出了构建西成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依据都市圈增长核、都市旅游环状模式等理论,全面考虑城市发展规律、城市人口、文化、地域环境等影响因素,将西成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空间结构分为四圈、两轴、多点向外辐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成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1,(11):28-34
5月16日,首届博赛杯金佛山国际围棋超霸赛在重庆南川区天星大酒店开枰,这次邀请赛由中国棋院、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棋院、重庆市南川区体育局、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公司承办,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景区管委会、重庆市交旅集团山水都市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体育旅游和都市旅游的理论,提出了都市体育旅游的存在和意义,并以上海近年来所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例,论证了都市体育旅游的效益。文章认为,都市体育旅游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0月21~22日,都市佛教国际论坛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浦东新区佛教协会主办,法华学问寺、南山古寺、会龙寺等名寺承办,包括加拿大、中国台湾等世界各地的学者、法师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对都市佛教起因、发展以及未来与都市人群的融合趋势做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近代以来,太虚大师首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都市佛教正是"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以"随缘不变"理念慈悲度化众生的结果。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都市佛教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大。都市佛教能否健康发展,关系着佛教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04年为时间跨度,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3个维度对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体育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设计了都市体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三个都市的体育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竞争力基本呈上升态势,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都市与都市体育目标定位与竞争力之间呈现出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竞技体育与体育事业经费量相关性极强等。并提出了提升路径:发挥竞争优势,明确都市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握时代特点,提高都市政府的体育管理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构筑都市体育的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资源的密集区,构建都市体育圈,从而发展区域体育旅游,建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是当前一大趋势。依托乌鲁木齐都市圈,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探讨了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概念、内涵和意义,分析了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的条件,从指导思想、空间布局、形象定位、发展模式、建设内容5个方面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都市体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命健康角度,以对人的生存健康关怀、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为价值取向的。从中、西方都市体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以人为本,对人的肯定,是都市体育价值取向的主线。文章提出了从哲学的角度、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塑中国都市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方钟 《少林与太极》2023,(11):46-52
<正>一、清末民初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19世纪中叶,杨露禅进京授拳,首次将太极拳带入都市是太极拳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太极拳从此由农村转向都市,大城市进而成为太极拳发展的主要阵地,这为太极拳日后的成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太极拳自进入京城以来便在北京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全面分析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的时空结构,找出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上海都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原则,构建都市体育旅游赛事杠杆化战略框架,以最大化发挥体育旅游赛事的积极效应并减少或避免消极影响。提出:为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市目的地需预先对体育旅游赛事进行战略性规划,结合都市特征设计有效的体育旅游赛事组合,建立都市生态体育旅游认证体系,积极开发都市体育遗产以充分发挥赛事后杠杆效应,构建都市体育旅游赛事网络治理机制,将体育旅游赛事作为“种子资本”融入都市整体发展战略,实现都市体育旅游赛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7.
“都市体育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国内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而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上海的体育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都市体育旅游实际上是一个独立且不同于其他旅游项目的产业。从体育旅游的角度采看,都币旅游适合发展参赛型与观赛型的旅游项目;从都市旅游的观点出发,体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都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四部曲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献分析法为主,结合国内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发展实际,研究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问题,认为“提高都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广度与深度—实现都市体育生活化—扩大都市体育市场消费需求—拉动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四部曲路径,是发展我国都市体育产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四部曲路径的实施过程能带来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正外溢效应,进一步的研究着眼点应关注于定性定量地分析都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9,(6):57-63
在我国都市化水平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都市的复杂性、动态性、突变性以及生存匿名化、人际陌生化等特征,使得以小范围、异质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体育人类学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都市体育人类学是在都市人类学和体育人类学交叉下形成的研究视域和方法,它是针对都市体育的问题特征,融合地理学、空间哲学、都市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等多学科,从体育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论内部延伸出空间分析、精神地图等多位点民族志的方法。就学科定位而言,基于体育对空间再定义的深度、力度以及其直切体验空间的独特性,都市体育人类学虽然是交叉学科,但在学科属性上仍然是体育学。列斐伏尔和哈维认为,唯有在不可逆的都市化中"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建立"游戏的都市",才可能逃离都市人的异化。体育是最具代表性和活力的游戏,它甚至就是游戏本身,它能够赋予都市空间以日常生活意义、打破阶层界限、构成自治团体,这使得都市体育人类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杜曦云 《收藏》2010,(7):24-27
杨培江多年来一直对前现代的小小惠村魂牵梦绕,这种迷恋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这是一种典型的都市人心理。在这种心理看来.都市文化最大的问题是心灵的凋敝和人类淳朴本性的丧失。所以,他们一方面适度享用都市的高度物质便利,又在文化价值观上排斥都市中盛行的拜物心理和浮躁、平面、碎片化。对他们而言,都市文化的这些症候是必须要抵制的.否则,他们会在都市中寝食难安。而这种抵制的途径是——回到惠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