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基督教哲学家之一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中,运用他的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观,对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伦理研究,把社会公正看作道德的最高理想,首次对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认为群体的道德低于个体的道德,分析了道德的两难处境,对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群体道德不同于个体道德,两者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有着不同的交往主体.在竞争和对话时代,要求人们从群体道德的角度来审视主体的行为,使竞争更公平,对话更和谐.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过程中,长辈群体的道德态度、道德观念、言行举止等对未成年人的道德辐射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处理国际正义理论和现实主义的关系,是政治哲学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批判强硬的现实主义,表明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关性,从而为国际正义理论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以摩根索为代表的当代主流现实主义排斥的不是道德,而是道德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正义理论可以和这些温和的现实主义版本兼容,它们展示了对国际关系进行规范性研究的两个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5.
“80群体”的道德现状所具备的双重性内在特征使人们对其褒贬不一,特别是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可小视。时至今日,以“仁爱”、“诚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以及“天下为公”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依然没有失去其深度和价值。继承、发展儒家思想,构建“80后群体”道德体系,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涵盖着知、情、行等方面的发展,并意味着对道德养成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同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平等的成员关系和角色体验机会等特征与养成教育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相契合,有利于道德养成的实现.同辈群体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主要是通过群体所提供的道德氛围、角色承担机会以及归属感从而使青少年产生从众、摹仿、移情等心理效应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它具有维系群体、使认知标准化和定向行为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正式群体的压力寓教育于道德生活实践。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  相似文献   

8.
以网络中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报道为研究材料,考察了面对群体负面信息,群体认同与社会评价对群体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评价只影响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强度。具体而言,正性能力评价和负性道德评价对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具有促进作用;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愤怒始终高于低群体认同个体。结果表明,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不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低群体认同个体在受到负性道德评价和正性能力评价时,群体内疚体验更强烈;群体愤怒只受群体认同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排斥与边缘学生群体的道德致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排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学现象,是指社会的边缘群体被抛弃、被区隔和被边缘化之后的强烈负向情感体验,它同样对于边缘学生群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该群体在面临全方位排斥后必然导致道德弱化。因此,本着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应该在消除社会排斥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去做好德育工作,使他们能够转变思想,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容纳及拓展人类经验和生命感觉的容器,小说家所做的基本工作就是人类经验的鉴赏者和记录者。在叙事中,小说家要处理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关于人的想象,是个人真理问题。小说家对道德事件的敏感不是道德本身,而是道德之下的人,他要通过对个人真理的发掘去动摇诸如道德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共观念。小说家要写出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血泪和欢欣,写出每一个个体在历史和现实中不一样的面貌,这是小说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和谐是个体道德信念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通过分析个体道德信念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确立个体和谐道德信念的方法和途经。  相似文献   

12.
集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的存在古已有之,集体主义则是一个伦理学概念,它并不与集体同时产生,与集体同时产生的是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体主义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集体、集体意识、集体主义三者既联系又区别。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强调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具有“自尊自强、宽容礼让、勤劳节俭、孝悌诚敬、文明谦恭”的内在要求;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要不断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充分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的道德事件,引发了一次次关于道德及价值问题的大讨论。这些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它折射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德的矛盾与冲突。文章认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应该进入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和谐统一的时代,因而讨论了新时期实现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和谐统一的时代必然性、当下可能性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析中世纪基督徒的道德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基督徒们以其对上帝的信仰为精神支撑和价值根基,效法基督耶稣,自觉地培育和形成了博爱、罪感、谦卑和忏悔等道德情感,并推动了西方慈善事业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在线协作学习中集体责任和个体生成角色的发展动态,及其对知识建构过程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集体责任的三个特征(参与意识、协同交互、均衡发展)与个体生成角色(探究引申、知识促进、知识整合、探究管理)的分布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动态演进的复杂关系,且两者共同影响协作对话本质。探讨在线协作学习中集体责任与个体生成角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设在线协作学习环境,并为知识建构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健康道德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多元价值的冲击,高校大学生面对利益选择时产生诸方面的困惑。因而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正确认识利益关系,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该文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班集体建设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与低。章围绕实现学生班集体建设目标,探讨了加强学风建设,开展素质教育,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雷雨》弥漫着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这是由于《雷雨》的创作暗合了基督教"罪感——惩罚——救赎"的模式。《雷雨》全剧再现了周公馆的罪恶,把周公馆各色人物的罪感表现出来,周公馆的罪恶最后受到惩罚,罪孽深重的周朴园皈依了基督教,周公馆成为了教会医院,基督教救赎场景再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