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人历来对"愁"描写甚多,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更是把愁描写到绝佳。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前期是欢快美满、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后期是凄惨悲切、漂泊无依的"苦寂悲愁"。本文对《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分析,探究词人前后词风变化的原因,来寻找李清照内心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3.
北宋前期词人张先,以三首妙用“影”字的词著称于世。他的词集中带“影”字的词共31首,内容有自然风光的描绘.离情别绪的抒写,士大夫豪华生活的再现等。词风清新秀丽、曲折委婉、意境幽深、文笔之妙、巳臻化境。  相似文献   

4.
诗长言志,词优抒情,李清照是一位善于在词作中表达真挚情感的伟大词人。李清照,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独特的词风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风以宋朝南迁为转折点,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词风凄凉、低沉,但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却贯穿李清照词作的始终。为实现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立足语用学,从词语、句子两个方面举例赏析李清照词作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女词人,其作品常以自身的独特个性而著称。李清照的词风被称为"易安体",其词内容及词风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美学审美空间,下面主要从词的用语、意象以及词中所含的意蕴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易安体"中所含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公鼐、冯琦、于慎行独树新帜,标举"齐风",倡言革新."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柳永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其词在"形"(词体)与"神"(词风)两个方面,一并着力,变雅为俗,无论是声腔体式,还是审美内涵,都能够融入生活,贴近大众,深植民间。同时,在艺术手法上融会贯通,屡有新制,"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使得"词"这种本源于民间的通俗文体艺术样式,开始了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从而开创了以俗为美的词风,以新的风貌出现于词坛,标志着词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日本平安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前期仍盛行"唐风文化",中后期"国风文化"得到推崇与发展。在"国风文化"发展时期,日本并非完全摒弃"唐风文化",纯粹地发展"国风文化",而是在吸收与消化"唐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日本人审美意识及符合日本人需求的"国风文化"。  相似文献   

9.
元词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词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蒙元时期 ,词风沉郁凄凉、苍劲质朴 ;元代前期 ,南、北词风并行不悖 ;元代后期 ,南、北词风相互渗透 ,趋于典雅。散曲与词互动 ,使部分词带有散曲印记。  相似文献   

10.
这似乎是个很"敏感"的词——整风运动。但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班级的发展也是有张有弛、循环往复。因而,整顿班风的举措,不得  相似文献   

11.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读辛弃疾的词,词中的雄健、豪放之风总会扑面而来,我们或是感受其词的昂扬、激愤,或是感受其词的苍凉、悲壮。这些是我们在读词的时候能直接感受到的。但其词内容往往是"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这样我们就很难从表面上直接感受作者意图,需要我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词义演变的过程中,除了词义的引申,词的误解误用同样会产生新义。词的误解误用现象在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时期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终风""谷风"和"耿耿"等几个词都存在误解误用的情况,并且这些词的误解误用义与古书的错误训释有关。具有误解误用义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成语等熟语。但目前对词语误解误用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4.
从李煜的特殊人生经历浅谈其词作,结合所处历史背景,"本色"文风以及前、后期词风变化,体味其词风特点。  相似文献   

15.
"鱼目混珠"出自魏伯阳的《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嵩不成贾"。"鱼目混珠"的意思是用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而"鱼龙混杂"出自唐代的《渔父》词:"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好坏难分。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也用到了这个成语:"现在人多手乱,鱼龙  相似文献   

16.
叶梦得前期崇尚陶渊明,展现隐逸情怀,追求精神自由,词风闲适旷达;后期推尊谢安,抒发爱国热忱,渴望建功立业,词风转为豪放雄杰。历史的巨变促成了叶氏词风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南北宋词风转变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苏轼,北宋文坛巨擘,不论是诗词文章,还是书法绘画,都称雄一时。他的词豪放杰出,一洗晚唐五代以来词坛的萎靡之态,赵师艿评其为"此老真老狐精也"。苏轼词中的"野狐味"主要体现在以诗为词,境界始大;清雄词风,直指向上一路;突破音律,更为自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委婉细腻表达情感,词风忧愁沉郁,凄婉悲凉。  相似文献   

19.
梁衡先生的散文《夏》(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句话"山坡上芊芊的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其中"芊芊"一词用得并不贴切,我认为此处应该用"纤纤"。先来看看这两个词的词义,芊芊:1草木茂盛的样子,2碧绿色。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芊芊的碧草踏在脚上软软的,正像吃樱花糖。"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这两个词语来形容"草"的情态都是可以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自幼喜爱《花间》词,他的词作明显受到"花间词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婉曲幽深的境界、温软香艳的色调和短小隽永的体制。这些影响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和明末清初的时代风尚密切相关,从多方面体现了纳兰词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