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段时间,他的写作陷入了困境,觉得没有素材可写。为此,他苦恼了很长时间。于是在一个周末,他去拜访一位作家朋友,希望能得到指点。得知他的情况后,作家朋友微笑着说:"我给你讲一下我的一段经历吧。"于是,他便洗耳恭听起来———那年秋天,我的写作也陷入了如你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一、课外语段解题步骤1.读懂读通材料,仔细审查题意。读懂,理解所给材料总体上的内容和形式,找出文段中反映作者写作目的的关键词句、段落中的主句等;读通,搞清段与段间的关系,把握文段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  相似文献   

3.
我爱问子沐     
晓丹提问::子沐哥哥,你好,说实话我是一个平常不太喜欢写作的学生,平常的作文也都是应付差事一般草草收场。我给自己将来的人生规划是将来学医学,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是有一次,学校请了一位作家来给我们做讲座。作家的一句话吓到了我,他说写作是人生的必备技能,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写作都将伴随你一生。子沐哥哥,你说这位作家说的有道理吗?如果是真的,写作我重新拾起,还有希望吗?  相似文献   

4.
1.文本研讨式。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要求,或拓展作答,或借助已有的知识作答,甚至还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要点作答。根据话题特点,它可分为两种类型。(1)大阅读材料研讨式。研讨话题出自一篇阅读材料。作答时或横向比较,或纵向拓展。如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两个文段(笔者注:阅读材料提供了甲、乙两段文字)中你更喜欢哪一段?就你最欣赏的一点说说理由。这种研究性题目属于比较阅读。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文本情感、内容、技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也涉及到考生从学校、社会生活中获取的…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问起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成长经验时,他总爱说:“做一棵有魔法的毛竹。”原来,林清玄少年时代就有当作家的梦想,十七岁那年还真发表了几篇作品。他以为从此以后自己就可以像作家一样写作了,不过由于知识欠缺、生活阅历贫乏,加之思维狭窄,他此时写的很多东西不是被委婉地拒绝,就是杳无音信。这时他很沮丧,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整日牢骚满腹,一度甚至怀疑起自己的梦想及能力,想放弃写作。他的老师得知后,没有出言安慰而是说起了一种植物:中国内地有种竹子叫毛竹,即使生存环境十分适宜,最初五年你也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但是,只要五年一过,…  相似文献   

6.
1看库斯卡雅的书有一年我参加一次作家笔会。作家们大谈自己看过什么书。一人说完一俄罗斯作家的书后问我:郑渊洁你看过吗?我摇头。她大惊: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你怎么写作?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描写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教学生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在此基础之上传授描写的方法。尤其要注重讲读课中精美的文段,给学生写作的榜样,从中总结经验。一、描写应抓住人物特征朱自清这样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他穿着长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以细心观察为基础,通过探、攀、缩、倾等动词把父亲年事已高,身体肥胖,行动不便的特征写出来了,这些动词的运用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朴素的爱。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  相似文献   

8.
心灵对话     
碎玉姐姐为你加油:我们中学生写作一律叫写作文,难怪大家提不起精神。现在我们换个说法:由你来撰写寓言故事、民间传说故事、小小说、散文等等等等,心里很受用吧?其实,你本来也可以做得很好,你也是位准作家呢,不是吗?让我们赶快动笔,写出更精彩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拜读了《100名作家教你写作文秘诀》一书,获益良多。该书编者聘请100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专门为孩子撰文叙述自己幼年时的写作成长经历,用100则生动的故事引领孩子们轻松步入写作殿堂。笔者在通读全书后发现,作家的成功无不与其年幼时的写作引路人——语文教师关系密切。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名优秀作文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五条标准。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作家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作?同样一个问题,答案却五花八门。有些回答很崇高也很豪迈,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主动担当起什么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有些则很现实,很低调,甚至在我看来非常滑稽。记得有一个当时走红的作家说,他写作是为了一双皮鞋,因为他见别人穿皮鞋很神气,而他没有多余的钱。于是就写,果然就发表  相似文献   

11.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马克·吐温年轻时立志要成为大商人。于是他用家中所有的钱创办了一个公司,但公司成立还不到半年就因他的管理不当而倒闭了。马克·吐温并没有放弃,他又从亲友那里借钱,从银行贷款,重新成立了一家公司,同样,没过多长时间,公司又倒闭了。后来马克·吐温又经营过其他几个公司,但也都以失败告终。到马克·吐温40多岁时,他已负债累累。这时他的妻子告诉他:“既然你不善于经商,还是放弃吧。我看你写作方面还有天赋,不如写作吧!”马克·吐温仔细思考后,认为妻子说得对。于是放弃经商开始写作。不久后,一部作品诞…  相似文献   

12.
<正>【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  相似文献   

13.
本学期讲授教材绪言、作文过程、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构段等六个部分。所使用的教材为《基础写作》、《文鉴》、《基础写作学习指导书》(均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写作的知识和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怎么写,才能写好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辅导,不再写复习文章。大家只要能够熟练、正确地完成以下练习,那么就有了写作的理论指导。这在练习中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但是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仍写不出好文章,我们还要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如果你既能真正领会写作知识与理论,并具备了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多借鉴优美文段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作家、诗人尚且如此,小学生从教材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的营养亦是必要的。[案例一]我和学生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选取了作者描写众鸟纷飞的两段话来指导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15.
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材料的安排和构段,是本学期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很多,我们只能择其要点谈一谈。一、对写作目的性的理解人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去写作的,因此写作是有目的的语言行为。写作是用文字符号把语言加工成为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形式,因此目的性是写作的根本特征。整个的写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作者头脑中的写作目的的控制、指导下进行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有明确的主题。因为强烈的目的感会引导你作出对主题的恰当选择。同时,材料的选取和组织。写作方式乃至于语言的运用等,也都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考查角度] 中考阅读题中,有着各种形式、各种角度的思路分析能力检测题,具体的答题要求主要表现为: 1.划分文章的层次; 2.分析文章的组成部分; 3.说明文章的写作顺序; 4.分析文章的结构形式; 5.分析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 6.理解文段的结构; 7.分析文段的层次; 8.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都离不开考阅读题,阅读题在试卷中占的分量大,阅读题解答得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同学们的语文考试成绩。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掌握好阅读题的解答方法。语文考试的阅读题,一般都出自课外文段,也许由于紧张,也许由于烦躁,考试时有的同学只是粗略地阅读一下就答上去,结果,试卷写得密密麻麻,但所得的分数却很少,甚至一分未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你们还没有认真掌握阅读的规律,特别是没有掌握解答阅读题的规律。那么,解答阅读题有什么规律呢?概括起来就是:读懂文段,把握文段中心内容,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下边我举一个文段作说明。他从架上拿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声音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我低下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  相似文献   

18.
诗屋     
每一位作家,大概都有一间小小的书房,书橱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当然,由于写作的文学形式不同,藏书也就各有侧重。如果你到哪位作家家里去作客,只要看他的书屋,大致可以看出他主要写什么样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的一段授奖词曾对他进行这样精当的概括:“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曾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他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是要为活着找个充分的理由,因为死在他看来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而这样一位用如此宁静的姿态面对生命的近乎传奇的作家就是:史铁生。  相似文献   

20.
语林     
绅士风度有一天,杰斐逊和他的孙子架着马车出去。在路上,他们碰上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托马斯,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事外人语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慢待一个向你表示敬意的人,即使你看起来很高贵,他看起来很贫穷。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