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具有深刻矛盾性的灵魂──张恨水文化心态略论陈国城张恨水与新旧(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含混不清、聚讼纷纭的课题。长期以来左翼评论家把他视为坚守封建思想文化的“旧式文人”和驾蝴派后期的代表作家,近年来又有人称之为可与鲁迅“双峰对峙”的现代通俗...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代中国作家深受“五四”时期反传统的思想氛围的影响,因而他们大都否认和讳谈自己同传统文化的血缘联系。但事实上他们却以各种方式保持着同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传统文化已经浸透到现代中国作家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层面,作用于他们的人格建构和审美情趣。探讨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中国作家的文化心态及现代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质。  相似文献   

3.
从"家"的缺失看现代作家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家”的缺失的主题现象来探讨现代作家的共同的创作心态,作者认为“家”的文本显示了创作主体共同的人文型心态和共同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台湾作家马森是位富有哲学理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以存在主义为创作的哲学平台,表现了现代人在工商业社会中的“孤绝”心态,隐含现代人性格、心理病态的“异化”倾向。其作品人物的病态心理隐约带有“世纪末”思潮的痕迹;同时,对“孤绝”心态的表达使其作品具有一种“反讽”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大变动时期,“京派”就产生在这样的年代里,它在与“左派”、“海派”的共存与斗争中,显示其独特的文学追求,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京派”作家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本文以“京派”作家的心态为突破口,探寻这个文化群体的特点。当然,人的心理结构本身是复杂且矛盾的,探求作家的心态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揣度性,本文只能做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小说勃兴于80年代末,它以独特的品性和丰厚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关注,本文择取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苏童等代表作家,围绕精当、详实的例子,阐释这一流派的共同特征及个人风格。“新写实”作家葆有民本思想与现代意识融于一炉的复杂心态,以哀婉的笔融传达世纪末的社会情绪,对生与死的价值意义做出形而上的探寻;作家以“民”的身份塑造“民”的群像,正视现实,反思历史,对陈旧价值体系进行富有现代意义的解构与重建;作家怀着陈达民情的灼热衷肠,但在创作中又进行冷却和淡化处理,给人一副貌似无情却深情的苦涩印象。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现代城市的遭遇始于二十世纪,乡土与城市的对立成为现代文学中的一大主题。本文以现代文学中的北京“市声”为代表意象,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现代作家在北京的种种城市体验。现代作家对市声选择性的描写,体现出他们面对城市时特有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现代作家鲁迅作为“精神界之战士”,把寂寞、苦闷和孤独的主体创造心态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伤逝》的人物塑造中。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深层的精神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性自身的悲哀,被作家以理性的视角和成功的心理描写推向社会,得到了文学欣赏者们的普遍认同和共鸣。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作家们不是自觉结盟的创作群体,这个群体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中国作家的心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商业化进程高速推进,社会风尚转向了实用化与世俗化,新写实作家们对他们一向承担的启蒙、引导事业感到了迷惑,于是把眼光落在了在庸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他们在貌似零度情感的叙事中表述了他们的生存哲学。他们的新的“写实主义”是作家们对“小人物”式的自我身份的体认。对这种创作心态作深入研究可发现它与中国当代作家的两种特质有关:良知的并不坚定和理性的匮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小说在古今、中外、雅俗三方面的沟通和融合状况我们称之为“三通”,现代小说作家在追求“三通”境界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本文认为,现代小说主要是由近代通俗小说分化为两支发展起来的,新文学作家努力实行小说变革从而突破了古典小说传统,而现代通俗作家则在继承古典传统的过程中努力使其小说现代化;现代通俗作家主要联系古今,“俗而向雅”.新文学作家重在融合中外,“雅而向俗”,两者共同促进小说向“雅俗共赏”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最佳阅读心态的选择孙颖洲阅读欣赏是一种双向精神交流活动。一方面,取决于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心态,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建立是佳联系,从而完成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本文拟就阅读心态谈谈自己的看法。作家的创作有“创作灵感”,读者的阅读也有阅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老舍的小说中出现的爱情和婚姻的描写,作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不正常的爱情和婚姻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展示了他对爱情和婚姻的深刻思考,显示了他探索“两性问题”的深刻性,并透露出作家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丰厚意蕴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运用原始主义批评方法对沈从文小说加以解读。通过对沈从文的创作倾向的分析,本文认为,沈从文的创作既有原始主义倾向,又具有反原始主义倾向。原始和反原始构成其互为悖反的创作心态。同时,二者对峙形成的巨大张力,也使其小说蒙上了一层忧郁色调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关注的中心不是路遥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结构作品时采纳的创作方法及其得失所显示出的“挑战”性质和“守恒”心理,而是他作为个体的创作主体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心态。至于在这种文化心态主导下其文学创作在微观方面所呈现的阶段性及系统流变过程,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任何成熟的作家在表现生活时都会拥有特定的视角,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创作主体的特定审美文化心态,支配着作家的主要创作(当然,这种心态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诉诸于具体创作这种独特心态便表现为能够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独立思维艺术品格的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作家由于特殊的时代变迁,都有过相当的“苦闷期”,他们在这一特定时期的创作都起到了“以文学对抗精神疾患”的作用,以“一斑窥全豹”,本文主要以鲁迅为例,分析他在苦闷期的创作、审美心态以及由于文学的“治疗”最终达到了对现实的精神超越,显出鲁迅生命哲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从清末民初开始的现代性追求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精神的中原文化与现代思潮、新文化运动思想背道而驰,中原文化的主要根据地——河南,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较量显得尤为激烈,公共政治、文化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复古与悖离趋势。对于河南现代作家而言,在“外省/中心”的对峙背景下,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性追求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游移于两者之间的独特的河南新文学面貌与精神倾向。  相似文献   

18.
论王蒙、高晓声创作风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高晓声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不大相同。王蒙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写法,选用“放射性”的心态结构,以人物的意识流动来体现各种社会心态,从而使主题具有多义性。高晓声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小说的情节结构,主题突出。两人的风格特征反映着传统派与创新派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史是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是作家的灵魂史。波澜起伏的时代思潮为观照作家的心态变化提供了参照体系,考察现代文学作家心态变化与文学思潮的关联之后发现,作家心态不断经历着从思潮袭来时的激昂乐观到思潮退去后的悲观失望的变化,由此构成了从呐喊到彷徨的循环怪圈。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作家缺乏独立的人格精神和清醒的主体意识的历史痼疾。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