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技术预见强调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其德尔菲调查具有参与者广泛的特点.目前,国内外通过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遴选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案例很少.遴选优先发展技术课题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定义,二是连选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方法.首先,在参考国内外对"关键技术"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发展技术课题的定义.其次,在借助"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德尔菲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优先发展技术课题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在利用多种多属性决策方法计算技术课题发展优先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组合决策方法确定技术课题发展优先度的方法.第四,以"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德尔菲调查中18项与氢能源相关的技术课题作为案例,采用组合决策方法分别计算了18项技术课题发展优先度.最后,总结归纳了全文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预见是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技术路线图是当前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技术预见工具。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高技术预见活动的准确度,把握产业共性技术发展规律,整合技术资源且规避技术投资风险。本文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法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进行遴选后,导出其几种发展趋势,绘制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近期(2012-2013年)、中期(2014-2017年)和远期(2018-2025年)的共性技术综合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技术预见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通常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被各国用来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运用德尔菲调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识别和选择未来关键技术课题,构建官产学研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4.
技术路线图作为技术预见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科学管理工具,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共性技术—研发基础"作为研究路径,设计了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流程,并以大数据产业为例,采用专利地图法预见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共性技术,归纳出几种典型的技术发展模式,绘制出中国大数据产业在近期、中期、长期的共性技术路线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共性技术及其测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1ogy).因其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而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共性技术测度是共性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课题.分析国内外共性技术及其测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对共性技术理论的发展、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共性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府在共性技术开发中的作用研究、共性技术与创新体系研究、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共性技术外部性研究、共性技术商业化研究等主要领域,而对共性技术测度的理论、方法和指标等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已有的关于共性技术测度的研究成果,主要限于概念、理论的探讨.少量的关于共性技术筛选或识别方法与指标的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德尔菲专家意见,受主观干扰比较大,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共性技术测度的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方面,有待于学术界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中技术课题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调研和技术预见实践经验,从速选备选技术课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在界定"技术"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技术课题连选的"唯一性"、"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和"一致性"五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论坛》2006,(2):42-42
本书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的研究成果写成,介绍了信息、通信与电子,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和生物技术与药物等四个领域的研发前沿和热点,展望了各个领域(包括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对中国未来20年各个领域最重要的技术课题进行了详细的述评。它对于我国技术预见研究、产业政策制定、关键技术选择和重大科技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共性技术的识别研究,多集中于利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相对较少,尤其是利用专利信息分析进行共性技术识别的成果更少。在对共性技术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综合文本挖掘、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专利引用确立的共性技术识别方法框架。该框架通过三个不同的评估视角,即技术基础性评估、技术应用范围评估及技术效益评估,逐步识别共性技术的三个特性,最终筛选出产业共性技术。将该方法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共性技术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技术竞争加剧,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预见工程科技的重点发展领域十分迫切。技术预见活动经历了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从定性到定量再到综合分析的方法演变。通过归纳分析定性技术预见、定量技术预见、组合型技术预见、面向需求的技术预见的不同含义和具体方法,在总结各国技术预见方法与实践基础上,提出重点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需求研究的实施路径。技术预见活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基于重点行业发展预测,运用多种定性定量方法,综合判断和识别重点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强调技术的跨领域关联与主导作用,对其识别将为政府推动跨产业跨领域创新、提前布局相关技术领域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首先,运用GloVe模型向量化专利文本,按照专利与技术领域的语义接近程度划分专利所属领域;其次,基于GMM算法提取各领域技术主题,依据技术主题之间的语义距离,构建技术主题关联网络;最后,利用漏斗模型,依据技术主题的共性指标、跨领域指标、关键性指标筛选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结论]运用养老科技领域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控制辅助技术”“无接触式躯体感知技术”“沟通与信息辅助技术”“适用性技术”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比对国家相关政策内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已经从生产的国际化到经济全球化,研究开发的国际化到科学技术全球化。全球化正在迫使政府和公司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他们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先顺序、投资和R&D管理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竞争?什么时候开始合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跨国公司合并和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协议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未来研究、长远的技术展望越来越成为各国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重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乃至制定  相似文献   

12.
技术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思维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技术,是用于科学、技术和产品战略性规划的方法。技术路线图过程能加速新产品开发。主要讲述技术路线图的定义,技术路线图过程以及它们对政策的指导意义,对沟通机制的帮助,并说明了技术路线图是公司保持持久优势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最后还就培养技术路线图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与改进式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资源和技术基础的特性,“引进一吸收—创新”模式成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常见模式。在此,对Cohen和Levinthal及Zahra和George的吸收能力理论观点进行了对比和整合,提出了一个四维度的吸收能力分析框架,构建了以吸收能力为核心,包含权威执行力、组织问合作以及制度保障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改进式创新分析模式,结合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的“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技术”这一创新实践,解释了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技术特性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转移是技术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促进技术流通的催化剂,也是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桥梁。我国的技术转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理论和实务中深入研究技术转移的内在规律,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繁荣我国技术市场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在理论上对技术特性与技术转移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在技术的诸多特性中,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复杂性、技术不确定性是影响技术转移的最为关键的三个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 ,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 ,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储波书记和乌云其木格主席也曾多次强调 :要发挥后发优势 ,在特色领域加快实现内蒙古技术发展上的跨越。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 ,科技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全社会对科技的需求大大增强 ,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长 ,科技工作机遇良好。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竞争更加严酷 ,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技术情报活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包含了三大职能的技术情报概念,即情报管理、组织学习和决策支持.构建了由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技术情报视角和技术情报职能这三个维度构成的技术情报体系模型,并对该体系的内部架构和运作过程进行了分析.该体系是一个技术信息和知识资源的集成管理系统,有助于识别技术发展的机遇和威胁,为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提供所需的技术信息和决策支持,从而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由于来源不周,因而这两种技术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特征。而我国学术界对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存在很大误解,这种误解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科技文化价值观的基本构架以及科技文化价值观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论述了科技文化价值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科技文化的价值观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