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肯定要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列出具体的式子。在列式时,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问题,也就是对谁列方程,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此物理问题中所涉及的系统,系统中有几个物体。当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时,研究对象的正确选取,关系到解题过程的简单与繁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肯定要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列出具体的式子。在列式时,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问题,也就是对谁列方程,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此物理问题中所涉及的系统,系统中有几个物体。当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时,研究对象的正确选取,关系到解题过程的简单与繁琐,关系到解题的成败,若选错了研究对象,有时会出现根本无法求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求物体的重心时,通常用力矩平衡列式求解的方法.受“悬挂法”测物体的重心的启示,笔者尝试用作图法求解物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1.会分析求解“三体二次作用过程”问题 所谓“三体二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三个物体组成,这三个物体间存在二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解答这类问题必须弄清这二次相互作用过程的特点,有哪几个物体参加?是短暂作用过程还是持续作用过程?各个过程遵守什么规律?弄清上述问题,就可以对不同的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规律列式求解.  相似文献   

5.
1 整体法与隔离法 当研究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时,应对系统由整体法列式,对单个物体由隔离法列式.  相似文献   

6.
F=ma适用于单质点的动力学问题,而在具体问题中,所研究对象往往是多个物体,若对每个物体进行隔离分析列式求解,则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7.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常会隐含“速度相同”这个外界条件,现就“同速”这个隐含条件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作出力的示意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呢?一、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首先要确定被研究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受力体.如图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要分析物体A受力的情况,A是研究对象;若要分析物体B受力的情况,B就是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只需考虑该物体受到的力,而不必考虑该物体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 二、弄清有几个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并依次分析各力这一过程要做到两个“防止”.其一是谨防“漏力”.初中学习阶段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常涉及两个物体的两种不同的运动,其一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个物体做其他形式的运动.由于这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依据等时性建立等式求解待求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特别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因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使得前一个周期中发生的事件在后一个周期中同样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达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时,必须把各种可能都考虑进去,以下几例运算结果中的自然数“n”正是这一考虑的数学外化.  相似文献   

10.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的两大规律,是用能的观点求解物理问题的两个主要思路,但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这两个规律又有不同的用法.下面从3个不同的方面说明.一、从研究对象看出.动能定理运用于单个质点,而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于系统动能定理的适用对象是单个质点,但对于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系统问题,应先隔离物体,再运用动能定理列式,而不能将动能定理对系统直接列式.而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于系统,对于抛体运动实际上是地球与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只不过人们往往把地球省了.  相似文献   

11.
做功的2个必要因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如何理解做功的2个必要因素呢?1应用做功的定义分析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根据做功的定义可知:力对物体做功一是要有“力”,二是要有“位移”,这个“位移”必须是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当然“在力的方  相似文献   

12.
<正>运动学与力学紧密结合,我们在求解运动学问题时只有时刻注意运动物体的受力变化情况,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而根据运动学规律列式求解相关问题。下面就以一道运动学问题为例,进行适当的变式探究,以获得求解此类问题的通法。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类热学题,把两物体分别投入两液体中,向达到热平衡后,哪个物体吸收的热量多,或哪个物体温度高,一般的解法是列式计算,运用求差法或比值法得出结果,下面介绍一种图示法,借助“连通器原理”,可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除重力外,若没有其他的力对系统做功,系统机械能就守恒.但是,在具体问题中,由于系统中两个物体的相互连接关系的多样化,造成了系统中两个物体速度关系的复杂化,使问题变得难度较大.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最关键的是弄清系统内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然后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下面举出几例供同学们赏析.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整体法,就是把相互接触或连接的几个物体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析、求解的。用整体的观点去看问题,选整体为研究对象,那么分析、列式、求解,简便容易。  相似文献   

16.
追赶运动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运动过程复杂,综合性比较强,出错率较高.对此类问题,应认真审题,挖掘条件,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情景,画出物体运动的简图和v—t图像,再根据v—t图像的几何意义,列式求解.请看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之为处于平衡状态的连接体问题.求解这类题最基本的方法是“隔离法”,但在具体运用“隔离法”时,可以根据两物体所处平衡状态的不同,分成以下三类问题予以处理,学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在解题时,选取一个合适的量(这个合适的量通常是题中没有的),对同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计算或估计它,并由此推出结论。这种思想方法在解数学竞赛题(特别是组合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 1.通过从两个不同角度列式的技巧,得到相应的关系等式(方程)或不等式,从而使要求解(证)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一、应用动量定理I=△P对系统列式求解尽管系统内各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但各物体所受的冲量之和仍等于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应用这个处理方法能使高中不少繁杂物理题的运算过程简化.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的建立(一 )相互作用的二力在初二物理第八章的第一节“什么是力”中引出了相互作用的二力的概念 ,并从生产和劳动中形象概括出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定义的内容深入剖析 ,不难得到 :1 .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捡、提、吊、压、吸引、排斥等具体形式的抽象。这些具体的动作是判断是否产生力的第一依据。2 .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 ,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3.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前者叫做这个力的受力物体 ,后者叫做这个力的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