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多主张"会通",但会通的理论各异。明清之际皖江学者方以智一生出入三教,他的"三教会通"思想的特点是"批判式融通",在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批判式融通"的积极性在于它对一切学说都保持一种批判同时加以肯定的态度,其消极性则在于因缺乏宗旨而失去学术神圣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方以智和王夫之的辩证思想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方认为事物是“相反相因”的,而王则认为事物是“相反相仇”,同时又是“相倚相济”的;二是方用“代明错行”来描述事物在时空中的转化,而王则从常变的关系上来强调事物的转化;三是方用∴图论述了“一”与“二”、“二”与“三”和“一”与“三”之间的关系,而王则重视“两”、“一”这对范畴之间的关系,但对“一”和“三”的关系则鲜有论述。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道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三即一,一即三"与"随""、泯""、统"的方法融通。  相似文献   

4.
《会宜编》是汇编方以智所撰各种会通性质的论著的总名,《性故》是这类著作中的一种;“性之本来”是方以智使用“性故”一词所要表达的含义,他著《性故》的目的,是在合观诸家性说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关于人性的认识。方以智的性说,属于“性一元论”,这表明他的性说同样具有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徐芳与方以智为同年好友,于1640年订交。明亡后,徐、方二人因心向故国,不仕清廷,皆成为遗民僧。逃禅后,二人在困窘之际彼此诉苦、互相慰藉。徐芳数次襄助方以智修建精舍、刻印著述。徐芳还屡次劝说方以智逃名,从而全身远祸。此外,二人不仅互赠诗文,还多次共谈异事。  相似文献   

6.
方以智与陈子龙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之间文学交往频繁,先后在杭州、松江、苏州等地会过面。方以智与陈子龙的交游一方面扩大了他们各自文学交友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双方文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虽然后来在诗学思想上出现了分歧,但这并未影响或削弱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7.
晚明方以智提出"中边言诗说",当为明代"格调说"诗学理论的总结。方以智认为"中"与"边"包含诗歌创作艺术构成的三个层面,且"中"与"边"辩证依存。方氏从佛典中拈出"中边"一词作为其理论阐述的范畴。"中边言诗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气象学方面的内容涉及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以及应用气象学等分支。方以智不仅继承发展了前人通过天人感应、阴阳五行来解释和干预天气现象的理论,还批判地吸收融会了当时西方传入的大量科学知识和观念,借鉴了西方的"三际说"等气象理论,形成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然哲学气象观。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与瞿式耜交往20年。甲申国难前,他们在常熟有短晤,交情平淡。明清易代之际,特别是在隆武二年至永历四年,二人于德庆重逢,在政治和诗歌上频繁互动,友谊日深,成为忘年交。瞿式耜的父执身份为二人的交往打开方便之门,方以智、瞿式耜政治立场的契合和类似的仕隐态度在国难的社会背景下更拉近二人的距离,促使二人的关系在岭南最为密切。二人的交游不仅在生活和学术之路上予以方以智巨大的帮助,还推动后人来往,使两家成为世交。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不但成为家族世代坚守的精神品性和门庭兴盛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其望族生成的最为根本之要素。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的学术取向经历了从重“义理、词章”到“义理、词章、经济、考据”缺一不可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他的古文思想上,就是“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他始终赋予“词章”独立的学术地位,总结了古文写作中从如何运气,到怎样谋篇布局、造句选词等方面的技巧经验,体现了“文道俱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晚年的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向,呈现出独特的散步美学的特点以及对形式美的偏爱。他运用艺术综合学研究方法,对诗歌与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给予特别关注,从而为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了独特的散步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13.
对“实业”、 “实业救国”、 “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之中,顾炎武以其经世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榜样。他勇于针砭当时学术界存在的弊端,痛斥某些学者空谈阔论、沽名钓誉的无耻之举,倡导"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学术道德,开启清代经世致用之学风,以其实际行动影响了时人与后人。  相似文献   

15.
集学者、词人、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于一身的顾随,终身尽瘁于教学工作。顾随是从山东开始教师生涯的,并在青岛奠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顾随的教学艺术源于他丰博的文化根基、悲天悯人的性格和甘于寂寞的情怀。顾门弟子将顾随正直诗人、深邃学者、出色的哲人巨匠形象烘托于世,展示出中国教育界为师者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梁武帝创业有成 ,在位日久 ,有过雄才大略 ,赢得境内稳定安宁 ,推动江南文化繁荣昌盛 ;但他在后期以佛化治国 ,怠于朝政 ,疏于武备 ,容奸害国 ,最终守业无成 ,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梁代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 ,对隋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武帝创业有成 ,在位日久 ,有过雄才大略 ,赢得境内稳定安宁 ,推动江南文化繁荣昌盛 ;但他在后期以佛化治国 ,怠于朝政 ,疏于武备 ,容奸害国 ,最终守业无成 ,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梁代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 ,对隋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清学术文化在清代甚至整个中国学术史上都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在整个晚清社会,伴随着鸦片战争而来的近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转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艰难的转型过程。在这个时期,晚清学术以“经世致用”为基本原则探索救亡图存的文化方略,学术发展复杂多样,各种学术派别和学术思想纷纷出炉。不过,在晚清学术发展的纷杂局面中,学术发展轨迹也并非无处可寻。概略地说,其学术文化内容大致包括依次演进的四种形态,即“旧学”、“西学”、“新学”和“国学”。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学术主流由心学向朴学转变,其内在的、推陈出新的动力,源于思想界摒弃理学未流的批判思潮。其时,社会经历了明亡清立的历史转折,明道救世的目的已由振兴而救亡,启蒙的重心由政治改良转向民族主义。于是在清算明代理学空疏无用、自毁长堤之罪过的同时,更把别夷夏、辨正闰放在首位,并且在批判心学松懈夷夏大防、否定宋学具有元典意义的过程中,自觉地把考据实学作为思想武器与反清斗争相系,终开清代朴学之风。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相互关系经历了从原初的自然合一到有意识的分化与独立,再到趋向协作与融合的教育性合作伙伴关系的螺旋式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不断向专业化、学术化迈进的内在逻辑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在其根本宗旨、理念、具体使命及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