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姑姑语录     
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  相似文献   

2.
一、推荐杂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从一个人笔底流淌出来的文字往往就是他心灵的独白。曾有学生在《我的愿望》中写“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面对高个子同学的欺负就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要是我能长高那该有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和他们斗一斗”,还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有上百万的金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的作文不可谓不真实,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出现思想的滑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但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空洞的大道理,苍白的口号,只会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而一些寓教于乐的小…  相似文献   

3.
千古一梦     
西晋初,荆州刺史胡质父子以清廉闻名天下,有一次,晋武帝召见胡威谈论边疆之事时,谈到了他们父子的清廉。武帝问胡威:“你的清廉与你父亲的清廉相比,哪一个更高?”胡威回答:“我比不上我的父亲。”武帝问为什么,他说:“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道,所以我远远不如我父亲。”恐人知,恐人不知,这二者高下之分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就在一个“名”字上。“恐人不知”虽讲求清廉,不图个人利益,但其目的在追求一个“名”,而“恐人知”则是什么也不看重,纯粹是在淡泊名利。名者,誉也;利者,禄也。功名利禄,历来是中国文人士子追求不…  相似文献   

4.
王淦生 《师道》2006,(2):17-17
虽然身在教育界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描述这样一种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去帮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让老师完全钳制学生的肉体与思想从而巩固自己的尊位,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权威永恒……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同类的心理,更能够帮助老师直抵学生的软肋置其于“死地”。帮助“统治者”而出卖“同志”,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类学生与人们常说的“内奸”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因而套一个人们惯用的词语,姑且以“学奸”称…  相似文献   

5.
问:有的学生经常不做或做错作业,我就不让他们上课或者重抄(做)作业十几遍。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答:首先我们要认真去分析他们为什么经常不做作业或者做错作业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从调查学生的实际得知,学生常不做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新的知识没学懂,不知从何做起;二是懒惰,时间观念差,一拖再拖,过了时间就不做。常做错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上课不专心听讲不会做,结果乱做以完成任务;二是粗心大意,不注意检查;三是基础差,做作业时对错心中无数。其次,要认识这样做是对学生的惩罚。当然,“罚”有时也是必要的。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罚仅仅是禁止某一种反应,所以要受罚者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反应,不要搞坏了同学习者的关系。”所以,要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罚他的道理。不让学生上课和重抄(做)作业十几遍的“罚”都是有害处的:(1)不让学生上课,这是剥夺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用“笔耕不辍”来形容人勤奋写作。旧时文人以给人抄抄写写为生,自谓“笔耕”——意思是抄写工作跟农夫耕田一样辛苦。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的班超,年轻时就有为国立功的抱负,因为没有机会,所以未能施展才华。有一年,他的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到洛阳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去了。他们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班超就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得一点报酬,借以维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厌烦和苦闷。有一天,他突然听到好几个西域国家帮着匈奴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的消息,就把笔摔在地上,激动地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7.
快乐是什么?     
不快乐是因为生活与预期不符。我们的要求不能满足,认为人生不是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就会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会说:“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但人生没有那么完美的。人生常出现愤怒、沮丧、成功、失败,提出快乐的条件其实是自欺。境由心生,快乐得靠自己决定。很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好像有一天他们会抵达一个名叫“快乐”的公车站。他们以为,有一天所有的事物都会变得完全符合理想,到时他们可以喘口气,说:“我终于找到快乐了!”所以他们的一生都可以用“只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作一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做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男生是一群调皮的精灵,我觉得在“精灵”一词前还要加上:“五彩的”。火红色的男生红色是热情奔放的象征,所以火红色的男生总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天。也许他们每天都摆着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但是如果你真有困难他们当然会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因为红色是他们的天性。当然这类男生的成绩也犹如刺眼的红色,是拔尖的。柠檬色的男生他们有直率的性格,有丰富的运动细胞,活跃在运动场上。在篮球场上,他们潇洒地运球、传球、投球,他们穿梭在足球场上为每一个传球、射门而大汗淋漓,摔倒了马上便站起来,不叫一声疼,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是神…  相似文献   

9.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介绍和研究鲁迅时常引用的一句鲁迅名言。长期以来,总是从正面作单一的理解,没作辩证理解。“哀其不幸”是正确的,而“怒其不争”却不能简单看待,它有不当之处:就“奴隶”而言,他们长期受到封建主义的精神毒害,身为奴隶而不自知,他们不知人生需要“争”,也不知“争”什么,更谈不上如何“争”,既然这样,何以“怒” ?因此,以一个觉醒者的标准要求“奴隶”,是不符合实际的。对此,我们要辩证对待:既肯定其进步性又指出其不足,这样有利于后学者正确体会这句名言,也有利于后学者深刻领会鲁迅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老派文人与老文人的内涵截然不同,老文人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指向的是人的资历;老派的文人是指向品位上的,它指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质地。真正的老派文人就是个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而又活得非常有个性的那一类文人。老派文人追求内在的功夫,他们不慕虚荣,更不屑于向权势者献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尚文人向别人炫耀“某某学者为我写过评论”、“某某领导和我共进过晚餐”,但是这一切绝对不会发生在老派文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欣之月 《初中生》2008,(6):8-10
因为我的双唇比较前凸,所以有些男同学便给我取了个外号“元谋人”。每当他们这样叫我时,我不愿去与他们争辩,独自忍受着他们鄙夷的目光,心里就像有一根针在扎,生病生痛。我真的很伤心,也很痛苦。虽然有时我也有些埋怨爸爸妈妈没有将我生得十全十美,但我怎能责怪他们呢?一个人的长相是上天赐予的,谁也不能去埋怨。  相似文献   

12.
张勤墨 《作文》2023,(Z2):30-33
<正>“曹多多”和“槽多多”有这样一群小朋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极少参与。他们的童年有些孤独,但是他们依然勇敢坚强。他们虽然天各一方,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军娃。因为一个“军”字,他们注定会有不一样的童年。曹多多的爸爸是一名海军军官,因为常年在海上执行任务,所以在多多的印象里,“爸爸”不过是一个代号,时常看不见摸不着。多多对爸爸多少有些不满,所以逢人便吐槽他的爸爸,因此,家人也给他取了个昵称,叫作“槽多多”。  相似文献   

13.
吴大荣 《文教资料》2005,(28):11-12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都心知肚明这样的一个不是等式的等式:抓“优秀生”可以提高优秀率、升学率;而抓“后进生”则可以提高合格率、毕业率。所以,如何抓好“两头”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必须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然而对于夹在“两头”之间的中间生,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在管理上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他们是“双差生”的预备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因此,认真研究中间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并加以强化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中间生通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第一,浓厚的平庸…  相似文献   

14.
《小石潭记》中,“伐竹取道”之“伐”不少同志释为“砍伐”,从情理上讲,似有不当。柳宗元出游,事先未估计到有“篁竹”挡道,因而不可能带有砍伐用的工具,而小石潭周围又“寂寥无人”,也无从借到砍伐器具.同游者均是文人,并非武夫,随身也不佩戴刀具,无工具,要砍,要伐,也就不可能。再者,在封建社会象柳宗元这样的有一定地  相似文献   

15.
陈昕 《教育文汇》2003,(5):26-26
我们班的卫生状况一直不好,原因是我们班的学生有随手丢弃废纸的习惯。尽管班级公约上有“随便丢废纸者,罚值日一周”的警示,可许多同学熟视无睹,有的同学屡屡遭罚也照丢不误。每当我质询他们原因时,他们总是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改,而是我们从读小学时就这样做,养成了习惯,认为丢废纸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在不自觉中就把废纸随手丢了。”听了他们的话,我  相似文献   

16.
黄海英 《中学教育》2003,(7):35-36,31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抓好班级的教学质量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 ,许多班主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不失为班级工作的一种好办法 ,但多数教师在“带中间”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其实在班级中占比重最大的应是中等生 ,中等生由于他们不成熟、不稳定 ,所以各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 ,平时表现平平 ,常不被老师重视。但他们身上也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 :要求进步 ,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 ,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因而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 ,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 ,他们…  相似文献   

17.
“跟着感觉走……蓝天越来越近越来越温柔……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小学生常常是天真大于理智的,跟着感觉走,用来形容小学生的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所以,在课堂上,你问他们“对不对?”他们常会异口同声地说“对”“好不好呀”“好”,我们常常半开玩笑地说:“唉,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啊!”你要说这些孩子有口无心,也不尽然,揭开天真的帘儿,我们会欣喜地发现感觉常卧在真理的娘怀里.请看一个案例,你说不准就会与笔者有同感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经慨叹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种“瞒和骗”的坏传统,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文人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  相似文献   

19.
隐逸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一个渴望却义难以追求的梦。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放弃“人世”.想在“庙堂”之上建立一番大作为: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独特的理想——“出世”,喜欢在山水田园之中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