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娟 《文教资料》2010,(34):116-117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才”、“气”、“学”、“习”是刘勰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刘勰认为,“才”、“气”是性情所铸,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但通过“学”和“习”可以增进“才”、陶冶“气”。他欣赏“刚强之气”,而不喜“靡靡之音”,主张作家应该研读经典,深入生活,并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这些观点比其前的曹丕等人的看法更为高明。  相似文献   

3.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6.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而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求“文道”的统一,即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观、人生观的教育,为人处世观的教育:也要求“知能”的统一,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10.
“望”——就是观察学生。这是学生进入自学时教师了解学情的常规方法之一。教师的[睛要始终在学生身上。在学生的自学时,通过察看学生学习中的种种表象,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自学的内部动态,从而作出具体和必要的帮助与服务。首先要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对积极参与且认真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特别要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走到自学的活动之中。其次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是高涨还是萎靡,是愉悦还是勉强,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学习进展情况。要善于从学生表情的蛛丝马迹中分析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比…  相似文献   

11.
朋友说:“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听后,我颇有感触,细细一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呢!小老板不是因为企业规模小而得名,即使在大规模的企业里他或许也被叫做小老板。那是因为他只能应付一桩桩事情,整天忙于事务,脱不了身,在无限的忙碌中丢掉了自己,结果,一事无成,最多赚一点小钱。中老板的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氽”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14.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15.
严秋丽 《甘肃教育》2014,(22):102-102
正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才能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导"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得好,教学才能出奇效,"读"得好,学生学得会更有"效"。1.教师"导"得好,教学有显"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与坏与新课的导入是否精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切不可重"教"轻"导",只注意新课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环节可根据课程内容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即可。比如,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导入新课便可以事先准备一本《山海经》,如果准备图书有难度,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山海经》中的插图,借用这些非常神奇的插图,加上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山海经》是怎样一本书。当学生用惊奇的眼睛看着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16.
温晓芳 《文教资料》2011,(18):49-51
现代汉语中用在谓词前边的“正”、“在”及用在谓词后面的“着”词性不同,但是在单独使用或搭配进入组合时却体现出共同的语法意义.而在很多句法环境中却不能互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7.
ICT教育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性是其基本属性。但除此之外,作为教育的子集,ICT教育应当还与道德性和艺术性相关,才能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这三种特征亦决定了人们对ICT教育中各种活动的把握方式。本文将从科学性、道德性和艺术性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其在ICT教育中的实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燕玲 《教学随笔》2013,(2):106+123
中学语文课不再教生字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需要讲文字了呢?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安排了"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多被忽略不计了。因为高考不考,我们就可以不讲?似乎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记”、“铭”、“说”是古文体裁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这几种体裁的文言文,主要表现手法和特点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