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要活出个模样来。”这是 日前正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的26集电视连续剧《小楼风景》的主题,也是青年导演沈好放特别推崇的做人准则,追求的真谛! 沈好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连续执导了《樱花梦》、《三国演义》、《小墩子》、《小楼风景》等电视剧,他的名字也越来越被广大观众熟悉,也算是在电视艺术的天地里干出个模样,幼时想当导演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2.
肖遥 《视听界》2004,(2):45-45
长期以来,界中人小视剧本,以小说为文学的最高形式,一部电视剧走红,宁可改编成小说,也不愿以剧本形式示人。刘旭东把他十年来创作的5部电视剧、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结集而出(《惊鸿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自称是敞帚自珍,其实在我看来是自信的表现。从《惊鸿集》中,读者分明窥见了作者笔下人物灵魂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由倪学礼编剧、康洪雷导演的《有泪尽情流》横空出世,以其鲜活的写实和对于生活的诗意提炼,成为一部出色的诗化现实主义电视剧。此剧自然有着导演康洪雷特有的激情、富有诗意的结构和镜头的艺术处理,以及他对于剧本的尊重和再创造,但是,我要着重谈的是剧本的创作,以及历来为人所不重视的电视剧剧作家的作用。《有泪尽情流》再次表明剧本是“一剧之本”;剧作家的文学水准和风格决定着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的水准和风格,决定着它的创造性和文化品位。据我了解,《有泪尽情流》虽然不是编剧倪学礼的处女作,但却是他的成名之作。的确出手不凡,起点颇…  相似文献   

4.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映了。当我们作为观众坐在梁山泊好汉们的面前,与其说是与历史人物觌面。倒不如说是我们用历经沧桑、久经考验的眼睛,去重温、去鉴别、去评价、去验证该片制作人的宏愿:拍出中国最好的古装戏。也许曾经沧海难为水,当我们面对电视剧《水浒传》时,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在心头荡漾。毫无疑问,《水浒传》是大陆电视剧,但武戏的导演是香港导演袁和平、袁祥仁兄弟,这使得电视剧的定性变得混乱起来,呈现出一种割裂的二难境界。电视剧的文戏一如大陆古装戏那般,镜头有气无力地缓慢摇动,人物对话半文不白,哼哼哈哈,…  相似文献   

5.
金辉 《青年记者》2009,(16):79-80
在当今蔚然成“风”,浩然成“派”的地域特色电视剧中,“关东派”电视剧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电视剧艺术中的奇葩异草。讲述老党员刘老根带领乡亲致富的东北剧《刘老根》创下收视高峰,表现刘老根成功创业后的坎坷挫折的续集《刘老根(二)》又创下收视率历史新高。作为“关东派”电视剧的共同特征之一,重在表现东北地区特有的黑土文化,即当地特有的乡土文化,《刘老根》亦然。  相似文献   

6.
21集现实题材电视连续剧《有泪尽情流》,在北京和部分省市台卫星频道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由康洪雷导演,徐帆、于荣光等主演的电视剧的编剧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倪学礼,现在又是我的在读博士生。作为他的导师,我首先祝贺他的新作面世,其次试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切入,对当前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谈点零星感想。不对之处,敬请批评。一、当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现实主义佳作记得我在《当代电影》2003年第3期“电视文化批评”栏目的主持人导语中曾经提及:“今天,作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7.
1月30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贵州分会、贵州电视剧制作中心、贵州广播电视报社举行电视连续剧《渴望》学术研讨会,与会的有省内影视评论家、知名编导演、电视艺术二作者和新闻工作者40余人。他们通过对《渴望》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探讨了电视剧的特点、创作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9.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引入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嘉宾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观众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从美学角度来看,《谢天谢地,你来啦》将电视的真实美特征“多重假定的真实”进行放大,“规定情况”和“无剧本演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进行“艺术假定”和“非艺术假定”的艺术加工,深谙电视关学的创作者,将电视美运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本文主要从电视美学的“多重艺术假定”角度对《谢天谢地,你来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视记者,我们在去年做了一件也许是份外的事———创作电视剧剧本。如今,6集电视连续剧《走过秋冬春夏》已经由中央电视台与南宁有线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并于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为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应该说,《走过秋冬春夏》剧本的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的记者生涯。正是在长期的电视采编工作过程中熟悉了残疾人的生活,并为他们的生活所感动,我们才萌发了以电视剧形式更立体、更深入细致地表现他们的念头。这个连续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复员军人曾强在十几年前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救助战友不慎滚入雷…  相似文献   

11.
(一) 剧本,是一剧之本。选择一个好的、适当的剧本、是导演工作首要的一环。张浩同志的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们拿到它,也是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感到它是改编电视剧的好题材。  相似文献   

12.
张子扬是广大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位电视人,他导演的那些频获国家奖项的节庆综艺晚会;推出的那些堪称开源寻流的小品精华,他选送国际电视节目展播的电视专题片,策划监制的那些包括《雍正王朝》等高品位的电视剧,以及“人与自然”和“正大综艺”等二十几种名牌电视栏目,他主编的与时代同步的浩浩然十几卷的《电视专题丛书》,他提出的具有深刻现实和理论意义的“文化版图”和“后戏剧”的论点,还有他的西藏摄影展,首漂黑龙江,他的诗集、剧评、文论、演讲、报告文学、漫画、雕塑、首日封,他的以电视为基点,在艺术领域的八方出击和…  相似文献   

13.
与《亮剑》并列荣获全军第18届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一等奖的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6月7日至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宣部7月5日在北京召开“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刘云山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称赞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电视剧《石破天惊》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作品,很有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讴歌了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 6月15日第二炮兵政治部在京召开《石破天惊》研讨会,来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清华大学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对《石破天惊》给予高度评价。本期研讨会栏目专题刊登这次研讨会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陆大伟 《文化遗产》2013,(4):34-40,157
《戏考》是民国时期最大最有影响的京剧剧本集子。它1912-1925年分40册陆续由上海中华图书馆出版。1912-1925年,正是梅兰芳头几次去上海,改良旧戏,尝试演时装新戏,创造古装戏,尝试给外国观众演中国戏的在他艺术发展的路途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段。《戏考》每一出剧本前有述考该剧的情节内容,故事来源,与舞台上演出史的序言,很少有学者研究或利用它。《戏考》每一册前面有十页的名伶小影。本文考述梅兰芳在《戏考》的名伶小影,剧本述考,和剧本选择这三部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从汝州市文联获悉,由汝州市创作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天歌》,在河南省面向全国征集电影、电视剧、戏剧优秀剧本活动中,从263部电视剧中脱颖而出获得电视剧类入选奖。据悉,该项活动是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于2007年5月至11月面向全国开展的,共收到各类应征剧本823部,于今年5月10日评出获奖作品38部。  相似文献   

16.
由曾经执导《汉武大帝》等历史大片的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的45集晋商大戏《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一经上映,就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而随着该剧的进一步热播,改编自电视剧剧本的同名历史小说《乔家大院》也迅速热卖起来.电视剧仅播出一周,小说在全国的销量就达到了8万册,这使得《乔家大院》一跃跻身畅销书之列.截至目前,独家享有该书出版权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已经累计印刷近19万册.  相似文献   

17.
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9):120-120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以个性特色的声音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介绍剧情的发展。广措剧的导滇与电影、话剧、电视剧的导演一样,对剧目起着组织和指挥作用。广播剧的全部工作首先决定于剧本,但是,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有了广播剧。当剧本被采用之后,写在纸上的平面文字只是一个半成品,导演要把平面的文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剧本的内容形象再现出来之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才算完成。剧本为一度创作,而导演艺术为二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所以要事先做好剧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已有一年多,在众多关于新《红楼梦》的讨论中,笔者选择从电视剧中的文化元素来分析。本文共三节,第一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梦幻结构"分析,梦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对《红楼梦》中"梦"的改编可看出导演在剧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第二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看电视剧拍摄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为名著翻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作者,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故事和人物都写得好,但在电影制片厂没有排进拍摄计划,他把剧本送到电视台,拍成了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于是得出结论说:电视剧创作与电影创作是一回事,不过一个用摄像机摄录完成,一个用摄影机拍摄完成而已,作者在写剧本时,用不着把两种剧本区别开。有的人看法正相反。认为电影和电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你把《红楼梦》改编成35集的长篇幅剧本,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但你这长篇幅剧本却不可能拍成35集的电影故事片,不论你的剧本写得多么精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王云缦、果青主编的《电视艺术和美学》丛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丛书共10本,其中《<五朵金花的儿女>创作评论集》、《<公关小姐>创作评论集》、《<曹雪芹>创作评论集》三本书即将出版。云南电视台录制的音乐电视剧《五朵金花的儿女》展现云南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该剧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单本剧一等奖、第11届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