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上网一搜就会发现,近十年来,人们不断地在调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但结果几乎一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名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喜欢阅读名著的人较少,他们往往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学生,其中不乏语文尖子生。也有些学生想读点名著,但不知道读什么好。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读名著是一种需要,读名著是一种提升,读名著是一种超越。要想解决大多数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学生不读名著根源。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文化灿烂的长河中,名著是一朵瑰丽的浪花.产名著与读名著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所以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阅读名著耗时、费力、效果又不明显,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即使教师布置了任务,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读,收效不大,而且经常有学生会问:"老师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读名著?是为了聊天时有文采,还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写好作文?"较大胆的学生甚至说:"读名著是既吃力又不讨好,而且读完也提高不了写作水平,所以我宁可去看电视."的确,在应试教育中,由于大气候的影响,很多学生拼命挣分数,只是为了考学,功利思想支配了一切,而且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制了他们读名著的兴趣,加之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视听读物,充斥着学生的书包,使他们目不暇接,不辨好坏,所以读名著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读名著,走进名著,思考名著。而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最直接的、有效的途径是开展好节选部分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关乎为青少年"打一个精神底子"的大事,但是目前的名著阅读却呈现出少读、浅读、听读的怪现状。为此,在名著阅读的引导上,要引导学生计划着读,批判着读,运用着读。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秋江苏开始使用部编教材,七到九年级的必读名著有12部。镇江地区中考名著的命题范围是12部必读名著加《草房子》和《红岩》。学生读了这么多的名著,考试时得分却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容易遗忘。名著如果当课外书来读,不考查,学生谁都愿意去读。读了要考,还关系到学生语文学科的总分,这样的阅读就显得沉重了。学生不是不读,而是容易遗忘。2.重视不够。老师重视不够。语文老师布置  相似文献   

6.
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精华。统编语文教材单独设置名著阅读单元,凸显了编者对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视。在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句子、读故事、读人物,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以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使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在名著阅读中,愉悦是基础,而自由则是灵魂。当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着学生“无书读、不想读、无法读、不会读”的难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难题,通过阅读整本名著来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文章从提出背景、定义和应用这三个方面介绍“四课六定”模式,阐述其如何助力农村初中学生提高名著阅读能力,达到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名著阅读导读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打破与名著的隔阂。我通过《三国演义》导读课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读名著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本节课教会了学生多角度解读曹操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构建核心,其表现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的有机结合,摒弃自读课文与名著导读不被重视的旧教材编写方式,这样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统一地纳入新教材教学体制内,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对于名著导读的教学而言,学生应知晓多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多重视学生如何读、怎样读,以引领学生能在名著中体味人生百态,欣赏文字语句的优美与风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阅读能影响人的精神成长。教师要把读书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点,让学生走进蕴含丰富的名著,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让学生读名著有方法,让学生形成读名著的能力,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继承,在读书中明理,在阅读名著中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文学名著是文化精华的沉淀,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对于阅读名著兴味索然,只是出于考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读名著,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在名著教学中以考代读,通过让学生做名著阅读的题目背诵答案的方式应付教学任务。这些都造成名著阅读死板僵化,达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高效  相似文献   

12.
谭瑞莲 《学周刊C版》2010,(2):161-162
名著导读是新课标增加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接近名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现状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实施。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读”,教师的“导”.以及学生“读”后的展示,促进名著阅读成果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愈发为学生、教师、家长所认识和重视。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实践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懂?笔者采取了"三步走、十二招"的做法。一、"引"——让学生爱上名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阅读的兴趣,只能是敷衍了事,收不到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入手,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引导...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读经典名著?是为了出去聊天的时候多些底气。还是为了汲取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书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很多学生甚至坦白地说:“我就没有干过比读经典名著更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的确,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拼命挣分数,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他们读名著的愿望。加之社会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5.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与“教读”“自读”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课外名著阅读纳入教学之中。由于学生受到认知经验的局限,教师在推进名著教学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难以做到引导学生将名著读通、读懂、读透。结合学生必读名著《儒林外史》,从“循趣”“循法”“循理”三个角度寻找阅读资源,搭建阅读支架,优化阅读方法,最终构建名著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名著仍存在照“本”宣科、泛泛而读、以观代读等误区。站在学生立场,引着学生导向名著的提要处、矛盾转折处、质疑处、活用处,有助于解决导读名著应该引导学生读何处的问题,对于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61):43-44
"四步法"深耕部编初中教材名著阅读,是指通过导赏、激趣、品究、反馈四个步骤,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多维度有效地阅读部编教材中指定阅读及推荐阅读的名著。"四步法"主要解决:一是"导赏"即怎么读,给学生阅读名著以方法指导,防止没重点不会读的问题;二是"趣读"即怎么主动读,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名著的魅力和学生的才艺,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三是"品究"即怎么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的能力;四是"反馈"即怎么评估阅读效果,通过《名著阅读反馈表》、读后感、原著批注等多种形式,按周、月、学期、学年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进行反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夯实阅读成果,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对初中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名著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名著阅读,加上学生还不能全面认知世界,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喜读"和"深读"名著值得教师深思。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试探性提出几点优化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邱春凤 《成才之路》2021,(11):30-31
师生共读名著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真正读懂名著,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名著所蕴含的精髓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精神食粮。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开展师生深度共读名著活动:在正文阅读前进行整体审视,确保阅读时间和阅读环境恰当适宜,利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交流,通过情境创设分析名著,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  相似文献   

20.
名著导读导什么,兴趣与方法显然是最重要的.导而有趣,会刺激学生读书的欲望;导而有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而有度,能给学生留下更多自己探索的空间. 一、阅读体验是前提,读厚读薄要剪裁 这里的阅读体验主要是指教师在名著导读课前的阅读准备工作.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显然需要教师对整本书进行恰当的剪裁,选择一个切入点,带领学生在这本名著中获得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才能称其为名著导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是亲身实践的阅读者.没有亲自走进文字中间,就难以从中挖掘出教学最需要的“点”,进而无法开展贴合学情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