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巧克力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个官员在向孩子们宣传保护动物的意义。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他说:“不要任意捕捉动物,那没好处!你吃了什么动物,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比如吃蛇就会变成蛇,吃了  相似文献   

2.
午餐后,我带领孩子们到花园的走廊里去散步。由于接连几天都是阴雨天,有许多的蚯蚓正从花坛中慢慢地爬出来,挡住了孩子们的去路。孩子们被眼前这些陌生又奇怪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个个驻足观看。天天说:“老师,这里有好多的蛇。”明明连忙纠正说:“这不是蛇,是蚯蚓。”“对,我听我奶奶说过的,泥土里面有很多的蚯蚓,弯弯曲曲地就跟蛇一样。”“快看,它爬得多快呀。”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议论着,久久不肯离去。我想既然孩子们对蚯蚓如此感兴趣,何不趁热打铁组织他们开展有关“蚯蚓”的活动呢?我挖到蚯蚓啦为了让孩子们对蚯蚓的生活环…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09,(11):63-63
客人们围坐在餐桌前,谈论着有关生活的话题。一位公司首席执行官决定通过教育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辩道:“从一个认定他一生的最佳选择是当老师的人身上,孩子们能学到什么?”他提醒其他来宾他对老师的看法:“有能力的去做事。没能力的,去教书。”  相似文献   

4.
客人们围坐在餐桌前,谈论着有关生活的话题。 一位公司首席执行官决定通过教育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辩论道:“从一个认定他一生的最佳选择是当老师的人身上,孩子们能学到什么?”他提醒其他来宾对老师的看法:“有能力的,去做事。没能力的,去教书。”  相似文献   

5.
观摩了一节班会,心里颇为沉重。班会的主题是“我的理想是……”孩子们争先恐后。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要当大作家、董事长、市长……气氛可谓热烈,可不知为什么,始终无法调动我的兴趣。“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农民!”一个孩子的大胆回答仿佛让我找到了心中所期翼的东西。可接下来的却让我一下子又跌入了低谷——他的回答招来了其他孩子嘲讽般的笑声。问及原因,孩子们的回答竟然那般轻描淡写:“谁还当农民呀?太苦太累,还被人瞧不起!”我不禁哑然,沉痛地感觉到:“平凡意识”已经在逐渐淡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捕蛇者说》(初语五册)“吾恂恂而起”一句中的“恂恂”,统编中学教材注:“小心谨慎的样子”,这样理解,似不确切。 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通篇以“蛇毒”为陪衬,通过反复对比,揭示主题。蒋氏祖孙三代的“乡邻”,在重赋的压榨之下,十室九空,“非死则徙”,而蒋氏却“以捕蛇独存”。他以捕蛇抵租税,蛇的存否,对他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他的生活出路。当“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之际,“(讠华)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不难想象蒋氏此时也同样处于恐怖气氛之中,而惊惶万状,莫知所措。因此他提心吊胆,生怕蛇不在缶中,自己也就会和乡邻一样活不下去了。“恂恂”,正表现其惶恐不安之状。而当他看到“吾蛇尚存”之后,因为有蛇准备着,到规定的时候可以把它缴上去抵租税,所以才又“弛然而卧”,放下心来。“弛然,正表现其轻松放心的情态。这里“恂恂”与“弛然”对举,两相照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了蒋氏“视其缶”胡后心情的急剧变化。通过这样一张一弛的对比描写,更为突现了“赋敛  相似文献   

7.
奇蛇种种     
门警蛇澳大利亚悉尼城的小偷很多,商店老板养蛇看守门户。有一次,有个小偷打开了某大商店的门,正当他动手偷东西的时候,他的双脚被看门的蛇缠住,寸步难行。在悉尼,有人专门驯养这种蛇出租当“门警”。除稗蛇印度尼西亚有一种专门吃稻田里稗草的蛇。这种蛇长约—米,背部有十几个白色的圈形花纹。它爱  相似文献   

8.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当狐狸,孩子们当小兔子。第一遍游戏后,小奕忽然跑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说狐狸怕大蟒蛇吗?”我说:“当然怕了,大蟒蛇很凶猛的。”“老师,那我就当大蟒蛇吧.我来捉狐狸。”说完用期待、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我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可游戏中没有这个角色,音乐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幼儿也有新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于张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9.
笑话与幽默     
我是只鸡精神病患者:我总觉得我是只鸡。医生: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精神病患者:当我还只是鸡蛋的时候。青蛙心理热线有一只青蛙拨通了“青蛙心理热线”,电话那头对他说:“你将遇到一位漂亮的年轻姑娘,她要对你进行全面的了解。”青蛙高兴地叫道:“太好了,我将在舞会上见到她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下午的生物课上。”电话那头答道。两条蛇甲蛇和乙蛇是好朋友。有一天,甲蛇着急地问乙蛇:“我们到底有没有毒呢?”乙蛇说:“你问这个干什么?”甲蛇说:“因为我刚才咬到了自己的舌头。”奇怪的牛“先生,为什么这头牛没有长犄角?”城里来的年…  相似文献   

10.
午饭后,岚岚小朋友趴在窗上往外看。突然,他高兴地喊:“啊,玻璃上能画画呀!”原来,他的手指无意间滑过玻璃,在上面留下了痕迹,极像一条小蛇。共他小朋友被他吸引了过去,兴高采烈地画了起来,在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中,我们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玻璃上是什么呀?”明明小朋友说:  相似文献   

11.
蛇人贝宁     
蛇!蛇!蛇! 贝宁似乎比别的人都更了解蛇。同学们都称他为“蛇人”。因为他的脑子里整天都想着蛇,做的事情也常常与蛇有关。别的孩子捉迷藏的时候,他捉蛇;别的孩子看卡通片时,他找放映蛇的频道看!  相似文献   

12.
活宝李睿     
我在上剑桥英语班时,认识了一位叫李睿的同学,他可是油嘴盖天下,厚脸赛城墙呀!此君一身精干,大鼻子,小嘴巴,牙齿有些发黄,穿衣总那么厚实,好像要把自己变成胖子。因为他精明,所以大家叫他“猴子”。别看这嘴表面小巧玲珑,其实“大”着呢!一次他问我:“1加1等于几?”我爽快地回答:“当然是2啦!”“错,1只老虎加1只兔子,老虎吃了兔子,还剩1,所以答案是1;1条蛇加1只鹰,鹰把蛇抓上天,蛇把鹰毒死了,蛇又从天上掉下来,死了,所以等于0;还有……”听了他的话,我真是哑巴有口说不出,羡慕他有这么丰富的知识!当我迷迷瞪瞪…  相似文献   

13.
那天中午,我和往日一样,在教室里和孩子们聊天。当我们聊得正起劲时,一个小淘气跑了过来,笑嘻嘻地说道:“王老师,我给您说一个小儿歌。”看着他兴致勃勃的样子,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我笑着点了点头。小淘气伸出食指,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我和他自己,嘴里叨叨着:“点红点绿……放大屁。”当说到最后一个字时,他的小手正好指着我。此时,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我撇了小淘气一眼,他立刻跑回了自己的座位,好像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了。于是,我和孩子们继续聊起天来。我和孩子们开心地说这说那,突然,一架纸叠的小飞机向我“袭”来。“这是谁…  相似文献   

14.
蛇贩子黑皮     
山峒里多蛇,贩蛇便成了一种不错的行业,其中最有名的蛇贩子是端妹子。照当地俗称习惯,“端妹子”其实是男性。他额角有一大块黑皮,所以又有人叫他“黑皮”。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有一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当讲解这一句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文中的“折”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直接异口同声地回答“折断”。然后我就给孩子们说,“折”在此处是“压弯”的意思。因为是要上公开课,我也会到其他班磨课,但是其他班的孩子却没有一个提出疑问——为什么“折”要理解成“压弯”而不是“折断”?当时上课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最近,安徽省巢湖市高休乡一偏僻小村庄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事:这天,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仅有八岁的刘兵在同龄儿童中野得出名,俨然是个“孩子王”。他叫孩子们学“包青天”审案玩。刘兵家有把铡刀,孩子们把它从厨房抬出来,摆在堂屋中央:七岁的王小虎当“坏蛋”。  相似文献   

17.
辰辰今天吃完点心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匆匆来到建筑区。因为昨天他“发明”的建筑方法解决了高架桥不会转弯的难题。老师夸奖了他的方法,今天请他当工程师,把这种方法教给其他的小朋友……每天吃完点心后,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三五成群,呼朋唤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活动。有的相约去“娃娃家”,做出美味的饭菜喂“娃娃”吃饭;有的换上“工作服”,忙着挤颜料,绘图构线,调色刷色,俨然是个小画家……  相似文献   

18.
作家张恨水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张恨水对孩子们讲,他本人是从封建礼教中“过”来的人,深深地懂得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束缚。所以,他从来不对子女进行体罚、打骂。当孩子上学后,他对子女们的爱好、兴趣从不干涉,让他们充分发挥天性。但是,张恨水对孩子们的学习则抓得很紧,曾语重心长地说:“不管你们长大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懂得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是不行的,要有起码的知识。”并说“你们如果有兴趣,我来教你们。”孩子们高兴极了。于是,每天晚饭后,他都让孩子们去他的书房“上课”。有一次,听女儿在院子里费劲地背着陶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专卖店     
一天,有两条蛇凑在一起,其中一条蛇就问另一条蛇:“大哥,我们身上有没有毒啊?”蛇大哥说:你好无聊啊!问这个做什么?”蛇小弟回答他说:不是啦,我刚咬到我自己的舌头了……”谨慎的蛇父亲喜欢滥用成语。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关公是个大英雄,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惨?”只听父亲说道  相似文献   

20.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电影拍得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的场面。但父亲一直都不同意,他甚至并不跟他们摆理由讲道理,而是摇摇头说一个字“不”!那天晚上,父亲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尝一尝他做的馅饼。他说,这些馅饼采用的是他们最喜欢的馅料,另外还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孩子们问添加的是什么东西。父亲语出惊人:“苍蝇”。不过,他很快安慰孩子们说这只是一只很小的苍蝇,其他馅料则是绝对新鲜和优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