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刊 《云南教育》2007,(B12):42-43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是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些基本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起,“爱科学”就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一起,被规定为全国人民应当具备的公德;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也把“爱科学”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一起,定为全国人民应当具备的公德。这些公德都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要靠教育来培养的。特  相似文献   

3.
自梁启超以来,即近代以来公德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团体公德、国家公德、社会生活公德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公德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对应不同秩序构建的需要。其中,团体公德思想主要在于构建强大凝聚力的团体,以挽救国家、民族之灭亡;国家公德思想主要通过国家公德德目之宣贯,进行以自育自律为特征的政治教育,以构建稳固国家政治秩序;社会生活公德思想试图克服国家公德思想侧重国家秩序构建之局限,重点关注社会生活之公德秩序构建。这些思想都为当前社会生活公德秩序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展望未来,基于自由权利的义务公德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公德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从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出发,强调公民道德自律精神的建立,并把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德意识和行为养成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我国公民的公德水平,才能使我国的公德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强调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宪法的两大基本原则。《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主流文化选择的结果我党历来十分重视道德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要求,“五爱”的公德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角色心理学告诉我们 ,任务决定地位 ,地位决定角色。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使命 ,我国政府特在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可见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宪法的要求 ,体现了国家在公民中进行德育的职能。这一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塑造公民灵魂”的崇高地位 ,这一地位要求思想政治课置于“培养学生智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的祖国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爱国”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亿万民众心中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0.
《新读写》2013,(1):12-13
陈逸川。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八年级学生。乐阅读,爱思考,知识面广。曾获第四届上海市“生活中的物理”科技知识竞赛一等奖、2012年上海市“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竞赛二等奖等,被评为校“四好少年”、“公德示范员”等。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教育,实指道德教育.道德是人的一种质的规定性,人具有道德的属性,有道德才有资格做人.从我国颁布的小、中、大学德育大纲看,小学德育重在私德和公德教育,普通中学德育重在公德教育,职业中学、技术学校、大学的德育重在职业道德教育.所谓私德,是指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德是国家及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通常所谓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2.
协调公共生活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因而公德教育理应成为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初公德已被列为小学公民课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以"五爱"为核心的国民公德为整个学校德育的首要目标,而当前学校公德教育又以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注重教导学生对基本公共行为规范的理解与践行.可见,对公德的理解随历史而变迁,而如何界定公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至今仍具争议.鉴于此,本文尝试兼顾传统思想与社会发展情境的分析来探讨当前公德教育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史和文化传统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公德建设的困境,即公共生活领域狭窄,严重的政治化和精英化倾向,以及道德理想主义等。加强公德建设,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必须迅速完善相关的社会公共生活制度;必须增强道德规范内容的科学性和人文精神;必须强化舆论的引导和监督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必须重点加强对青少年和国家公务员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师德浅谈     
师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形成的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它包括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师德感情的培养以及师德习惯的形成等.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他就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反之,缺乏师德,势必嫌弃甚至鄙视教师职业,或把教书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工作松松垮垮,生活随随便便,和学生没有感情,与同事关系紧张,这样的教师势必要误人子弟,贻害国家.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对于整个教育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师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师德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是目的,爱劳动、爱科学是手段,爱社会主义是道路和方向,而关键之点是爱社会主义,核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要的任务是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要上对、上好、上实本门课程,笔者认为应该着力抓好与教学有关的三个环节。一、课前准备1.教师备课要扎实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品德与生活(社会)》的链接点,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思考、体验。有位  相似文献   

16.
公德的界定,存在内容取向、外推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形式取向的问题。现时代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状况呼唤着公德教育,但是,我国公德教育本身却存在一些有悖于公德教育的实践观念,如公德教育的私利化、功利化以及公德教育的家庭化。公德与私德在境界维度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不同路向的境界提升,公德与私德可以最终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爱科学"是"五爱公德"的内容之一,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解放以来的40年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加强这项教育的科学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一些教育学研究者对其中的教育规律问题进行过理论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这些研究和经验总结对爱科学教育的实践起过不小的作用,但是,对爱科学教育从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尚未发现,为了在这方面作初步探索,我们设计的本项研究试图对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爱科学观念的发展做一次横断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中在公共生活和人与人交往中,人们公认并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道德准则。它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它属于人们观念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因而它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充实、丰富和提高。社会公德本身虽没有阶级性,但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它总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所支配。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的道德准则。我国新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和科学概括,是社会主义时期评价和判断我国公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从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它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即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要人们具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工作作风和生活准则.每个公民,应当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自觉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要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肯干,克己奉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在人和人的关系上,都要自觉地遵行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五讲四美",应当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要求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个体良好道德素质应具备以下几点:遵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遵守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体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从主观上说,个体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应认真学习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并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