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NDVI植被指数和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福州地区1989年和2000年植被覆盖度,得出植被盖度分级,研究了福州地区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11年间总体植被状况稳定,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总面积增加了98.63km^2,增加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0.83%;植被覆盖度为80%~100%的类型增加的面积最多,60%~80%的类型减少的面积最多;覆盖度为0~20%的类型变化率最大,为42.9%,覆盖度为60%~80%的类型变化率最小,为9.12%.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08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则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良好;(2)从2000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上升为主;下降、急剧下降和快速上升的比例很低;(3)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县市主要为: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植被覆盖较低的县市主要为: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与覆盖(LULC)变化是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南方丘陵区人口密集,但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急剧环境变化.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0年两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提取植被和建设用地信息,通过反演植被覆盖度,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处理,获得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等级分布图,最后,通过对比1990年和2000年建设用地和植被覆盖等级图获得了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植被覆盖演变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0年内研究区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扩展,扩展区域主要集中在衡阳市区周边,扩展区总面积为237.34km2;植被恢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区域,植被退化区位于研究区西端以及衡南县、祁东县和常宁市等3县市交界的湘江河谷地带以及南部的山区;城镇扩展区内植被退化严重,植被退化面积达到166.84 km2,占城镇扩展面积的比例为70.30 %.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76-81
利用2003年6月Landsat5 TM和2014年8月Landsat8 OLT_TIRS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西安市主城区夏季热岛效应强度与同期植被覆盖度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热岛效应强度呈负相关,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平均降温0.47℃,但植被覆盖度对降低温度的影响却因地而异;西安市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自一环向三环主城区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2%和38%),地表温度温差自一环至三环呈现降低的趋势(地表温差分别为18.88℃、14.62℃和9.43℃);2014年较2003年,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向低等植被覆盖快速过渡,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景观影响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ENVI的阜新山区植被覆盖度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它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拟基于阜新地区1995,2004年两景同时期TM影像,利用ENVI软件提取植被指数,根据象元二分原理提取植被覆盖度,再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获得这两年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发现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的河南省植被覆盖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和2009年8月MODIS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提取的河南省植被覆盖度,对近8a的植被覆盖及其等级结构的时空特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明显的提高,等级结构转化显示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的变化.8年间,水体或无植被等级增加了116.67 km2,增长率为30.62%;低植被覆盖等级减少了4057.75 km2,增长率为-63.17%,中植被覆盖等级减少33277.6 km2,增长率为-56.3%;高植被和全植被覆盖等级分别增加了32846.69 km2和4372.06 km2,增长率分别为34.2%和140.97%.植被覆盖发展区面积为52741.47 km2,逆转区面积为10153.36 km2,增长区面积比降低区大42588.12 km2,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度转化整体向高等级植被覆盖转化,生态环境不断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博罗县流域为例,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数据、DEM数据、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对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与强度分级.结果表明:1)2021年博罗县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9 721.24 t·km-2·a-1,总体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年侵蚀量892.61×104 t,其中剧烈等级土壤侵蚀量占到总侵蚀量的54.70%;6个侵蚀强度等级面积大小依次是微度>剧烈>轻度>强度>极强度>中度;2)石湾镇及园洲镇属微度,而西北部及东中部山地丘陵区的罗浮山、横河镇、公庄镇、柏塘镇及泰美镇等区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3)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存在明显正相关,每增加一个等级,平均侵蚀模数呈增大趋势,而且增大幅度较大;有林地的面积为52.64%,其土壤侵蚀量比重占45.08%,而裸地虽然面积比重仅占0.45%,但其土壤侵蚀量却占到总土壤侵蚀量的6.41%,属于激烈侵蚀等级;4)植被覆盖度小于20%和大于65%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高达26.78%和24.57%,其他植被覆盖度级别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变化不大;植被覆盖度20%~65%之间的土壤侵蚀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热岛效应(UHI)对城市的发展以及生活社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气温和空间特征方面对北京热岛效应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检测,探索热岛效应的潜在影响因素。使用北京地区2000年至2014年15年的MODIS数据与LST数据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64.8%的北京地区温度比2000年高。这项研究表明:北京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UHI),城区中的高温区域(VHTR)更为常见。另外,北京的热岛效应呈现增长的趋势:VHTR从数据统计和空间上都在蔓延。通过分析北京土地覆盖的变化,发现城市区域的增加与植被覆盖的减少可能是热岛效应增长的两个促进因素。对北京五类地区的温度以及污染物进行比较发现这五类地区有着较高的相似度。因此,按照城市规划的规则,提出一些缓解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5.3软件平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安庆市2004年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安庆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4-2017年,安庆市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4.99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2)安庆市绝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中低植被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呈现出由菱湖向四周扩展趋势,东部植被覆盖度下降较多,植被覆盖呈现碎片化分布状态.(3)安庆市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区向西迁移,居民区向东扩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延庆县上辛庄径流试验站两年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可以明显抑制径流、土壤的流失强度,并且可消弱坡度、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同时,30%的植被覆盖可能是该区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临界值;污染物的流失强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与径流与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即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植被措施对污染物流失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径流泥沙而起作用的,但植被措施对不同污染物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合肥市为例,基于RS与GIS技术,通过采用2008年、2013年以及2018年的3幅遥感影像,监测2008-2018年合肥市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以及对其生态效应进行评估与探讨。结果表明:合肥市植被覆盖度在10年间呈下降到稳定的趋势,空间分布由集中向周边发散;生态环境质量在1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缓慢改善的过程,空间上逐渐碎片化发展;遥感生态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城市发展的合理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西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像元二分法对康乐县2006年和2015年的TM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对两个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转移矩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康乐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的方向演变,但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植被覆盖度态势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西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像元二分法对康乐县2006年和2015年的TM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对两个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转移矩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康乐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的方向演变,但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植被覆盖度态势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氧气是大气中体积含量仅次于氮气的组分。已有研究表明,在所有海拔高度上,氧含量几乎保持不变。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氧含量与先前的共识有显著差异,并呈现一定的空间和季节差异。2018—2021年对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野外采样结果表明,氧含量为19.91%~20.78%,低于全球大气氧含量的平均水平(20.95%)。夏季氧含量高于冬季,白天氧含量高于夜晚。除海拔外,气象因子(如气温)和植被条件(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也对青藏高原近地表氧含量产生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持续上升,植被覆盖条件趋好,这很可能进一步减缓本地区人口缺氧健康风险。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缺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131-136
为了对夏季玉米四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花粒期的植被覆盖信息进行快速、精确提取,提出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阈值法与直方图相结合的提取植被覆盖度新方法。对试验田中玉米的上述4阶段进行图像提取,选择了VDVI、EXG和NGBDI等3个指数对植被覆盖度进行描述,并对其精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植被阈值法能够准确提取夏季玉米4个阶段生长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并且采用EXG指数描述植被覆盖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选取沂蒙山区1999年和2003年两个不同时期的TM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研究了1999-2003年沂蒙山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此期间沂蒙山区植被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SPOT 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了1999~2008年珠三角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计算了Moran’s I系数与半变异子函数,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植被NDVI年均值呈现出了"升-降-升"的波动增长过程,近10年来NDVI年均值共计增长了9.2%,珠三角核心地带的城市连绵区植被地表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退化较明显,而外围的山地植被NDVI正在发生着明显的正向变化,形成了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NDVI在全局范围内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但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性分化,135°(西北-东南)方向上NDVI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随机因子所导致的空间变异仅占系统总变异的19.7%,结构性因子在珠三角地表植被空间异质性中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快速城市化区域地表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遥感数据,对2000~2011年间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植被NPP年平均值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210.5 g C/(m2·a)增加到2011年的230.0 g C/(m2·a);黄河流域植被NPP 12 a平均值从北向南呈逐步增加趋势,NP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4.5~1129.5 g C/(m2·a),均值为236.5 g C/(m2·a),且主要集中在0~200 g C/(m2·a)和200~400 g C/(m2·a)之间,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2%和42.4%;黄河流域植被年NPP在12 a间的整体变化表现为增加态势,NPP变化趋势为增加的主要以轻微和中度增加为主,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0.26%和14.56%;NPP基本不变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38.37%;NPP变化趋势为减少的主要以轻微减少为主,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77%.总之,研究区NPP增加的面积远高于NPP减少的面积,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研究区各个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水力侵蚀情况进行分析,即应用USLE方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侵蚀量和潜在侵蚀量分别进行估算。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保持功能为乔灌混交林(11731.364t/km^2.a)〉人工牧草(11641.637t/km^2.a)〉灌木(11331.044t/km^2.a)〉林地(11296.534t/km^2.a)〉荒草地(9709.049t/km^2.a);进一步运用SPSS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方程式为:Y=5773.04—1262.4Lnx。  相似文献   

20.
针对紫色砂页岩边坡的特点和边坡生态修复原理,结合人工土木辅助工程,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改善栽培基质稳固;科学种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立体植物,提高边坡植被覆盖度,构建边坡目标植物群落;加强管理,使边坡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修善,全面达到紫色砂页岩地区边坡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