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A0):113-114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学科知识,认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巩固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科知识的运用紧密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综合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学科优势,将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现实生活中生活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适当作变形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后服务生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变得鲜活、生动。一、以"我"为例策略发展心理学认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正处于自我  相似文献   

3.
阳泽 《四川教育》2008,(2):57-57
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这对矛盾体——学科与生活,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正确认识学科与生活的对立统一关系,针对学科对生活的疏离而进行理性的回归;从循环原理来看学科与生活,实现生活在学科中的有效嫁接;追求学科味与生活味的有效融合,在学科生活化中实现生活学科化……只要正确认识到了学科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妥善把握好学科与生活契合的“度”,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和发展,数学生活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问题相连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初中教师要积极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枯燥的数学变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一门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8.
生活化教学即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中所包含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面展开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去组织开展物理这门学科内容的学习,更好的实践生活即教育的先进教育思想。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带着生活化的视角重新组织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从生活和教育教学开展的关系角度,紧密结合两者的关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学习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从学科本身来讲,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从新课程标准来讲,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地理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因此,如何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有机结合,恰当运用各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努力将基本观点和原理融入生活题材当中。"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周边的人和事出发展开教学,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与课堂有效对接起来,达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文章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出发,论述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社会生活既是课程的源泉,也是课程的归宿,把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学生体验"成了历史与社会教  相似文献   

16.
宗艳霞 《辅导员》2012,(9):48-4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方法,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阐明了生活教育的内涵:“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追求和目标。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较强,其教学方式需要生活化。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教学内容基于生活经验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信息技术课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全面践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生活化教学的育人优势和价值,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对主客观影响因素深入剖析,围绕当前的学科教学条件以及基本学情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高中思想政治与生活实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保持极佳的学习状态,不再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20.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政治学科教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教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培养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以及政治素养。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政治学科学习需要和生活主题进行有机结合,应恰当运用生活素材来解读政治理论基本观点和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现有生活经验有效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