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为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习效率才会高。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通过设置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难,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悬念,使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首先出现了冬天蚂蚁安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提问后学生不感兴趣、不愿思考的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悬念就是引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是课堂的"思维引擎"。一、利用悬念巧妙设疑,引发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问题设计应有思维含金量,答案应有开放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按不同的载体可分为:信封教具悬念教学、布袋教具悬念教学和黑匣子教具悬念教学。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是以美术教具视觉形象的“新”、“奇”、“趣”等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视、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认为.悬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之源。思维从疑问开始,教学就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创设悬念.恰当质疑,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识心理.激发求知欲望。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新的知识.渴望认识悬念事物背后的本质联系.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的每一个课堂悬念的提出.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必将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力图尽快揭开悬念的面纱.看个水落石出。悬念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打破.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按不同的载体可分为:信封教具悬念教学、布袋教具悬念教学和黑匣子教具悬念教学.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是以美术教具视觉形象的"新"、"奇"、"趣"等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视、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运用"问题"的驱动、引发、诱导等导学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从问题的来源看,预设性问题能刷新学生的思维视域,质疑性问题能实现学生的思维融通,生成性问题能形成学生的思维跨越。通过问题导学,能让学生超越低阶认知,进入高阶思维样态。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设置的能够引起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建立遐想空间的问题,由它引发的教学即所谓悬念教学。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自主的原动力是什么,合作的契合点在哪里,探究的欲望源自何方?其实都是悬念。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  相似文献   

10.
田霞 《广西教育》2007,(5B):44-44,49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像思维 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能在学生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进行。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1.
自然教学中,教师能巧妙、有效地设计问题,是学生主动、高效质疑的前提和保障。事实上,质疑是智力活动中独立分析和判断的心理反映,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批判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那么,一堂课教师究竟怎样设疑才能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进而达到和谐、主动地发展呢?一、尊重学生主体,体现设疑与质疑效度。自然教学不仅表现为教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学科的教和学,让学生得以和谐、生动、主动发展。教师巧妙地设疑、导疑,从而引发学生质疑、辩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更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笔者的做法是:创设悬念情境、文学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质疑情境和媒体情境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现象产生的疑惑心理称为悬念。悬念能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好奇心理,使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悬念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中设置。 悬念创设在演示实验中。用演示实验揭示某一物理现象跟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把思维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摆在首位。怎样在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铺垫导入,巧设悬念,引发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质疑上。常有疑点、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们知道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和悬念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质疑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现在的数学教学模式 ,多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接受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 ,缺少独立性 ,没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整合教学法是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去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所教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维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7.
凌钥 《文教资料》2010,(19):172-173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对学生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训练,激发其思维活动,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思维;设置兴趣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活动;诱导争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由因导果、由果溯因,教会学生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遵循认识规律,有意识地不断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深度、灵活性、创造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一、巧设悬念,激发思维"悬念"是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根据课题需要,巧妙设置悬念,能使学生对所学对象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  相似文献   

19.
梁养 《黑龙江教育》2013,(Z2):59-60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激趣为手段,通过情感激趣、悬念激趣、成功激趣等方法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规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疏漏和问题的多变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设置的能够引起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建立遐想空间的问题,由它引发的教学即所谓悬念教学。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自主的原动力是什么,合作的契合点在哪里,探究的欲望源自何方?其实都是悬念。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自己去主动探究的愿望,实际是源于教师巧妙的悬念铺陈和问题引领。他们在一起合作研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