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文中常常用到一种方法,即"衬托".然而对于小学生,如果直接讲解"衬托"的意思,往往似懂非懂,在讲授《将相和》时我就遇到了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隐私》是作家晓苏乡村题材小说新作,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立场、道德评判、人文关怀都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小说选择的题材,表现出的风格,体现了作家独到的眼力和艺术功力,小说体现出的社会意义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我以前一直不敢自己外出,因为我胆子很小,怕在路上出意外。可有一天,情况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史峰  尉学君 《师道》2006,(2):28-29
听了尉老师讲授《草船借箭》一课,大开眼界。上课了,老师说:“这一节课,我们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节语文辩论课。《三国演义》中评价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从不用险,唯‘空城计’为生平唯一一次用险。同学们同不同意这种说法呢?”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我不同意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评价。诸葛亮实际上是个用险专家,他常常用险,比如‘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的一次险胜,甚至险于‘空城计’。”老师:“这么说来,你认为孔明此次借箭是‘险招’,对吗?”“老师,是的。”又一生起立:“老师,我认为‘草船借箭’并不是用险,而是诸葛亮胸有成竹,稳操…  相似文献   

5.
描写人物,除了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外,还可以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即衬托手法。所谓衬托,就是陪衬和烘托。恰当运用衬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中心更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衬托有十法。  相似文献   

6.
好人坏人 上小学的儿子合上书本.向爸爸提出一个问题:“爸爸,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坏人呢?” 爸爸想了一下,说:“我先给你讲几个故事,讲完后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7.
从事过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对低中年级教师给学生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我只需坐享其成,或稍加引导就会水到渠成。后来,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制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我手忙脚乱,培养阅读兴趣更是无从下手。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8.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本组课文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如“注意事物的联系”、“理清课文的条理”等常规训练项目 ,引导学生把已有的能力迁移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将相和》是该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担负着领悟重点训练项目的重要任务。该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 ,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 ,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 ,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 ,“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  相似文献   

9.
无敌的断箭 一位身为将军的父亲带着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枝箭,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  相似文献   

10.
扣读重点法。“扣”就是扣课题,“读”就是读课文。许多文章都可以从文题中挖掘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紧紧围绕“预习提示”展开。例如,《将相和》一文,从题目来看,“将”与“相”之间是和好的,但其中必定有不和的因素。那么,我们可以从“和”——“不和”——“和”的过程中找出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阅读中找出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让学生理解赵国安定的原因是“将相和”。  相似文献   

11.
师:《将相和》一文中,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三个小故事,在我们面前塑造了蔺相如、廉颇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骨肉丰满、性格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位人物,并请你谈谈喜欢他的理由。(在我的思想准备中,为学生提供了两个答案———蔺相如、廉颇。可是学生的答案却让我始料未及……)生A:我喜欢蔺相如,他在文中的三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能顾全大局的精神让我钦佩。生B:我喜欢廉颇。他在沙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立下显赫战功;虽然他一开始居功自傲,处处为…  相似文献   

12.
教学《将相和》一文,我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纬度预设了本课的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抓住人物特点,生成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作战,又是千里行军,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经常几天不见油盐,有时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进入大别山中心区金家寨的洪家湾,司令部断了粮,到下午一点,还没吃到中午饭,管后勤的同志正在为难,一个警卫员捧着一捧大红枣送给刘伯承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些数,其中每个数恰好等于它除了本身以外的所有因数之和.比如:  相似文献   

15.
罗珍 《陕西教育》2010,(5):59-59
帽子——温暖是教育的前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却不幸生了肿瘤,要接受化疗。出院后,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几乎掉光了。于是,回去上课就成了让她很痛苦的事。而就在苏珊返校前她的老师海伦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所有同学都要戴上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16.
学习完《将相和》,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我让同学们说说喜欢哪个人物,并从课文中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我原以为,大家只会说些“喜欢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大局、识大体”之类的话,想不到学生竞在赵王身上作起  相似文献   

17.
《将相和》是一篇经久不衰的文章,风靡小学语文课本几十年,使两三代人都从中明白了团结才能兴国安邦的道理,可以说是小语课本中的“常青树”。然而,常青树不倒,并不能说明就没有病虫害。在备《将相和》一文时,几处文字就让我心存疑问,通过翻阅课文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师要学会自我更新和转变,要能够在生活中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能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故事中观察,在兴趣中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教学与管理》2004,(11):67-68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亚里桑那州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  相似文献   

20.
一、巧用唱词,画龙点睛 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教师虽然不喜欢京剧,但对京剧剧目中的唱词却情有独钟。传统的京剧大都出自戏剧大家之手,他们人生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很多京剧唱词是很好的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相结合的韵文,对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和语言的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